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桂浩明:科创板为市场注入新动力
去年11月,中央提出在上交所开设科创板并进行注册制试点,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九个月,而科创板的正式交易,则也有了两个星期。应该说情况总体上是良好的,科创板对股市大盘带来的资金分流影响是否有限,而其正面作用则不断显现,在本质上是为大盘注入了新的动力。
从历史上来看,沪深股市历来都有炒新(包括新股或其它新的金融交易品种)的习惯,每当有新股上市,不管其具体情况如何,每每会成为市场炒作的焦点。
如果是新开一个板块,譬如之前深交所搞的中小板、创业板,则更是会吸引大量资金,成为一段时间里市场操作的重点。而在这种情况下,主板市场多少会受到一些冷落。十多年前股改的时候,曾经搞过权证,当时就出现过一个权证品种的成交量就超过整个上交所上市股票总和的情况。也因为这样,这次推出科创板,特别是7月份安排25个新股同时上市交易,市场上多少还是有些不安,担忧届时会不会分流大盘的资金,导致行情的失衡与无序波动的出现。
不过,现在看来,虽然在科创板交易的第一天,市场的关注点的确是高度聚焦在科创板上,在科创板股票大幅度上涨的同时,主板等其它板块的股票也确实有所下调,但这种局面仅仅持续了一天,随后行情就逐渐趋于平稳,各板块运行也显得较为均衡,科创板的涨跌走势对主板等其它板块的影响开始弱化,两者不表现为简单的跷跷板关系。而且从资金流向的占比来说,尽管科创板的活跃度很高,但也没有出现过于极端的状况,从科创板的成交金额大体占到市场总量的10%多一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缓慢减少的态势。
相比过去中小板、创业板刚开始交易时的状况,可以说科创板对大盘的资金分流是较为有限的。最近几天大盘的盘整与温和上涨,也说明市场正在形成某种新的平衡。
与此同时,人们还注意到,一方面科创板对大盘的资金分流作用显得较为为有限,而另一方面它对于市场的正面推动作用则是日渐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举个例子,长期以来在对股市的投资上讲市盈率的很多,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由此演绎为只讲市盈率,而不考虑具体的行业特征,尤其是忽视其成长性,那么就难免显得偏颇。其结果,一方面是一批快速消费品产业的企业股价不断膨胀,虽然它们归属传统产业,未来的市场空间并不大,但盈利稳定就获得了高估值。而另一方面,则是一些新兴产业的企业,尽管行业发展前景巨大,但因为在目前还没有很强的盈利能力而被遗弃。
显然,这并不利于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发展高新技术,同时也使得资本市场淡化了风险投资的基本特点,难以成为助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
国内一些著名高科技公司很多不得不到海外资本市场寻求募集资金与上市,以至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很大的因素就在于境内资本市场缺乏服务于这类企业的能力,在投资氛围上无从对其构成支持,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与进行这类投资不合拍。而科创板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以制度的力量对此发起了冲击。而科创板的平稳运行,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主板等市场树立了榜样,启迪人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高科技企业,由此还拉动了中小板、创业板中部分与科创板有较多相似点的股票的上涨,对于改变一段时间来市场资金过度集中与“核心资产”,从而忽视对成长性科技股的局面,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当然,从更大的层面来说,科创板的平稳运行,以及由此形成的对相关板块的正面拉动作用,进而促使投资者对后市形成稳定的预期,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而科创板在市场化定位与市场化运行方面的成功实践,更是让人看到了中国资本市场通过金融供给侧改革所展现的美好发展前景。
(本文系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向《科创板日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