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彼迎,一场搏傻游戏?

格隆汇 2020-12-12 09:22

“民宿鼻祖”爱彼迎在交易所门口跑了13年,终于在2020的尾巴根儿如愿以偿。

上市首日,爱彼迎大涨113%,总市值达到864亿美元,和老牌在线住宿预订公司Booking齐平,超过万豪、希尔顿之和。

去年9月份爱彼迎宣布要奔赴IPO,最高310亿美元的估值被不少人看空。没成想,一个做短租中介的平台,踉踉跄跄走过疫情之年,甚至6月份一度被传出将破产的消息,在投资者的心目中价值却翻了近两番。

今年前三季度,爱彼迎营收25.19亿美元,同比下滑31.9%;净亏损6.89亿美元。放在疫情的大环境之下,倒不是什么很意外的事情,最多可以说它不抗揍。

况且,投资投的是对未来的预期,现在挣不挣钱不要紧,关键是故事。

爱彼迎的故事有多好听?

和许多故事的开头一样,爱彼迎的诞生也是那么地具有戏剧色彩。

2007年秋天,罗德岛设计学院在外创业的学生布莱恩切斯基和乔杰比亚,每月都在为公寓的房租发愁。恰逢旧金山举办一个设计师大会,附近酒店的房源供不应求,两人突发奇想:把自己的公寓出租给订不到酒店的设计师。

大会结束,两人发了一笔小财,却看到了一片大天地——在线短租。于是,两人拉了个壮丁,一位做工程师的朋友内森布莱查奇克,三人开始创业。

2009年4月,爱彼迎拿到了红杉资本60万美元的融资。

找到了商机,钱也就位,剩下的就是怎么把故事讲给所有人听。

Airbnb的核心消费群体定位是“千禧一代”,主要集中85后、90后,他们是被互联网深刻影响的一代人,并已逐渐成为新的生产和消费主力群体,而他们也是最有个性的一代人。

紧扣这一关键点,爱彼迎没有走传统民宿品牌的老路,而是贩卖起了“家”的概念,向受众传递一种全新的旅行生活方式,快速建立起了竞争区隔。就连它的名字也充满温情的味道:爱彼迎——让爱彼此相迎。(u1s1,这名字属实难听)。

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却也是一个最好的年代。

在这个信息轰炸的时代,枯燥的产品推广信息只会带来麻木甚至反感,但人人都喜欢听故事。

于是,所有成功的品牌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华为的故事里面有一只狼,苹果有偏执狂乔布斯,NewBalance讲了一个李宗盛《致匠心》的故事,海尔砸了台冰箱也是故事……爱彼迎自己没有故事,但它的用户有故事。

爱彼迎鼓励用户上传自己到各地住宿的经验和照片,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在哪里、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跟房东有什么样的故事等等等等。同时,爱彼迎也会第一时间在微博、知乎等平台上分享这些故事,让这些故事吸引和感动更多受众。

归属感和人情味是这些故事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这样的攻略方式,附带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很大程度上地吸引了年轻群体。

而爱彼迎对投资者讲的,是未来。13年来,爱彼迎已经拥有分布在全世界10万座城市中的4百万房东以及560万套活跃的房源。未来,想象空间很大。

正如默顿的自我实现预言说到:我们所想的,终于成为我们所做的。

爱彼迎最后能够踏进纳斯达克的大门,说明它把自己的故事讲得很精彩。但在理想在外,更多的是现实。

难以解决的先天缺陷

本质上来说,Airbnb是一家贩卖生活方式的公司,再夸张一些,它卖的是梦想。

扒开爱彼迎花里胡哨的外衣,它的商业模式可以简单归结为——做短租的平台中介。其盈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向租户收取6%-12%的费用,二是向房东收取3%的附加费。

可这个模式天生就存在缺陷,难以解决的缺陷。

首先,缺乏坚固的护城河。

爱彼迎的模式简单到一眼就能看透,复制起来并不难,只要舍得烧钱。

这体现在它的财报上,尽管销售快速增长,利润却没能持续提升。最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亏损并非成长期的阵痛,而是反映了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顾客的低忠诚度。

而没有深深的“护城河”守卫其业务,这只独角兽的头上就永远悬着一个问号:如果Airbnb在仅仅投资约60亿美元后就真的值800多亿美元,那它的竞争对手们为什么不继续碰运气,而老牌科技巨头又为什么没被吸引进来?

其次,质量标准不统一。

爱彼迎平台上的房源主要来自于个人,房间构造的多样性会给人一种新鲜感,但任何事都是两面的,单独的近义词是不统一,房间质量的不统一、卫生条件的不统一、服务水平的不统一……最后,就看房东和清洁阿姨的责任心了。

没有任何一家平台,会对自己平台上的房源进行验真,爱彼迎也不例外。早先爱彼迎会帮着房东设计房间、改善设施,后来越做越大,就管不了了。于是,消费体验就像是“薛定谔的猫”:你可能住到好房间,也可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再者,安全和监管问题。

和Booking、携程这些纯交易平台不同,爱彼迎作为中介,需要为提供服务的风险负责。

这一点有点像滴滴,司机侵犯、杀人事件屡屡发生,让人不寒而栗,尽管后续加强了监管,仍不足以让人完全放心。

当然,爱彼迎的问题更大,除了要担心房东的问题,比如私装摄像头、泄露身份信息、甚至威胁到租客人身安全。

他们还要担心租客的行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再兑一点人类无穷的智慧,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2019年巴黎司法警察总局表示,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的短期民宿经营的卖活动,占媒团伙卖活动的30%至40%。

瞧瞧,与时俱进!

一旦发生这样的事,就到了扯皮时间,一般是平台出来道个歉,再安慰一下受害者,承诺以后加强监管,对法律责任的主体问题半点不谈,而犯事的人换个马甲又可以上线。所以这就有问题了:如果我一时兴起,放把火把房东的房子给烧了,然后我学贾跃亭跑国外去,平台该不该担责呢?

信息的不对称,监管的不给力,很容易造成买卖双方的信任危机,而且这种局面在很长时间内很难化解。

还有个暂时还不是问题的问题——垄断,目前爱彼迎已经是短租领域的巨无霸了,在很多个国家地区当地已经具备相当影响力。当它规模越来越大,话语权越来越大,就必然产生一些垄断性的行为,包括掌握市场定价权、霸王条款、提高交易抽成,不注重服务质量甚至逼迫房源“二选一”等等。这意味着未来很可靠会面临当地政府的反垄断监管,比如说规范它的经营合规性、服务标准,甚至直接像欧美一样巨额罚款+限制准入等。

这样,即使它可以保持快速增长,但盈利的不确定性就相当大了。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如果单靠自觉就能解决问题,那还要警察干嘛呢。

如果你住个房子,消费体验和生命安全都要看运气的话,这种商业模式还能继续多久?

处在业态风口的时候,快速扩张能够掩盖很多问题,可一旦跑不动了,日积月累下来的问题就会集中爆发,就像当年某电商平台的假货问题。

投资,还是赌徒?

Airbnb的招股书里有一句话:我们可能很难实现盈利,但是我们会将平台这一互联网衍生出的复杂组织模式尝试清楚。

翻译过来就是,我可不保证我一定能赚钱啊~

即便如此,它还是被炒上了天。为什么爱彼迎这种明显存在先天缺陷的商业模式会如此受捧?

这里面可能有美股泡沫的原因,漂亮国今年大开闸门,流动性却全进了资产市场,尤其是股市,纳指一天一个新高,如今但凡有点噱头的公司股价都贵的吓人,投资的边际风险一天高过一天,资金没有更好的去处,所以风就吹向了新股。姑且算是个外围影响。

真正的核心还是在于——押注赛道。

短租的生意大家都是第一次做,说它能成也许还早得很,但至少目前还没被实际证伪。17年爱彼迎宣称自己开始盈利,让很多人看到了这个赛道的希望。毕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但没下场,还夸这螃蟹味道不错,引发围观自是理所当然。

这些投资者,押注的不是爱彼迎,而是这个赛道,共享模式领域里的短租市场。如果这个赛道是可行的,那么跑出利的一定是爱彼迎。正如当年孙正义下注阿里,赌的不就是中国电子商务的未来么。

很多时候我们看问题是“后视镜”的视角,未卜先知给一个定论,谁都做不到。

就像蛋壳公寓,早年不是没有“吹哨人”,我爱我家前副总裁胡景晖为此辞职,可人还是一样一窝蜂地往里冲。再比如,当年所有的人都不看好拼多多的模式,谁曾想黄峥一夜之间就崛起了。蛋壳、拼多多,风潮过后静下心来复盘,以局外人的角度看二者所处赛道成功的可能性其实都微乎其微,唯一不同的是,蛋壳已死,拼多多不但活着,还活得很好。

不排除爱彼迎稳定下来之后,可以证明这种模式是真实可行的,但你不能否认,这同样是小概率事件。

但,投资,如果是指押注小概率事件,那与赌徒又有何异?

蔚来汽车,幸好有一个合肥政府救命,但谁又能够保证10年后谈起爱彼迎的时候,故事里会有一个“合肥政府”呢。

如果你有10万块钱去投资,投资期5年,其中无风险项目A稳定收益100万,项目B有风险:10%的可能你将获得1000万,90%的可能你会血本无归。期望值一样,你怎么选?

我想,很多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后者。赢了,输了下海干活。

从吕不韦押注公子异人,到共享经济。投资的风口,从来都是想象力。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