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晚会|个人简历成隐私泄露出口!三大招聘网站被央视点名,前程无忧盘前一度大跌逾5%……
找工作的你请当心!你的个人隐私可能正流向黑市!
3月15日晚间,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如期直播,个人隐私成为这场晚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除了人脸识别之外,网上招聘平台成为个人信息流失的一大出口,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网均被央视点名,其中,在美股上市的前程无忧今晚盘前下跌超5%。
据媒体报道,猎聘、前程无忧等在被点名后,遭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下架。
个人简历7元一份
据央视财经报道,记者在各类贴吧、论坛、QQ群里发现,出售招聘平台简历的信息比比皆是。记者加入了一个名叫“58智联粉”的QQ群,成员人数上千。
一位卖家表示,只需要支付7元,就可以买到一份智联招聘上最新的求职者简历。在支付了费用后,不到5分钟卖家便发来一份简历。简历内容详尽,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一应俱全。
央视记者随后拨打了简历上的相关联系方式,确认对方为本人,并曾在智联招聘上投过简历。
那么,这些信息精准的简历是怎么来的?
央视记者通过一个企业账号,登录智联招聘,点击简历,看到了求职者的学历、工作经历等信息,但求职者姓名、电话、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却处于隐藏状态。点击下载简历,弹出了一个支付页面,原来需要支付60元,才能下载完整版简历。
记者支付后,无需征得求职者同意,简历信息就被瞬间更新,原来隐藏的姓名、联系电话及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全部显示了出来。在智联招聘,根据求职者的学历、工作经验、薪资水平等条件,简历的下载价格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40元、60元和100元。
央视记者体验下来发现,招聘企业通过上传营业执照和法人信息即可以注册企业账号,并在智联招聘上发布职位、查看求职者简历。而企业账户只要交钱办理会员,就可以不受数量限制下载包含姓名、电话及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的完整简历。
在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看来,上述现象说明智联招聘没有尽到相关的安全保障义务。
赵占领曾表示,用户将其个人信息提高给智联招聘后,智联招聘应当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以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但是过去很多案例中,智联招聘的内部员工利用管理漏洞,私自倒卖个人信息。这说明,智联招聘没有尽到相关的安全保障义务,需要对用户信息被泄露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三大招聘网站被点名
除了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和猎聘网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只需支付费用,便可以下载到带有求职者姓名、电话、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在内的完整简历。
此外,据网经社监测,工信部2020年七批APP侵权情况通报中,店长直聘、大街、速聘58赶集网招聘、斗米以及青团社兼职这五家互联网招聘平台也被“点名”。
由此可见,各大招聘网站普遍缺乏对下载后简历信息的管理和检测,隐私保护能力缺位。就这样,这些求职简历信息,在不知不觉中,被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肆意下载、多次倒卖,甚至流入诈骗团伙手中。
据央视财经报道,近年来,各地警方破获多起类似案件,黑龙江大庆警方在公安部“净网2020”专项行动中,成功破获侵犯公民个人简历信息案,涉及个人简历信息高达1500余万条,涉案金额7500余万元。
针对如何应对个人简历被倒卖一事,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表示,首先个人求职者信息的保护能力较弱,而简历往往要求填的内容比较详细,涉及到很多个人的信息,因此,作为求职者首先要保护好个人的隐私。其次,平台应该修改相关的规则,而不是可以随意地下载相关简历,更不应该出现某些后台人员把简历倒卖出去。
那么,相关招聘平台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
“如果平台通过靠倒卖简历牟利,并造成损失,不管民事上还是刑事上,平台本身都负有责任。”董毅智直言。
相关规定已出台
事实上,网络求职简历被倒卖的问题已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据了解,人社部出台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网络招聘服务领域第一部部门规章,明确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不得泄露、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违者将被处罚。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蒙慧欣指出,目前,网络求职是大部分求职者寻求工作的方式之一,求职被骗、简历被卖、信息泄露、虚假信息、预付押金等各种侵权事件更是多发,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就收到用户对58同城招聘、智联招聘的投诉,而《规定》的出台填补了网络招聘服务机构的监管空白。
董毅智补充道,“在监管层面,到底谁来监管?如何做好行政、民事和刑事的衔接?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明确下来才能够打通相关的监管。”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易造成隐私泄露的平台远不止于此。据国内知名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近年来受理的全国电商投诉案件大数据,包括天猫/淘宝、京东、唯品会、当当网、苏宁易购、国美在线、1号店等在内的电商平台,以及窝窝团、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糯米、携程、去哪儿、支付宝等在内的生活服务O2O平台,均曾出现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而仅2018年,就多次出现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圆通、顺丰十几亿条个人信息在暗网被出售,以及12306数百万条旅客信息在网上被出售等。
记者 沈玉洁
编辑 沈玉洁
责任编辑 孙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