又是一个百亿眼科药股上市?同业小伙伴们眼红了
兆科眼科-B(06622.HK)4月16日至21日招股,超额认购约23倍,国际配售部分亦录得足额认购。若上限定价16.8港元,按照5.35亿股本计算,最终港股市值近90亿港元,后面若有超额配股,上市后冲一冲高,妥妥的百亿市值可期。
也就是说港股将再次迎来一只市值可能上百亿的眼科医药公司,且也是带“-B”的。之所以说再次,因为上一次还是2020年7月上市的欧康维视生物-B(01477.HK)。彼时欧康维视生物可是顶着“眼科一哥”的光环,拥有眼科药最全品类管线,市值最多涨到了250亿以上水平。当然,后面港股及行业调整浪潮下,欧康维视也没能逃过破发的命运,自高点最多跌去60%,目前市值在150亿港元左右。
兆科眼科其实是另一只老牌制药公司李氏大药厂(00950.HK)分拆而来,后者当前的港股市值仅约33亿港元,但却神奇的孵化了一只百亿市值的眼药股,不说什么蛇吞象,简直就是蛇蛋里面孵出了一头象。4月16日,兆科正式招股,李氏当日反而大跌11.51%,其后几天也没有大改观。反倒是A股的兴齐眼药(300573.SZ),在兆科招股的这几天,股价连续大涨,3日累计涨幅接近30%。
有投资者就戏称:“听完兆科眼科的招股演讲,既感动又兴奋,于是买了兴齐眼药”。
另外,港股还有一只出名的眼科创新药公司亿胜生物科技(01061.HK),该公司的眼科药品类比较齐全,眼科业务规模也跟A股兴齐差不多,可以说亿胜跟兴齐是两地市场中比较正牌的眼科药上市标的了。
兴齐眼药虽然去年8月出现冲高回落,其后几个月迎来深度调整,但是2019年涨幅可是非常惊人,高达345%。在2019年之前,兴齐也就是一个大眼科领域的“小角色”,毕竟爱尔眼科(300015.SZ)的光芒太亮眼。好在兴齐成功首仿针对干眼症的环孢素滴眼液,在研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低浓度阿托品也是超级单品,股价最终迎来了高光时刻。当然了,尽管如此,去年3、4季度大跌后,兴齐A股的市值也不怎么够看,近一个月触底反弹后,目前也就110亿元左右。看着兆科眼科上市后可能百亿港元的市值,兴齐应该也是眼红,于是这几天报复性反弹了一波。
回来说亿胜生物科技,这只应该是最酸、最眼红的公司了。身具正宗眼科药称号,对标A股兴齐眼药,但是估值一直低的可怜,年初以来的反弹后,目前的市值也就30亿港元出头,市盈率不到15倍。亿胜不仅现有的产品矩阵覆盖了眼表、眼底等多个病种,在研管线方面也是很有看点。有治疗干眼症的重磅药SkQ1,将进入美国Ⅲ期临床第3阶段;也有治疗wAMD方向的贝伐珠单抗眼用注射液产品,近期是接连在澳洲、欧洲等地获得相关临床试验申请。亿胜盯着同市值规模的李氏,后者一顿猛如虎的操作,居然孵化出了一只百亿规模的眼科药公司,料其心理的滋味应该是很精彩的。
此处,再顺便点名一下A股的康弘药业(002773.SZ),康柏西普带来的高光消散的很突然,前段时间的几个跌停板,已被死死的摁在了地板上摩擦。现在这档口,估计连抬头看一眼兆科眼科的心情都没有。
“金眼银牙铜骨头”的热闹是爱尔眼科的,但眼科药可能真的要迎来春天
对于大医药板块的投资,素来有上面这句“金眼银牙铜骨头”的说法,但是对眼科制药公司来说,心理跟明镜似的,这话里面的热闹一直都是爱尔眼科的。2600多亿市值的眼科医疗龙头股,A股市场上的大白马,近年股价、业绩都是持续高增长,不仅彰显了公司自身的优质实力,也是背书了眼科医疗这个领域的强大的增长逻辑。
一般人即使没有具体的数字概念,但都知道我国的青少年近视眼非常多,眼科类疾病更不用说,再加上电子产品普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眼科疾病增量,配合着人均收入的提升,整个眼科板块的增长逻辑可谓无懈可击。
进一步拆分,眼科分为眼科医疗、眼科器械和眼科用药3大块。国盛证券一篇行业研报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眼科市场的总体规模达1700亿元,其中眼科医疗约1240亿,眼科器械约267亿元,眼科用药约193亿元,三者占比分别是72.94%、15.71%和11.35%。很明显了吧,眼科药的占比就11%左右,大头都在眼科医疗市场那里,这也解释了有2600多亿的爱尔眼科,也有600多亿的欧普康视,但真正上规模的眼科药公司却是少的可怜。
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眼病患者,近视眼约7亿,干眼症约3亿,白内障约1.6亿。民营眼科医院的发展顺风顺水,但是眼科器械、眼科药的发展确实就相对低调一些。这其中有我国医药工业整体落后的大背景,毕竟器械和新药的研发都不容易。
近年“国产替代”的呼声很高,我国医药领域的技术研发也取得不错发展,器械、新药方面都有不错成果相继落地。眼科器械方面,就看见诸如欧普康视(300595.SZ)、爱博医疗(688050.SH)等公司的新品器械产品呈现强劲增长势头,给板块注入了新动能。但眼科药其实长久以来都发展的比较缓慢,因为眼科药的新药哪怕是在国外也是不多见,一直没有重大的技术突破,我国的眼科药基础研发就显得更加缓慢了。比如兴齐眼药国内首仿的环孢素滴眼液,国外对应的产品是艾尔建的Restasis,最早2003年上市,后面到2016年,诺华才整出来一个Xiidra来做一个升级。对于治疗干眼症,这么些年的玩法,也大多是在围绕着环孢素在做文章。
可以说,我国的眼科药市场是存在大量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的,对症的药物出来就不用担心市场。另一方面,我国眼科药市场集中度也很高,进口药物占超过60%的份额。所以兴齐首仿环孢素后刺激股价就翻了几倍,国内在研发环孢素的小伙伴也在还有几家,这里面就有即将上市的兆科眼科。
这里说眼科药的春天可能真的到来,需求方面自不用说,关键是供给方面,也就是药物研发方面是否跟得上。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或者说行业内各药企的积极进取,这一块或许有一个将迎来集中收获期的逻辑。比如在干眼症、青光眼、近视眼以及眼底疾病方面,国内几家代表公司均有所布局,且未来2-3年就会逐渐有成果落地。
单就比较火爆的干眼症来说,最近5年,中国药企参与全球干眼症领域的商业活动非常频繁。恒瑞医药为了两款干眼症产品,创出最高1.65亿美元的交易对价。其他小伙伴如李氏大药厂、远大医药、亿胜生物科技、康哲药业等都有相关部署。
摘自国盛证券研报的数据,据Frost & Sullivan,我国眼科用药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1亿美元上升至2019年的28亿美元(约193亿人民币),复合增长率8%,预计2019年将以17.8%的复合增速增长至2030年的169亿美元(约1183亿人民币),潜力巨大。
风来了会推着你走,但“眼红”的小伙伴有“眼药”可以用么?
整个眼科板块均呈现不错的上行周期,眼科药这个赛道也逐渐被市场所认可,风来了会推着你走,共享行业盛宴是大概率事件。但是,有一种痛不是看见马首富说我一点不在乎钱,而是看见了身边的同龄人突然发了财。就拿亿胜生物科技来说,李氏大药厂也就是跟亿胜差不多体量的规模,后者在眼科药领域还是个后来者,居然一顿操作搞出了一只百亿市值的眼药公司,不眼红是不可能的。
资本市场的操作自有其章法,兆科眼科能获得高瓴资本青睐,投资者愿意给到近百亿的市值规模,应该是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在里面。对于亿胜这样的公司,眼科药收入超过5个亿,已上市产品组合及在研管线(15个)方面也均非常可观,想要在资本市场搞点事情的话,办法肯定还是有几个的。
首先,可以向李氏学习,直接分拆眼科上市,单独将眼科板块分拆出来。亿胜不仅有已经上市的产品保障业绩,还有诸如SkQ1、贝伐珠单抗、阿奇霉素及多种单剂量滴眼液等在研产品“说未来”,届时市场该给的估值一定不会低。去年欧康维视生物上市,这家公司基本上就是采用“VIC模式”各种买买买,最终整合了大量的眼科药物管线,市值一下子就去到了200多亿港元,兆科眼科也就是学到一点皮毛而已。可以看出来,港股市场对于“-B”类股还是挺买账的,对于稀缺的眼科创新药公司就更是豪气。
其次,或许可以借鉴一下昊海生物科技(06826.HK),第一家实现了科创板A+H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虽然目前A股昊海生科2019年上市之后的股价并没有大的表现,但对公司带来的好处也还是很明显的,其A股较H股就溢价了约140%。回A股上市,自然是看重了A股的估值水平更高,也能更好的体现内在价值。回A股,除了分拆单独上,昊海这种A+H股上市的模式也不错,目前科创板对于H股和红筹股架构都是可以接受A+H这种方式的,所以理论上不存在困难。
最后,对于亿胜或者同类型的公司来说,或许还有第三条路子存在。康弘药业不遗余力去海外做临床,除了拓展海外市场,也许就有别的心思。就亿胜方面,SkQ1滴眼液的项目是跟Mitotech合作的,后面这家公司前阵子已经宣布将在美国启动IPO,主要是为了给后面SkQ1商业化做准备。按照之前的安排,亿胜是享有SkQ1上市后约65%的全球销售收入分成的,现在Mitotech准备上市,若亿胜转而索取后者股权乃至控股权,可能就有更快的实现“二次上市”的可能性。
国内的医药公司鲜有能真正走出海外的,亿胜跟复宏汉霖合作的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眼用注射液HLX04-O,正在启动全球多中心临床申请,小心思也不少。未来亿胜会不会考虑在美国市场搭建一个上市平台还不好说,但如果成功,则有机会给市场带来一种新思路!
- 兆科眼科-B(06622)亿胜生物科技(0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