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仅48.45% 乘联会分析报告“敲警钟”
财联社(北京,记者 徐昊)讯,FF或落户珠海、自由汽车横空出世……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红利,还在源源不断的吸引新的入局者。然而,乘联会2月4日发布的《2020年我国乘用车产能问题分析》报告,却为市场敲响了警钟。
报告显示,我国乘用车总体产能利用率从2017年的66.55%降低到2020年的48.45%,已处于产能严重过剩区间。
“近三年汽车市场整体销量下滑,有一些车企却对市场预期存在误判,造成了大量的产能闲置。”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公司总裁曹鹤表示。
边缘车企造成巨大闲置产能
据乘联会统计,列入乘联会2020年统计范围的乘用车企业有90家,合计产能3875.7万辆,总体产能利用率51.92%。
产能利用率与销量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乘联会报告表明了这一点。
报告显示,2020年销量大于60万辆的企业有16家,合计销量1628.05万辆、占总销量的80%;合计产能2039万辆、占总产能的近50%。这16家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9.85%,处于合理区间。与此同时,有47家企业2020年的销量少于5万辆,产能占总量的20%,而销量仅占2020年汽车市场总销量的3.11%,平均产能利用率只有7.53%。
乘联会在报告中表示,汽车行业企业强弱分明的态势,在产能利用率这一点上也得到体现。
“因对市场乐观估计,不少车企在2017年前对产能规划方面都较为激进。但自2018年起,中国乘用车市场连续三年销量下滑。”资深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分析了产能利用率整体偏低的原因。
宏观经济的变化、消费结构的调整,以及去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使部分边缘企业更加举步维艰,从而加剧了产能的空置率。以众泰汽车为例,从2007年收购江南汽车开始,众泰汽车在全国建设多个生产基地,按其对外公布的生产规划,其产能或已达到百万辆。
“产能过剩导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销售端竞争加剧,而供给端产能利用率不高导致经营杠杆无法提升,因此一些企业受此拖累,出现破产的情况。”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进一步分析表示。
此外,逐渐被边缘化的二线合资品牌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据公开数据统计,包括广汽菲克、广汽三菱、神龙汽车、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在内的10家合资车企2020年累计销量仅132.8万辆,但其总产能却达到641.8万辆,产能空置率达到79.3%。
为减少损失,神龙汽车、长安PSA等通过转让闲置工厂,盘活资金;北京现代等则暂时关闭了部分工厂,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大部分(空置)产能属于无效产能,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新能源领域或将成为重灾区
乘联会在上述报告中提到,根据公开资料获得的数据,截止2020年12月31日,国内乘用车企业共122家,总产能为4153.2万辆,但整体产能利用率不足50%,仅为48.45%。除此之外,还有在建产能988万辆。
“在建产能988万辆中大部分是新能源车型。”崔东树对记者表示。
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在2020年,博郡汽车(原一汽夏利)、知豆电动车、康迪电动车、华泰汽车、永源汽车、时空电动车、领途汽车等7家企业销量为零。可以看到,这7家企业中大部分为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的企业。
尽管如此,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仍在前赴后继地投入建设中。2月3日,前广汽蔚来创始人兼CEO廖兵再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创业,在深圳成立自由汽车;1月底,FF汽车官宣将落户国内华南某沿海地区城市(疑为珠海市),在获该城市投资的同时,该城市亦将提供2000亩左右的工业用地。
除了深圳和FF或将落户的珠海,合肥也于近日与零跑汽车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于2月4日与和蔚来汽车达成了扩大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蔚来汽车将在合肥投建新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而零跑汽车也将在合肥建厂,年产能20万辆。资料显示,零跑汽车目前金华工厂产能10万辆,其2020年全年销量仅1.1万辆。
此外,恒大汽车和宝能汽车在量产车型尚未落地前,已在多地购入土地用于建设生产基地,产能规划是百万辆级别。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虚火”,已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关注。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启动了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的首次摸底,并宣布将全面清点5年内的投资项目。同年12月,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处长吴卫在参加某研讨会时表示,据发改委统计,2019年汽车产能利用率比2017年下降了将近20个百分点,低于20%的产能利用率的企业数量占到30%左右。“僵尸企业仍然在大量占据资源,这方面的治理应该还要加快。”吴卫表示。
“关于我国汽车工业产能是否过剩的问题,行业内讨论或者说争论了10多年,至今未有定论。”乘联会在上述报告中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企业数量过多、化解产能过剩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能继续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