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报道|2021年信托业监管“从严”基调不变 探索业务转型将成“头等大事”

财联社 2020-12-24 14:15

财联社(上海,记者 林汉垚)讯,2020年,信托行业继续向回归本源迈进,但在经济下行压力、疫情蔓延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下,产品收益率出现下滑,风险事件数量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监管环境趋严,各类文件密集出台,强势引导信托行业转型发展。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信托业的主基调是“去通道、降融资、防风险、谋转型”,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一方面根据监管要求调整业务,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业务转型。

展望2021,多位业内人士称,未来监管会持续趋严,行业总风险规模可能会小幅上升,但整体风险可控。坚守受托人定位将成为信托业发展的根基,将是信托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近日也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未来银保监会将统筹做好信托业风险防控、转型发展等各项监管工作,集中精力打好防范化解信托业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研究推动行业保障机制改革,更好发挥信托保障基金在化解处置行业风险中积极作用,通过降低行业风险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发展“轻装上阵”。

风险管控保持高强度 行业风险增速有望回落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安信信托、四川信托、吉林信托、华信信托不断爆发风险事件,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赖秀福在谈及行业风险问题时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疫情蔓延冲击和坚定推动转型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个别信托公司前期积累的风险爆发,经营状况持续恶化。但这类信托公司仍属少数,属于单体机构个案风险,不会影响整个信托业的稳健发展态势,当前信托行业风险整体可控。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此前在信托业年会上对于信托行业风险问题的剖析则更为透彻。他指出,信托公司履行受托职责时存在大量损害委托人和受益人利益的行为,这些行为损害了委托人和受益人利益,导致信托公司操作风险严重,并不可避免地转化为表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他批评称,当前信托业在受托履职管理的全流程各环节均存在瑕疵。

对于信托行业下一步的风险治理方向,黄洪提出,未来要探索构建与信托业特点相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全流程增强受托管理能力,消除受托履职瑕疵,将风险与收益切实让渡给投资者,实现“卖者尽责”基础上的“买者自负”。同时,强化权力制衡和监督,公司管理上要重点加强对大股东和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制衡监督,内控机制上要重点加强中后台部门对前台业务部门的制衡监督。要优化激励约束机制,从制度上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来自银保监会的高压监管态势,增强了市场对于明年信托业发展前景的信心。

中建投信托研究创新部负责人袁路向财联社记者预测,明年行业风险状况不会出现明显恶化。明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大概率延续疫情后复苏趋势,在政策环境不发生急转弯情况下,整个信托行业的风险增速将回落。

另有业内人士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金融风险具有滞后性,当前暴露的风险多为2017年左右发行的项目。他分析,随着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信托业面临的市场及监管环境日趋严峻,各家公司对业务的风控要求也在提升,预计明年行业面临风险新增将平稳回落,但由于下行期风险处置难度较大,总风险规模可能小幅上升。

“去通道”、“降融资”永远在路上

“去通道”、“降融资”是今年信托行业业务调整的主要方向。截至2020年10月末,全行业受托管理信托资产余额20.74万亿元,较年初减少8632.68亿元,通道业务持续回落,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信托融资业务也实现压降。

根据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单一资金信托和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自2018年1季度以来已经连续11个季度持续下降,“去通道”的成果较为显着。

截至今年10月末,全年压降金融同业通道业务1.62万亿元。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9.1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49万亿元,较2017年末历史最高点减少6.48万亿元,累计压降41.43%。行业粗放式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多层嵌套、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

“降融资”也在三季度初见成效。今年年初监管部门制定了2020年全行业压降1万亿元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的指标,而今年前两个季度,在信托行业受托资产规模整体下降的背景下,融资类信托的规模不降反升,从5.83万亿升至6.45万亿,其占比从26.99%提升至30.29%。第三季度,随着“降融资”监管的升级,融资类信托的规模、占比分别下降至5.95万亿元、28.52%。

虽然三季度末融资类信托的规模仍高于2019年末,但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分析,第四季度信托到期量比较大,加上监管部门比较重视,应该能完成或者接近完成今年年初的压降指标。

对于明年的监管导向,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认为,伴随着严监管态势的不断加码,出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压力,明年信托通道类及融资类业务还会存在一定的压缩空间,行业面临的转型压力加大。

帅国让分析,这会迫使信托公司在业务结构、盈利模式及内部支撑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升级,重新审视自身的资源禀赋,差异化发展。另外他也表示,伴随国内经济减速换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深水区,在金融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回归本源的背景下,信托牌照优势逐步减弱,信托公司的盈利水平会面临一定的挑战。未来信托公司的分化或将进一步加剧,部分业务基础较好,业务结构合理,风险管控水平优秀的信托公司将在行业调整周期中脱颖而出。

上下求索转型之路

在通道和融资类业务不断收缩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无疑已经成为各家公司优先级最高的任务。

总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84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78%,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其中信托业务收入为615.78亿元,同比增长11.69%;实现利润总额为485.89亿元,同比下降13.13%,降幅较上半年扩大4.08个百分点。

虽然今年行业营收仍呈现稳步增长,但黄洪也指出,目前信托公司仍缺乏积极管理运用信托财产的主动性。依然对通过简单的影子银行业务和通道类业务盈利存在路径依赖和幻想,主要提供同质化、低端化的信托产品,缺乏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促进信托财产稳步升值增值的内生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转型已经成为摆在每家信托公司面前的头等大事。而未来业务的转型方向,服务信托或将占据一席之地。早在2018年,监管部门便提出了服务信托的概念,主要包括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企业年金信托、慈善信托等。服务信托的产生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监管部门理清监管思路的需要,更是信托公司探索业务转型发展的需要。今年公开征求意见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明确,服务信托不属于资金信托,不受资金信托相关规定的限制。

近年,已有信托公司开始了服务信托业务的探索。在服务信托业务领域中,资产证券化信托已具有相对成熟的业务模式,特别是资产支持票据信托(ABN)业务,相比传统型ABN,其受信托法律关系的约束,由信托公司作为SPV载体,信托公司拓展该项业务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位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尽管转型的方向很多,比如标品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等,但都有待时间检验。他直言:“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好找,不然信托早就成功转型。比较成功的经验也有,比如消费金融,但市场空间有限,要求也比较高。”

百瑞信托则对未来发展服务信托业务非常乐观。该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展望未来,服务信托业务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信托公司最重要的业务领域。他预计,将有更多的信托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业务,并有新的信托公司获得企业年金业务资格开展相关业务。除此之外,新的服务信托业务模式仍有待信托公司进行探索,例如养老信托、账户管理信托等。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