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复旦大学黄仁伟:中国坚信全球化问题需要全球治理
近日,第四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政、商、学界专家共聚复旦大学。
论坛间隙,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
“进群”胜,“退群”衰尽管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局面下,全球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中国坚信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是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黄仁伟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
无论是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还是近期广受关注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我国不断“进群”的举动是符合全球化发展方向的。
“全球化是一个经济规律,它在全球分布的生产体系、供应链、资金链等都不能被切断。任何国家若是切断这些链条,就意味着这个国家从世界市场分离。”黄仁伟说。
然而,当我们不断“进群”的同时,也有一些国家不断“退群”。
对此,黄仁伟解释道,“不能否认,全球化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再如,过度生产会消耗大量原料,由此带来的全球环境问题。尤其是财富的不均衡流动,即所谓‘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若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其财富增长很快,反之,则财富面临流失……这一系列问题是现阶段世界上各种矛盾产生的根源。”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是全球治理。针对全球化产生的问题进行治理就是‘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全球治理需要三个要素:一是大国合作的意愿;二是全球共同的规则;三是提供公共品,即全球化的工具,三要素缺一不可。”黄仁伟强调。
美国在过去几年采取的方式是,只要某个全球化协议或国际组织不是对美国绝对有利,或者不是美国说了算,美国就“退群”。
“这种方式首先是不负责任的。其次,不断‘退群’后对美国没有益处,诸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理事会等,美国退的‘群’越多,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就越小。所以,我们推测,拜登上任美国总统后第一个任务就是要纠正这种‘退群’行为。”黄仁伟表示。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不仅不退出国际组织,还尽力给予支持。如美国停止给世界卫生组织缴纳会费时,中国就增加会费。
“这样一来,在全球治理中,中国的影响力、地位都在上升。”黄仁伟说。
“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优实践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必须要实践,其实践的最好平台就是‘一带一路’。”黄仁伟表示。
“一带一路”是中国倡议的,但并不是中国所有的。黄仁伟解释道,“‘一带一路’由市场规律促成,哪里有需要,‘一带一路’就在哪里发展。这种需要是相互的。”
我们希望更多国家参与进来,从而让“一带一路”逐步从双边走向多边。
黄仁伟表示,新冠疫情后,“一带一路”发展或出现“版块化”,东南亚和中东欧地区会发展比较好。因为这两个地区社会比较稳定,同时东南亚地区还受到RCEP协议的积极影响。
记者 吴斯洁
编辑 潘晟
责任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