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瞭望」数字化房地产时代:科技赋能助力,智能建造大有可为

财华社 2021-03-05 20:00

前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处于重要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将如何擘画新阶段的发展方向与路径?2021年全国两会上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在这些看点中,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带来4份提案,涉及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智能建造、海外农业等多个领域。其中,在智能建造领域,杨国强建议,应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应用。

房地产行业从“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做全面转型的当下,地产业务如何以科技赋能助力新成长就尤为重要,而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的应用,将很大程度提升运营效率,解决行业安全问题的同时,解决行业“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

中国房地产行业迎来数字化时代

近几十年时间里,虽然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革新不断,但建筑施工的业态形式却始终没有出现显着的变化。建筑行业是世界上数字化程度最低、自动化程度最低的行业之一。自1998年房改后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当前已进入成熟期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由2010年的5.27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7.36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7%。其中,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高达17.3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下,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持续完善和落实调控措施。针对重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出台,房地产金融监管持续强化,叠加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及推进,行业增量都在趋于收敛,行业销售“天花板”亦逐渐显现,而对存量价值的挖掘则变得日益重要。这预示着房企“拿地—建房—卖楼”的单一模式时代结束了,综合实力比拼的全面竞争时代已经开启。

在此背景之下,房企面临着新的竞争格局与发展阶段,这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业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各大房企各显神通,各出其策,聚焦多元业务发展,以谋求稳健增长。不同的是,各大房企聚焦多元业务发展各有差异,而相同的是,房企将所有地产业务场景进行科技赋能,实现数字化处理,以提升运营效率。

根据克而瑞数据,2020年头部房企TOP50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企业数字化整体投入有显着提升。在资金投入方面,约60%的房企数字化投入规模增长,平均年投入达1亿元;约28%的房企数字化投入规模持平,平均年投入达7,000万元。

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在当前房地产数字化进程中,与销售业绩强相关的智慧营销、受物业上市潮,提升服务的智慧社区、会员体系相对成熟的智慧商业和房地产“制造化”必经之路的智慧建造成为了目前房地产数字化的热点。

房地产智能建造:科技赋能助力,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

在房地产数字化应用中,智能建造主要用于批量建筑及大型复杂工程,主要应用环节包括测绘环节、设计环节、施工环节等。智能建造主要针对传统建筑及大型复杂工程中存在的“危、繁、脏、重”等痛点进行。特别是在高龄农民工比重日渐增长的当下,建筑业正面临着“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

据统计,2019年,农民工历年年龄结构中,占比最大的是30-40岁,占比为26%,较2008年的24%,提升了2个百分点;其次是41-50岁与50岁以上,占比均为25%,较2008年分别同比提升了6个百分点及14个百分点;紧随其后的是21-30岁,占比为23%,较2008年,同比下滑了12百分点;最后为16-20岁,占比为2%,较2008年,同比下滑9个百分点。

从统计数据中就不难发现,建筑业对年轻一代丧失了吸引力,现在主力军为平均年龄接近50岁的老建筑工人。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社会老龄化趋势加速,劳动力短缺问题会更加严重,建筑业将面临巨大的人工成本压力,智能建造将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房地产智能建造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市场渗透率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在建筑施工环节的机器人。根据克而瑞数据,在智能建造中,测绘环节(无人机测绘)已深度使用的占比为10%,已使用的占比为34%,已关注的占比为8%,未关注的占比为48%;设计环节(AI设计)已深度使用的占比为8%,已使用的占比为20%,已关注的占比为22%,未关注的占比为50%;施工环节(建筑机器人)已深度使用的占比为4%,已使用的占比为16%,已关注的占比为14%,未关注的占比为66%。

如何提升智能制造的在建筑业是全面覆盖及渗透率。杨国强建议,应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应用。鼓励行业重点企业加大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力度,支持相关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重点攻关;加快推进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的基本规定、评分体系、评价等级、评价机构等,加快实现智能建造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应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文:花荣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