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不断流!马上消费深化AI+应用,重塑产业新格局
截至2020年10月,我国人工智能(AI)专利申请量累计已达69.4万余件,同比增长56.3%。
新基建政策激励之下,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刷新,进一步展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发展新态势。而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落地价值已逐渐被认可,且为服务场景带来全新动力。
如马上消费,作为持牌金融机构,其活体检测算法可有效防御二维静态纸质图像攻击、二维动态图像攻击、三维面具攻击等,其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线上信贷产品的身份检验环节中,并通过银行卡检测中心的增强级认证,达到金融支付至高安全标准。
科技应用能力增强 AI占比逐年攀升
可以说,马上消费的例子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落地金融领域一典型应用。
在政策层面上,央行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聚焦的前沿技术中包括人工智能,并涵盖了数字金融等多个应用场景。
另照央行《金融科技(Fin 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
在这一系列的监管势态下,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科技逐步在金融领域中得到发展与规范。
另人工智能在金融上的应用,除身份识别外,还可落地银行信贷、消费金融场景的信用评审、风险定价等,且基于对客户数据分析,可描绘出用户画像,从而达到精准营销。
随着人工智能算法与数据采集的进步,从而推动智能投顾得到更深入一层的优化。在C端,智能投顾致力于为零售客户提供收益最大化资产组合,B端为券商投行等提供产业投资意见。
据艾瑞咨询发布报告显示,从2019年国内金融机构AI投入规模结构中可以看出,银行业、互金行业和保险行业是AI技术的主要购买方。
其中,银行业务极为复杂,数据海量,风控要求极高,成金融领域中AI技术最主要需求方之一。
报告指出,2019年各业务线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主,且遵循新基建方向,以构建云基础为目标,人工智能作为生产力升级的代表技术占比也在逐年攀升。
需特别指出的是,智能风控需求最旺盛的消费金融业务是AI投入的主要领域。
从0到1技术自主研发
以马上消费为例,在今年成为首届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化组织——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的首批单位委员。
另今年1月,凭借“基于情感光谱与多语境感知的智能文本与语音客服机器人平台”项目,马上消费入围由工信部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榜单。
马上消费创始人、董事长赵国庆表示,马上消费会继续加大产业互联网、产业数字的布局和投入,提升全面数字化闭环能力。
“在做好自己服务生态同时,为场景方、资金方提供多元增值服务,在这种垂直生态系统里,有建制、有序地推进我们的产业数字化,一边连接金融机构,一边连接消费类场景,把我们所连接的两端作为数字化突破方向。”他称道。
一直以来,马上消费不遗余力的加大对科技投入,累计超过10亿元,申请专利240余件,科研人员1000+,占员工比重达六成,自主研发了900余套涵盖消费金融全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术系统,同时是重庆率先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金融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马上消费自主研发的7项科研成果,凭借优异的技术实现方案、配套的管理措施和实际测评效果,获得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专家一致肯定,高分通过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的权威认证。
对于此,赵国庆提到,马上消费走了科技自主研发、能力自建的道路。公司自成立之初的全部技术系统都是从0开始自主搭建研发,所有核心技术的自主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外包,所有能力建设也是从0到1坚持自建,包括获客、风控、客服、贷后等。
“这需更多的人力、资金、时间成本,且对于创业公司是一种挑战。总之,我们选择的发展模式、路径不是最快最舒适的捷径,是充满挑战、比较难走的路,但是发展质量至高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