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的恐惧,“踩”碎了新能源车泡沫

格隆汇 2021-03-09 15:10

有可以持续三十年的赛道,但没有持续三十年的炒作。

资本市场,有可以持续三十年的赛道,但没有持续三十年的炒作。

新能源汽车板块这样的厚雪长坡,也不例外。

01

一觉醒来,绿成一片

隔夜美股和今天A股,新能源汽车板块继续上演“杀估值惨案”。

特斯拉跌5.8%,蔚来跌超7.6%,理想跌5%;小鹏刚发布财报,业绩同比增长1.5倍,昨晚股价也大起大落,收跌4%。

原本在盘中,这几家造车新势力已经录得不错的涨幅,没想到后半夜又跟着纳斯达克指数、美股科技股一起跳水,抄底玩家怕是肠子都悔青了。

今早开盘,A股汽车板块也跟着“绿”成一片,东风汽车接近跌停,长安汽车均胜电子江淮汽车跌幅明显。

虽然也有格林美、城城汽车、锂矿等概念和个股反弹,但不足以逆转三大股指跌势。

不论美股、港股或A股,新能源汽车板块已积累了大量泡沫。而积攒泡沫的逻辑,短期之内不太可能回归:疫情期间,央行大放水导致资金流入股市,但经济复苏、通胀提升已形成预期,流动性收窄箭在弦上。由于估值水平与业绩面脱离太多,出现回调实属意料之中。

中国财政部已经直接表态: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春节过后,央行确实进行了一连串逆回购动作,与疫情期间相比,货币供应量有所收窄。

可靴子毕竟还没落地,股市就已经开始负反馈,根本原因还是恐慌中相互“踩踏”——跌价已成定局,何不先人一步、落袋为安?

02

新能源车or过山车?

特斯拉去年表现堪称现象级,如今也被“杀”得最惨。

公司市值从2020年初到2021年初,翻了12倍有余,打爆了无数空头。

这得感谢金融高手马斯克。他融资能力十分了得,不仅把特斯拉PE估值提升到1000倍以上,今年年初还在美股散户和机构之间“搞事情”,炒热了散户抱团股和虚拟货币的估值,引发了“逼空大战”。

然而流动性预期收紧,市场资金肯定更愿意选择估值合理的的优质资产,而非估值已经漂到宇宙深空的特斯拉。

经过一段时间震荡,特斯拉从高点掉下来,市值已蒸发近2000亿美元,马斯克也在这期间2次晋升全球首富。

不过特斯拉并不孤单。

特斯拉冲上云霄,人们对新能源汽车信心大增,其他玩家也跟着扶摇直上。

去年蔚来估值也是高得逆天,从2020年5月开始,半年时间内股价暴涨1270%,总市值达到681.6亿美元,11月初市值就已超越宝马、上汽等传统汽车巨头,仅次于特斯拉、丰田、大众、比亚迪和戴姆勒。

继蔚来汽车后,理想也在美上市,不到4个月,股价涨幅虽无法与蔚来的疯狂相比,但也不容小觑;小鹏汽车也有过之无不及,在2020年11月19~23日,3个交易日内走涨幅70%。

可现在呢?蔚来已从高点下跌30%,小鹏和理想从去年12月到现在,更是几近腰斩。跌幅很大,可是抄底更难。昨晚盘中股价曾短暂转涨,可谁知道根本没跌到位,又跌了回去,对市场信心的打击可想而知。

03

下行逻辑自我印证

其实这波下行应在预期之内。

截至9日,隔夜美股三大股指收跌明显。而其中缘由想必大家都心里有数——市场流动性收窄预期。

失业率和GDP增速预期,表明美国经济正在回到正轨,通胀开始回升。如果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顺利落地,且新冠疫苗推动“就业热潮”效果显著,美国失业率就可能下滑至4%以下;通胀预期可能在2月份达到3.1%,创下7年新高。

通胀预期下,高估值投资标的风险回报降低,金融资产开始遭到抛售。股票市场下跌的同时,美国长期国债票面价格也在跌,收益率几度上涨突破1.5%,也就是机构抛售债券的心理阈值。

长期国债票价、股票估值,往往是市场流动性的反馈,而债股齐跌同时出现,侧面印证了市场通胀预期之强势。

接着,通胀预期开始对股市产生连锁反应,恐慌开始向基金市场蔓延,对基金赎回的恐慌极有可能产生挤兑,进而出现赎回—抛售—再恐慌赎回—再无奈抛售套现的恶性循环,引发“踩踏”事故。

这种逻辑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新冠肺炎疫苗已开始在全球接种,疫情得到控制指日可待,加上各项经济指标反弹,经济复苏已成定局,流动性收窄箭在弦上,挤压股市投资回报。

而资本天性趋利避害,当金融资产下跌无可避免,谁先获利出局,谁就能够回避这次波动。此前新能源车板块涨得太凶,流动性收紧预期增强造成恐慌,造车新势力便成了第一批“刀下鬼”,跑得晚就势必要被埋。

在这里可以套用电影《商海通牒》中约翰·图尔德的台词:

“我们只能随机应变,如果走对了路,就能赚大钱;如果走错了路,就会被市场抛弃。”

“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成功者、失败者比例永远相同,有人幸福美满,有人失魂落魄,有人衣食无忧,有人食不果腹。”

04

还有价值吗?

新能源汽车板块充满了故事,在美股是如此,在A股也是如此。

汽车电气化、电子化带来智慧出行场景,未来生活科幻故事被造车新势力、科技巨头讲得滚瓜烂熟,将软件生态搬迁到出行场景,就能够收割消费者注意力,带来丰厚利润。

“碳中和”也驱动着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经济体对新能源车产业大力支持,补贴力度之大,让资本垂涎三尺。欧盟自我标榜“文明世界”,也就承担了一种历史使命,要从环境恶化中解救人类;中国主权不容挑战,不允许因能源问题被人“卡脖子”;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力争产业链上游,抢夺最大蛋糕。

国新能源车企还有更多溢价空间——有人说,新能源汽车将带领中国产业进步、带领中国基础和标准“走出去”,许多投资者也深信不疑。华为的故事已经印证了这一点。

新能源汽车行业势必带动其他行业发展,为产业链带来机会,经济增长和拉动就业;板块总市值提升也将抬升产业链整体估值。

这就形成了有故事——有资金——有机会的循环,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各国央行“大水漫灌”踢出临门一脚,把新能源汽车送进了2020年各大版块涨幅的“决赛圈”,泡沫终于堆积到了天上。

其实作为新兴行业,新能源汽车估值泡沫一直存在,只是程度问题。人们用真金白银往里砸,应该做好觉悟——自己买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可惜资本必须看到回报,即使愿意为时间下注,这个赌注也不应该风险过高。

仔细想想,这一波的回调也许不完全是坏事。

一方面,当经济开始回到正轨,产品量价齐升,无疑利好企业利润。大宗商品价格与经济增速存在正相关性,在经济复苏阶段,此前宽松的货币供给发挥作用,经济转暖、价格水平回升。接下来,公司基本面要开始追赶估值增长的脚步了。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遭到疯狂炒作,也混进来了一些奇怪的东西——PPT车企、商业模式难以为继的劣质资产等等。当大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高处起舞,难免失足。疫情的冲击刚刚消退,一些新能源车企的业绩还不足以撑起流动性带来的估值泡沫。一旦买家手里的资金流向其他资产,“杀估值”也就是情理之中。

但从长期来看,新能源车的赛道仍旧是厚雪长坡。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