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2万亿美元财政“急救包”如何对症下药?
编者按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世界被迫“大封锁”,按下“暂停键”。多年来一直讨论的经济复苏问题,在2020年遇到了更大的逆风阻挠。
为应对疫情,各国迅速推出财政、货币和监管措施,已经避免了2008年那样的金融灾难。
短期内,危机卷土重来的风险仍然存在,但遥望未来,仍可见一层乐观的底色。
2020年,全球经济因新冠疫情受到巨大冲击,陷入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深度衰退。
各国为提振经济,陆续推出了非常规的货币宽松政策和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截至今年11月,全球主要国家通过的财政刺激政策已经达12万亿美元,约全球GDP的12%。
上述财政举措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增加支出或放弃收入(包括临时性减税),一类是流动性的支持,包括贷款、财政担保和向公共部门注资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使全球经济在三季度开始逐渐复苏。IMF在10月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萎缩4.4%,这一降幅略小于该机构在6月份预测的4.9%。
财政刺激规模空前
从各国的表现来看,今年发达经济体的财政政策非常强势,而许多低收入经济体增加借贷的空间有限,处境极为艰难。从主题上来看,今年各国财政政策紧紧围绕促进就业、发放福利、企业救助(包括减税、信贷支持等一些列减负手段)、加大医疗开支等展开。
3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价值2.2万亿美元的新冠经济刺激法案,这是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援助计划。其中包括:向公民直接发钱;发放失业救济金;超3000亿美元支持中小企业;5000亿美元救助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1500亿美元支持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至少1000亿美元支持医疗系统等。4月,参议院又通过一份价值4840亿美元的追加刺激法案。这些刺激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就在美国第二波疫情愈演愈烈之时,新一轮的刺激方案却受困于两党之争而迟迟无法出台,至今难产。有观点认为,经济刺激救不了美国,稳住疫情才是关键。
日本方面,该国今年前后推出了三次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第三轮于12月8日公布,计划总规模达73.6万亿日元,财政支出部分达40万亿日元。今年4月和5月,该国两次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规模超过230万亿日元。
欧洲方面,意大利、德国、法国等欧元区国家多次推出不同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欧盟陆续推出5400亿欧元的抗疫救助计划和7500亿欧元的欧盟复苏基金计划。12月1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已就2021年至2027年欧盟长期预算方案达成共识,总额1.8万亿欧元(含7500亿欧元复兴基金)的长期预算将用于打造一个更具韧性、更加绿色和数字化的欧洲。
英国今年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边是“硬脱欧”的风险,一边是愈演愈烈的疫情。BBC称,英国的经济表现比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都要差。根据英国财政部在11月25日发布的《2020年支出审查》,为了应对新冠疫情,英国政府今年已经花费了2800亿英镑。政府贷款预计在本财政年度达到394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9%,远远超过本财政年度的水平。
疫情拉大了富裕国家和贫困国家的经济鸿沟。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印度的复苏步伐蹒跚。今年为重振经济,印度一共推出了三轮刺激计划,总额达到GDP的7.2%左右,但当局一直强调稳定的财政政策,规模十分有限。
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一方面应对了危机,给经济复苏带来希望,但另一方面也使全球财政赤字率问题突出。根据IMF近期的测算,2020年,全球财政赤字率要比2019年高出9%,达到12%。美国问题最突出,今年9月底财政赤字率达到15.2%。
各国应对症下药
目前,主流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都呼吁采取更多的财政刺激措施,在“全球同此凉热”的时代,各国政府应在政策方面继续加强合作与协调,从而支持富有韧性、可持续、具有包容性的经济增长。
此外,IMF财政事务部主任Vitor Gaspar表示,明年全球财政政策首先应重点支持公共医疗体系,这将有助于解决公众的健康问题,促进人们恢复信心,从而有利于经济活动和促进就业。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继续将公共卫生作为第一要务,同时保持以灵活的方式实施支持性的财政政策,为可能会发生的经济转型做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世界经济复苏来说,疫苗的广泛分发与应用非常关键,但希望疫苗能够拯救经济是不切实际的,政府、市场、投资者都要警惕“疫苗乐观主义”。在疫苗广泛使用后,各国才算能够真正地摆脱大封锁,所以有关于疫苗的财政支持也该继续,只有在国际范围团结一致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民才能平等地享有疫苗和相关治疗。
IMF还指出,财政政策的制定者还应当着力解决贫困和不平等的问题,要想达到更强大、可持续的经济复苏,现在就需要坚定的政策行动,确保将钱提供给受到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群体。为此,政府可以继续保证弱势群体的收入,改善就业计划,促进社会就业,确保劳动力市场的稳健;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确保人们能普遍获得医疗和教育服务;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帮助其进行融资以及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各国政府还应当积极主动支持气候友好型投资,促进更有利于环境、有助于创造就业、由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最后,IMF在10月发布的《财政监测报告》表示:各国在针对自己国家的问题时,也需对症下药,经济刺激措施的范围有多大、财政调整的适当节奏如何,这些问题都因国而异,尤其是取决于该国的经济衰退程度、失业的规模以及获取融资的难易程度。相对而言,拥有财政空间且受危机长期影响的国家应推出公共投资等临时性刺激措施。财政空间有限、融资渠道较少的国家应保障公共投资,同时提高税收的累进性,确保对高利润企业适当征税,以期实现有利增长、有益公平的调整。
记者 周秭沫
编辑 李曦子
责任编辑 孙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