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被银保监会点名背后:保险公司折戟“助贷险”存量业务陆续退出江湖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今日,人保因“合同履约保证保险”被银保监会点名通报。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被点名的“合同履约保证保险”正是此前风靡一时的“助贷险”。在监管下文规范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半年过渡期之后,“助贷险”业务已经基本退出市场。
通报显示,2018年3月,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与某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为该集团旗下平台的借贷业务提供“合同履约保证保险”保障,投保人为该集团旗下平台借款人,被保险人为资金出借人,保险金额为贷款本金与利息之和。
“在去年银保监会规范文件之后不久,各家保险公司就已经停止了与助贷平台的相关合作,助贷险早就没了新增业务。”一位助贷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仅存的小部分“助贷险”主要是承保了较长期限的贷款,等到贷款到期之后相关存量业务也将随之自然消亡。
去年5月份,银保监会下发《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反复强调保险公司应担负风控、必须与具有合法融资服务资质的机构合作。不合规业务,需在6个月的过渡期内逐步降低未了责任余额,妥善有序对存量进行消化。
其中绝大部分不合规业务均与互联网助贷机构有关。实际上,“助贷+保险”的助贷险模式曾被助贷机构广泛使用,但部分业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生了“走样”。
如存在此次通报中提及的:承保后未及时签发保险单,未发送投保成功短信;未严格执行经银保监会备案的保险费率;使用已废止的合同履约保证保险条款等问题。
还有一些更为激进的业务模式,保险公司甚至变成了帮互联网平台收取风险备付金的“通道”。一位原互联网金融平台相关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保险公司在收取保费之后,会将保费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费用返还给平台或其关联公司,在平台端变相形成风险备付金来抵御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保险公司则留下少部分保费作为酬劳,甚至不真正承担风险或履行赔偿责任。此前,该模式就已被监管叫停。
“保险跟助贷公司合作,实际上就是为了流量和规模。”另一位助贷行业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因为有了保险的增信,助贷公司可以撮合更多的业务;而保险公司获得了流量则可以很快支撑起规模,迅速获得盈利。
在野蛮扩张的背后,一些保险公司扮演了实质性的“兜底人”角色。中华财险2019年踩雷厚本金融,不仅赔付超过5.8亿元,还被罚款超80万;人保则被传已关停助贷险部门,曾一路高歌的保证保险业务2018年实现了1.21亿元的承保利润,但在2019年急转直下,大幅亏损28.84亿元,综合成本率飙升至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