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载栉风沐雨,期货市场国际范儿正浓|专访弘业期货总经理周剑秋
周剑秋认为,国际化是期货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中国期货市场的定价权在逐步提高,但一些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仍掌握在国际市场手中,国际交易量依然很大。
今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创立30周年,也是中国期货市场探索发展30周年。从初创时期到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深度、广度显着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显着提升,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中国价格”逐渐打出世界影响力。
这背后,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期货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与推动,周剑秋便是其中一位。自上世纪90年代起,周剑秋便进入期货行业,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她将青春和汗水洒在期货这片土地上,见证了期货市场从小到大的变化。
近日,弘业期货总经理周剑秋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资本市场30周年系列访谈,向记者讲述了她眼中经历过曲折后,逐渐向法治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中国期货市场。
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
1999年,周剑秋正在为加入弘业期货做准备。此时的她,除了密集又大量地阅读期货、金融相关书籍,以及探索期货市场外,还要费些功夫去消除亲人和朋友对期货的误解。
此时,期货市场刚从初创时期进入治理整顿阶段。1990年10月12日,中国第一家以现货交易为基础,正式引入期货交易机制的全国性批发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前身)正式开业,这标志着当代中国期货市场的诞生和现代化期货交易所的出现。至此,中国期货市场正式进入现货试点的运行阶段。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作为中国第一家规范化的市场,为粮食和其他商品流通领域的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为中国期货市场的探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在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周剑秋认为,期货市场的早期发展有两方面意义:一是配合价格改革,用市场的手段来为基础大宗商品定价,形成中国大宗商品的价格体系;二是将中国期货市场建设成为国际定价中心,掌握定价权,使得大宗商品的定价不再受制于人。
随后,市场上掀起一股“期货热”。自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期货行业发展迅速,但同时盲目扩张也带来一定的混乱。1993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标志着第一轮治理整顿的开始。只有15家交易所作为试点被保留下来,并根据要求进行会员制改造。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开始了第二轮治理整顿。
经过两次治理整顿后,期货业步入规范发展时期。周剑秋提到,一方面,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助力期货业触底反弹。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九条”,把期货市场纳入到整个资本市场体系中进行战略规划,为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期货业步入规范发展时期,全方位服务实体经济。此时期货业的发展特征是:交易所丰富(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中金所)、品种丰富(工业品、农产品、能源、金融期货、期权)、机构丰富(监管机构、交易所、期货业协会、期货公司)、参与期货交易的实体企业丰富(生产企业、贸易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显着(调资源、防风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回顾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期货行业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周剑秋回忆道,期货市场发展早期的不成熟、不规范曾给社会各方留下较为负面的印象,而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期货市场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构建了由中国证监会的行政监督管理、中期协的行业自律管理和期货交易所的自律管理构成的三级监管体制,对于形成和维护良好的期货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周剑秋补充道,后来为了适应期货市场发展新形势,期货市场又建立起了“五位一体”的期货监管协调工作机制,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期货监管效率,增强了防范、控制和化解期货市场风险的能力。
从小到大,稳中求新
21世纪的前十几年,期货市场处于稳步发展阶段。令周剑秋印象极深的一件事是,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
“它的推出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大变革,因此2010年也被业内称为‘中国金融期货元年’。”周剑秋进一步表示,2015年6月至8月,我国A股市场出现超预期的下跌。对此,市场上很多人士认为股市的暴跌是由于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迫于外界巨大的舆论压力以及出于对股市监管和维稳的考虑,中金所不得不对股指期货的交易进行限制。
稳步前进之时,期货及期权品种也在不断创新扩容。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作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新国九条”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接着,2017年3月31日,我国首个商品期权———豆粕期权合约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作为我国第一个上市的商品期货期权产品,豆粕期权将我国场内商品衍生品工具带入期货和期权并进的新境界,标志着我国商品衍生品市场体系建设迈出历史性的一步,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能力跃上新台阶。
“期货市场经过近30年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上市期货品种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等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的完整品种体系;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商品期货成交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显着提高。”周剑秋指出。
同时,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扎实提升,市场功能不断发挥,通过仓单服务、场外期权、基差交易、“保险+期货”、资产管理等创新业务,有效服务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求,期货市场在稳健企业经营、改善产业链运行机制、服务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显现。
开启国际化新征程
近年来,期货市场的国际化道路越拓越宽。
2018年3月26日,市场期待已久的原油期货正式上市,作为我国首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开辟了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道路。随后,20号胶期货、低硫燃料油期货分别于2019年8月和2020年6月挂牌上市。上述三个国际化品种均采用“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的模式,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
那么,我国期货市场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有何优势?
“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速和巨大的经济体量提供了广泛的现货产业基础。”周剑秋进一步解释道,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国。近几年来,中国期货市场正式步入规范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期货市场监管体制和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期货市场运行质量的提高,新期货品种的陆续推出、产业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均促进了国内外企业参与中国期货市场的积极性。
此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广泛参与,在保证了现货、期货市场紧密联动的同时,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相关大宗商品中国地区供需基本面的变化情况,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得以良好发挥。
“以原油期货市场为例,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原油期货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在价格优势下,上海原油期货仓单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区,表明了中国期货市场定价的影响力开始逐步发挥。”周剑秋提到。
同时,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加大对外开放,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2020年1月1日起,期货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今年7月,摩根大通期货完成股权变更,成为国内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还会出现更多外资收购内地期货公司的现象,内地期货公司再添新的股东力量,期货市场也将随之呈现崭新面貌。”周剑秋表示。
她认为,国外期货市场起步早,经历了更长的发展时间,技术、服务理念、交易手段都更为先进。外资期货公司的进入,一方面注入技术、人员、资金等,将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国内期货市场,另一方面,也迫使内地期货公司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以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体来说,外资持股比例放开后,期货市场竞争将进入更加良性循环时代。
期货公司也在积极走出去,国际业务成为近年来期货公司的重点发力方向之一。2015年10月,弘业期货收购弘苏期货(香港)有限公司,对弘苏期货进行增资,并于2019年更名为弘业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周剑秋认为,国际化是期货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中国期货市场的定价权在逐步提高,但一些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仍掌握在国际市场手中。国际交易量依然很大。国际化对于国内期货行业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些期市参与者想要套保、套利,若是没有境外途径,无异于单条腿走路。期货本身就是国际化的,客观上要求境内期货公司必须加速国际化进程,勇敢走出去,持有境外牌照,推动形成期货期权、场内场外、境内境外全覆盖的多层次期货市场体系,最终更好地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从海外大宗商品投行业务发展历史来看,结合国内期货公司的实际情况,本土期货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身实力:一是增加自身资本规模,提升主动投资能力,特别是风险管理业务;二是以优势产业为基础,提高业务创新质量,形成自己的护城河;三是打通期货公司所在集团直接的内部联系,整合资源,提升整体作战能力;四是深度布局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科技投入;五是引入高端人才,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
服务实体经济是初心和宗旨
创新是企业持续保持活力的源泉。除了国际化业务,期货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资管等创新业务,走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
在周剑秋看来,期货公司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期货公司的风控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因此本身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类型,期货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也成为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众所周知,今年,原油价格波动剧烈,有金融机构穿仓严重。在期货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期市参与者越来越多,期货资金体量也将越来越大。极端行情不可能完全消失,期货公司的风控能力将会经受更多更严峻的考验。”周剑秋提到。
而期货公司创新业务近些年才逐步开展,境内无太多经验可供借鉴。周剑秋认为,当前多数产品属于通道服务,但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业务进一步多元化,期货市场吸引资金的能力提升,期货公司创新业务成为常态业务,通道产品成为自主管理产品,那么对风险控制系统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二是期货公司技术面临巨大挑战。期货市场的核心是交易,信息技术系统的便捷安全程度与期货公司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期货市场的发展,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伴有客户个性化要求,程序化交易以及极速交易的规模越来越大,期货公司的信息技术系统也将面临巨大挑战。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得好,将会成为未来期货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
“以金融科技为依托,在同质化金融服务和产品中寻求差异化发展,是期货公司今后的长期目标,也是必经的转型之路。”周剑秋说,从长远看,期货公司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金融科技创新中,金融科技部分的投入占期货公司总体投入比重将长期不断增长,因此,期货公司应以金融科技为基础,整合公司的信息技术资源、管理资源、营销资源,降低企业运营、管理和营销等的成本,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互相助力为客户提供多场景的、实时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进行精准化营销,增收创效,是一家企业保持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三是期货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加速,期货行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国内期货公司会面临快速转型发展,不能成功转型的期货公司将被市场淘汰出局。目前,我国期货公司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行业集中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未来,期货公司的头部化会加剧,优秀的人才和优质的客户会向头部期货公司靠近。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期货公司面临的发展机遇:
首先,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在稳步推进,商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是其中重要的领域,原油、铁矿石、PTA、20号胶等期货品种已经成为对外开放的期货品种,由于商品期货的特殊性,吸引外资流入还有助于服务实体经济,提高市场质量。
其次,企业套保需求增加。受疫情影响,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相应的,风险对冲需求随之增加。一些相关企业表示,希望加大参与上海原油期货市场的力度,规避风险。
再次,个人投资者将发生转型。当下,受疫情影响,风险资产波动明显,多元化资产配置有助于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负面影响,进而有助于规避市场波动带来的个人财富风险。有数据显示,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2019年达165.6万亿元,近六年增速达13.6%,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保持高速增长,为期货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最后,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所上升。SWIFT(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数据显示,人民币结算达到开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10年来的新高,这也将给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期货市场带来利好。
“服务实体是期货的初心和宗旨。”周剑秋表示,期货公司应以传统期货经纪业务为基础,全方位发展资产管理、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业务,并利用现有业务资格和资源,集经纪业务、研发、期权、资管、风险管理等业务于一体,为实体企业打造一揽子解决方案,为实体企业切实规避风险,创造利润。
记者 何思
编辑 姚惠
责任编辑 孙霄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