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滴滴再传IPO:对的时间点,轨道别跑偏

财华社 2021-03-30 00:07

(图源:滴滴官网)

“一个月下来,基本没有时间休息。大部分收入都给平台拿去了。”

上个月,小编打了一趟滴滴,路上司机大哥不住抱怨。据司机透露,开滴滴一个月下来,即使每个星期只休息一天,除去交给平台的费用,只剩下九千多一万的收入。平时除了开车就是睡觉,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了。

平台刚推出初期,专车司机一个月赚几万块钱,全民上街开滴滴的风光日子已经不再了。

近日,外界再传出滴滴可能会在今年第二季度秘密交表,在第三季度完成上市。上市地点将可能是美国。公司已委任高盛作为保荐人,其股东之一软银集团亦在积极推动滴滴的上市。甚至具体到审计团队,媒体亦爆料普华永道审计团队在1月份进驻公司后,几乎没有休息,春节期间亦在加班为滴滴上市作准备。

知情者称,不排除滴滴会单独将其网约车业务作为上市主体。公司上市的目标估值将超过600亿元美元。

滴滴上市的消息,从2019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会传一次,但从来未像这次一样具体到“审计团队”的工作情况。

几次欲来的“狼”,这次似乎真的要来了。长时间烧钱之后,即使没有传闻中股东软银的“推动”,滴滴也到了该上市的时候了。与几年前相比,现在可算是滴滴最适宜上市的时间点。但即便如此,滴滴在股票市场上前景也并不算十分明朗。

1. 盈利呢,然后呢?

从2012年推出网约车服务开始,经过近九年的发展, 滴滴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共享租车平台那么简单。光出行服务,滴滴平台旗下就有滴滴快车、滴滴出租车、滴滴企业版、滴滴代驾、礼橙专车、滴滴公交、滴滴顺风车及至青桔单车几种。

另外滴滴还有金融服务及云计算业务量两大新兴业务。

2020年,滴滴还在不断拓宽业务边界。3月,滴滴进军跑腿市场,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上线跑腿服务;4月份,滴滴投资1亿元,进入货运赛道,挤进了货拉拉和快狗占据80%市场份额的同城货运市场;6月份,滴滴上线“橙心优选”,挤破头也要在阿里、京东、拼多多环绕的社区团购市场谋得一席之地。

企查查显示,橙心优选(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而北京小桔科技为滴滴的主体运营公司。

而无论是网约车、顺风车、货运还是方兴未艾的社区团购,滴滴所有的业务都离不开“烧钱”的质疑。

有统计显示,成立以来滴滴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业内人士统计,2012年至2020年八年间,滴滴的亏损共超过400亿元。同期,滴滴亦是融资不断。截至2019年7月25日,滴滴共获得21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丰田、软银集团、富士康、蚂蚁金服、招商银行、腾讯投资、阿里巴巴、红杉资本、高瓴资本、Temasek淡马锡等。滴滴虽然不赚钱,但也鲜可以赚到钱。

正在这个时候,总裁柳青却在去年公开表示,滴滴最核心的网约车业务已经实现盈利。外媒The Information甚至援引知情者称,2020年滴滴的出行次数逆势增长了10%,核心网约车业务录得10亿美元的盈利,自2017年来首次实现大规模盈利。

一向亏损的滴滴网约车,在去年疫情影响下反而录得10亿美元(真实性待确认)的盈利,外界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提升车辆运营效率,降低有关成本,具体手段包括升级算法及调度系统等。

二则是控费。其中占费用比例最大的便是对乘客及司机的补贴。有快车司机反映,其2018年入行时,一天能拿到150元左右的补贴。到了2019年夏天补贴开始减少,至年底补贴减到“基本没有”了。

据早前在港股市场递交招股书的嘀嗒出行(顺风车)招股书显示,网约车平台管理对象分为个人司机、租赁公司及网约车平台两种形式。前者网约车平台一般会抽取订单收入20-30%的高比例佣金,远高于出租车、顺风车及聚合平台等其他形式。后者因为平台自营,订单收入全部归平台所有。

目前滴滴网约车的主力快车业务分为加盟车和自营车两种形式。前者对应管理对象为个人司机的经营模式,后者则为重资产的平台自营。对于个人司机及租赁公司的管理情况,平台会收取20-30%的高比例佣金。

而无论是加盟还是自营模式,对司机吸引力主要来自平台予个人司机“较大”的补贴成本。其他形式的出行方式,无论是顺风、出租车和聚合平台模式,都只能给予“极低”的补贴。

“高补贴”亦是过往滴滴吸引司机入驻的重要手段。如果说滴滴2020年网约车业务实现大幅盈利的手段之一是大幅压低予司机的补贴,那么虽说短期内平台盈利对于其未来的上市而言显然利好消息,但长期而言不堪被平台“压榨”的司机纷纷离去,滴滴过往烧钱获得司机及用户使用平台的功夫将付之一炬。

早在2019年,滴滴就已出现了用户、司机APP使用量双下滑的迹象。据2019年12月Talk Aata 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滴滴乘客和司机端APP使用量分别下降了5%和23%。

另一方面,在予乘客补贴力度下滑之后,原来价格只有出租车价格0.8倍的网约车价格将与出租车相若甚至略高。过去网约车相比出租车具有更舒适和价格低廉两大优势,如今可能只剩下舒适度优势,但相较之下价格更贵。在同质竞争下,滴滴要从出租车同行中虎口夺食,难度愈加大。

滴滴网约车业务大幅盈利了,对于其上市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如果平台网约车业务不能持续盈利,则短暂的盈利并无意义。

2. 滴滴安全性:无解难题

与重资产的自营滴滴快车相比,滴滴顺风车业务只充当信息撮合的平台,并从中收取一定的佣金(按嘀嗒招股书所示,佣金率为8%-10%之间),只要订单量上去之后,就会是滴滴一大利润来源。

事实上,过去几年,顺风车业务一直是滴滴出行中唯一可以盈利的业务。然而,由于平台对司机和车辆的宽准入(走“量”的最快捷径显然就是放宽准入),滴滴顺风车业务在2018年接连发生命案。平台对业务进行超过一年的整改,终于在19年11月20日,在全国有限的北京、太原、石家庄、南通、沈阳、常州、哈尔滨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

为保证安全,平台计划引入失信人筛查机制,并联合公安部门对车主进行背景审查。平台规定男性乘客23:00至次日5:00,女性乘客在20:00之后不得使用顺风车业务。

然而,在一顿严格整顿之后,滴滴还是在今年3月份又再出现了安全事故。3月14日凌晨,福州长乐滴滴司机高某因为与乘客小张发生口角,驾驶网约车多次撞向小张,导致其死亡。

双方口角原因只是因为司机没有按照小张留言嘱咐,打电话吵到其家人。

而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姓司机有19年驾龄,没有犯罪前科。开网约车两年,从来没被投诉过。

滴滴现行的预防机制对于这类“冲动杀人”案例并没有作用。

退一步讲,因为滴滴出行的服务具备一定的社交属性,因为口角纠纷或其他原因而引致的安全事故就很难避免。不过过去出租车为主要的四轮出行方式,公众谴责焦点集中在出租车,而现在网约车普及,行业龙头滴滴难免成为众矢之的。

平心而论,已经恢复顺风车业务运营的滴滴很难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即便它已经作出很完备的整改措施。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滴滴如果已经上市,可能会遭遇“估值杀”。2007年滴滴完成融资之后,其估值最高一度达到750亿美元。然而第二年连续发生两起安全事故,公司估值即滑落至500亿美元。

或者说,滴滴要带着安全隐患较高的顺风车业务上市,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2020年10月,滴滴在顺风车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嘀嗒出行在香港市场递交招股书,欲成为国内的“共享出行第一股”。然而,直至今日,嘀嗒出行的招股申请仍显示为“处理中”。 招股书显示,2019年嘀嗒出行在顺风车市场市占率为66.5%,排名第一。同年,滴滴顺风车在整改后恢复试运营。

然而,结果可能是,滴滴和嘀嗒在顺风车市场争个死活,却都难获准进入资本市场。

安全对于滴滴而言,仍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3. 滴滴的护城河是什么?

滴滴平台自推出开始,就一直在开拓自己的业务边界:从出行服务覆盖的网约车、顺风车、代驾、出租车、大巴,乃至共享自行车,到以此延伸出的金融、外卖、货运和跑腿业务,滴滴早已不止是简单的叫车平台。

2020年上半年,滴滴主业网约车订单大幅下滑。公司却仍坚持在6月份推出“橙心优选”,入局拥挤的社区团购平台。

有人认为,滴滴是在原主业增长受困的时候,通过开拓新业务来延续自己新故事。

但个人认为,滴滴不是在找自己的“新故事”,而是在找自己新的盈利渠道。而平台最早的网约车业务,“利润”并不是它的主要目的。

滴滴早期烧钱抢市场(流量)的模式和美团很接近,但美团现在已经能稳定地实现盈利。根据美团年度业绩报告,公司2020年实现餐饮外卖收入663亿元,取得经营溢利28亿元,经营溢利率为4.2%。同期,公司录得餐饮外卖订单101亿笔,即单宗外卖实现经营溢利仅0.28元。

美团每单外卖,只能赚不到3毛钱,从绝对值和经营溢利率来看,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送外卖”的主业投资回报率并不算太高。但对于美团公司整体而言,它的外卖业务却是一个很好的获客渠道,聚拢了大量的线上流量。公司将该等流量引流到溢利率更高的其他业务,如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从而实现规模盈利。

去年全年,美团外卖业务的经营溢利为28亿元,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溢利则是82亿元。从收入看,外卖收入为663亿元,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为213亿元。显然,后者的经营溢利率高得多。

滴滴目前的经营方向和美团其实相似。平台将网约车作为自己的获客渠道,并在规模效应下实现一定盈利,真正的主要盈利来源则是之后开拓的“新业务”。

而滴滴和美团要立在不败之地,首先要保证其主业获客渠道的护城河不被攻破。对于美团而言,它的护城河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线上海量的店铺,本质是资金(投入)。要攻破美团的护城河,必须再投入海量资金,重演一次补贴获客的路径,吸引更多店铺入驻,打造自己的线下外卖运送网络。除了饿了么,目前行业几乎不会出现美团的第三家竞争对手。

滴滴护城河本质也是资金构筑的网约车网络(自营或加盟)。但与美团不同,网约车行业不乏进场瓜分滴滴市场的新玩家。

2019年,传统汽车厂商相继推出网约车平台,包括上汽集团“享道出行”、一汽集团“旗妙出行”、东风集团“东风出行”、广汽集团“如祺出行”,以及长安、一汽、东风联合组建的“T3出行”等。滴滴的市占率亦因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对于这些厂商而言,利用已有汽车产品矩阵建立自营网约车平台,成本投入反而不会太高。

网约车平台的用户粘性(乘客或司机)主要建立在平台给出补贴力度上,本身没有太大的不可复制性。当有其他平台愿意给出更高的补贴,精明的乘客就不愿再使用滴滴打车,司机亦很乐于过档。

而在新开拓的新业务,无论是跑腿还是社区团购,都面临一片红海厮杀,所以才有传言滴滴只会将网约车业务单独上市。

美团的护城河很深,但相对而言滴滴则很浅。长期而言,从盈利角度考虑,护城河建立在网约车之上的滴滴真的算好公司吗?

4、小结

那天在滴滴上,小编问司机,如果其他平台愿意给出比滴滴更多的钱,你会跳槽吗。司机回答,那肯定会,只是现在各个平台赚的钱都差不多,所以才没考虑跳槽。

司机大哥说,自己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才赚一万几千。对比之前一个月几万,开滴滴的好日子是没有了。

现在滴滴又被传要上市了。正四处烧钱拓宽业务边界的它,好日子会是上市的时候么?

作者:橘子汽水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