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一季报,家电股的行情才刚刚开始?
对于家电板块,市场一直担心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压缩家电公司的利润。实际上家电行业有三大逻辑支撑公司业绩:竣工的景气周期、出口超预期和线上电商渠道的崛起。家电板块也正处在景气周期当中,一季报的行情才刚刚开始。
1、市场的担心是多余的
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白电的利润率影响到底都多大?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原材料价格就持续上涨,但是这轮原材料价格涨幅力度不如2017年大。同时白电品牌厂商也有通过提价的方式来转移成本,基本实现了压力转移。
因为空调赛道的竞争格局比冰箱,洗衣机都好;即使在这轮空调成本上升的过程中,空调零售价的涨幅还是快于成本涨幅,洗衣机也是一样;只有冰箱稍微落后,不过也有提价的预期,不久前美的冰箱就宣布了提价。
总的来说,品牌厂商通过提价可以覆盖成本涨幅,这轮疫情之后,白电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龙头公司的议价能力比之前更有话语权。
其次家电行业正处于景气周期当中,营收的增速并不慢。主要还是受益于地产竣工周期,2021年1-2月份住宅竣工面积同比增速是45.9%,即使和2019年同期比较,也增长了10.5%;增速有点超预期。商品房的竣工面积累计增速从去年9月份的-11.6%收窄到了12月份的-4.9%,今年2月份增速更是反弹了40.4%竣工周期再次出现企稳复苏的迹象。
从竣工面积单月数值来看,增速反弹更为明显,9月份单月增速是-17.7%,10月份出现转正反弹到了5.9%。预计竣工增速还会继续向上走。房企交付面积加快,家电股业绩有向上增长的预期。
2、龙头公司到底贵不贵
一说到家电巨头,我们就知道美的,格力,海尔三家龙头公司。格力去年以来没有怎么涨过,估值也没有高的离谱;而美的和海尔从2020年底部反弹到最高点涨幅已经超过100%,即使近期有所回调,涨幅也有60%。其实家电股的估值并不高,后续的行情可以期待。
就拿格力来说吧,公司的渠道改革已经体现出了效果。1-2月份格力内销的累计出货量同比增速是37%,外销占比虽然不大,但同比也有13%的增速。当前格力的渠道库存到了2017年以来的低位,补库存的需求比较大。
而美的集团的情况比格力更好。公司目前来看估值并不贵,2021年,2022年净利润增速大概可以维持在12%,对应的估值只有20倍左右,这一波上涨之前估值只有15倍,估值提升并不夸张;同时和格力的估值差异并不大,而公司的线上电商化,出口外销和业务多元化方面比格力做的都要好。
再讲讲海尔智家。海尔估值是三家公司里面最高的,有点下不去手的感觉,但它的增速确实要比其他两家公司要快。如果用PEG的方法估值也是不贵的,2021年25倍PE,20%增速空间,PEG也只有1.2倍。今年1-2月份海尔冰箱内销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2%,1-2月份海尔洗衣机内销量比2019年同期却下滑了10%,外销方面海尔还是维持高增速,冰箱销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48%,洗衣机与2019年同期增长20%,公司海外销量大概率会维持去年的高增速水平。
3、哪些标的一季报会超预期
现在市场对公司的一季报非常关注,2021Q1业绩超预期直接干涨停,比如酒鬼酒和水井坊;前期预期打的太高的,后来业绩不及预期的索菲亚直接跌停,还带崩了整个家居板块。因此,2021年一季度的业绩是否具有确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美的2021年一季度的业绩应该还不错,公司的销售和2019年比较就恢复了增长。2021年1-2月份,美的空调,冰箱的出货量与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5%,63%;因为去年一季度的坑比较大,就没有与去年的数据比较,这样更加合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美的的销售已经从2020年一季度的坑里面爬出来了,而且实现了两位数的高增长。
出货量快速增长,依据券商的指引,2021Q1营收同比有40%增速,净利润30%增长;如果与2019年同期比较,营收增速只有8%,净利润增速2%,给的比较低可能存在预期差,2021年全年来看保持15%-20%的增速是没问题的。
再就是老板电器,2021年估值18倍,上涨之前公司估值17倍,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估值也很便宜。券商预计公司2021Q1营收同比增长35%,净利润增速33%;和2019年同期比较,营收增速3%,净利润增速只有2%;业绩虽然不亮眼,但也很难得,毕竟华帝同比2019Q1下滑了41%。
由于去年四季度公司卖给经销商的产品,要以终端销售出去为准,因此营收确认会有所延迟,大部分订单会推迟到2021年一季度进账,老板电器一季度的业绩大概率还是不错的,2021全年来看,老板整体可以维持15%的增速,估值也不贵。
家电家居同样是受益于竣工周期景气的逻辑,家居股已经全部起飞了,这里面从预收款这个指标看,这些公司的业绩应该不会差;但是家电股却还趴在原地一直震荡,这是不合理的。更何况家电2021年一季度的出口渠道增速依旧很猛,但是股价还是没有反应。押注一季报的确定性,现在可以考虑美的和老板电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