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报道|2021年信用债走势将分化 法制化、规范化促风险整体可控
财联社(北京,记者 张晓翀)讯,2020年底地方国企引发的信用风险事件,令市场对信用债违约的担忧有所加剧。市场人士预计,2021年信用风险不会消失,但也不会波及全盘,未来市场违约要走法制化、规范化道路,预计明年信用债将迎来分化走势。
回望2020年,国内外经济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疫情冲击,成为压倒部分资质较弱企业的最后一个稻草。违约事件令市场对信用债投资更趋谨慎,以致企业通过债券融资一度遇冷。
2020年信用债融资增量主要源于地方国企和央企,非国企的净融资仍为负值。截至2020年12月13日,信用债净融资额为2.9万亿元,相比于2019全年净融资多增了0.9万亿元,基本实现目标。
2020年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裕,信用利差低位运行,年底受个别国企违约超预期的影响,信用利差快速走阔,信用环境边际收紧,机构对信用债的态度趋于谨慎。
展望2021年,经济基本面、资金面和监管信心仍是决定信用债走向最重要的三大因素。信用环境边际收紧后,明年信用债将迎来分化走势,资质较好的信用债收益将走低,而低资质信用债将继续遇冷。
打击逃废债 完善债券市场法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
央行也指出,明年要着重抓好深化债券市场改革,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夯实信用基础,严肃市场纪律,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东方金诚首席经济分析师王青对财联社表示,明年违约风险还会有所暴露,但违约方式会发生变化,未来市场违约要走法治化、规范化道路,要符合市场逻辑,但绝不是给各种”信仰“背书。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对财联社表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违约事件的处理充分展现了对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长期来看,完善债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市场化、法治化进行违约债券处置仍为破局之道。
明明并指出,未来监管部门还将强调多方位监管,严防系统性风险发生。行业外部,各部门协作排查风险,行业内部,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各自律组织进一步规范债券发行、评级等流程,推动债市信息对称。
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在经济基本面和资金面上,多数机构对明年国内宏观经济的判断较为乐观。央行对明年货币政策定调转为“合理适度”,或释放偏紧信号,但不会“急转弯”。同时提出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风险的关系。
交通银行金融市场部市场研究部负责人熊建平指出,“明年总体来说,信用风险还会比较大,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向上蔓延到高等级信用债,但是总体数量上不一定会有绝对的增加。”
北京某大型券商固收高级投资经理对财联社表示,“整体上我觉得信用风险没有那么多,但是公开市场的负反馈不容忽视。”
中国银行发布的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也指出,当前要高度重视违约风暴潮带来的连锁效应,防止风险扩大化和债市融资规模收缩等问题。不过目前债市违约风暴潮的影响可控,整体违约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平安证券固收分析师刘璐认为,2021年信用违约节奏可能是前低后高,监管部门的态度和决心也是决定违约事件发生和影响幅度的重要因素,风险点主要在地产、瑕疵国企、弱城投与银行次级债。
光大证券固收团队研报指出,2021年将有8.23万亿元信用债面临偿还压力,整体来看偿还压力集中于3月和4月份,月均到期量超过1万亿元。
信用债研究将回归行业细分
分析人士指出,在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信用债投资的风险与机会并存,2020年底个别国企超预期违约后,市场对此前较为青睐的信用债品种进行了重新审视。
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房地产行业方面,监管层针对所有的开发商划出了融资的“三道红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企有息负债的过快增长。因此未来优质稳健的大龙头房企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在城投平台方面,考虑到政府绑定深度和金融防风险底线思维,2021年城投发生实质性违约的概率较低,但尾部估值风险仍大。
在弱资质企业方面,明年国企产业债整体到期压力增大,且弱资质国企到期压力更大。叠加今年年末国企违约额攀升后,市场对弱国企的避险情绪增强,弱国企再融资难度增大,违约风险将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