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支疫苗,能消灭一种癌症吗?
灭绝,听起来从来都不是一件好事。
但当灭绝的是一种病毒、一种疾病、甚至是一种癌症,却又变成了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
在本周二世卫组织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后,194个国家首次共同承诺,将携手消灭宫颈癌。
具体的措施是在2030年前,让本国15岁以下女孩的HPV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90%、让35-45岁之间女性的筛查覆盖率达到70%、让所有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可及性达到90%。
而如果成功实施了这三项措施,在今年之后的50年内,可以避免500万人的死亡。
虽然HPV疫苗近些年几乎被营销号炒成了“网红疫苗”,不排除有人是抱着“赶时髦”的态度在排队接种,但HPV疫苗的普及的确有极大的必要性。
与其他癌症不同,宫颈癌是目前唯一可以有效预防的癌症,如果发现的够早并进行适当治疗,早期治愈高达90%。
但尽管如此,宫颈癌仍然高居中国女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著名女星梅艳芳,就是在40岁因宫颈癌病逝的。
超过90%的宫颈癌是由感染了名叫人瘤病毒(即HPV)的病毒引起的,不过即便是感染了HPV病毒,也只有极小部分会最终发展为宫颈癌。
这就是为什么只要HPV疫苗普及了,就能很大程度上消除宫颈癌。
而HPV疫苗诞生已近15年,国内目前却依然处在有价无市的尴尬境地。同时,HPV疫苗不仅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样的问题 - 不便宜。
并不亲民的价格带来的问题是,负担的起这个疫苗的人,往往不是最需要这个疫苗的人。
身处卫生、医疗条件较差地区,或者本身经济能力较弱的女性才是更需要接种疫苗的人。而不是为了测自己有没有5G手速,或者就是为了预约成功能发个朋友圈的小姐姐们。
这就是为什么真的想消除宫颈癌,还是需要国家的干预。
1. 一针难求
了解过HPV疫苗的读者应该对“价”这个字并不陌生。
这个“价”是用来标明不同的HPV疫苗对病毒覆盖数量的不同。二价疫苗主要覆盖2种病毒,这2种病毒在宫颈癌的病因里占70%;四价疫苗覆盖4种病毒,除预防HPV还可以预防湿疣;九价疫苗覆盖9种病毒,能预防90%诱发宫颈癌的病毒。
虽然价数高并不代表效果更好,但正如虽然Iphone6也能打电话,大家还是想为了其他附加功能去买Iphone12一样。更何况九价和二价在针对病毒的覆盖率上确实有20%的差距。
因此,除了在内地预约不到以外,在前几年“赴港打针”的热潮里,也有不少人是为了打到九价疫苗而选择到香港接种。
在这样的热潮里,两岸的医疗机构闻风而动,香港的医疗机构在网上大打广告、找明星代言;而内地的民营医院开始用“香港来的疫苗”做噱头。
结果却只是加剧了两岸市场上HPV疫苗的鱼龙混杂,花近万元打了三支生理盐水的报道近几年不绝于耳。
假的HPV疫苗谋财但不害命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但与此同时,对疫苗监管的持续加强也使在正规机构预约接种的难度不断的提升。
摇号,成了以深圳为首的一线城市采取的统一解决办法。而根据今年8月深圳免疫规划所的数据,HPV疫苗的“中签率”还不到3%。
预约困难、供不应求,滋生了黄牛、电商中介开出医院2-3倍高价代约的问题;不同省市医院之间价差也带来的跨省接种的问题等等。
HPV疫苗怎么在内地就这么难求?
人口基数大当然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HPV疫苗诞生10年才得以在国内上市,也导致了需求的集中爆发。
2006年,美国默沙东集团(Merck & Co,也译作默克)推出了全球首支二价HPV疫苗。而紧接着的07年,HPV疫苗就开始了在国内上市的漫漫长路,但是这条路竟一走就走了10年。
进口疫苗在国内上市前需要经过临床试验,然后将试验数据提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符合规定了再予以颁发《进口药品注册证》。
而HPV疫苗的临床试验难就难在,根据我国当时的要求,需要将这个疫苗作用于对照组,并且证明它抑制了癌症的发生。然而,HPV从病毒感染到形成肿瘤可能会经历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因此,用真的抑制了癌症的发生来证明它有效几乎是不可能的。
直到14年,全球的学术界才逐渐达成共识,应该把有没有持续感染作为衡量疫苗效果的指标。如果HPV疫苗降低了持续感染的发生,那就可以证明它对降低癌症风险有效。
而在那之后,由于考虑到人种的差异、用药习惯以及对药品风险承受能力等多重本土化因素之后,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GSK)生产的二价HPV疫苗终于在2016获准进口,来到了国人面前。
2017年,默沙东的四价HPV疫苗获进口许可。2018年,默沙东的九价HPV疫苗也终于得以进口。
但另一方面,虽然内地已经引入了九价疫苗,但还是因为卡在了缺乏临床数据,九价只能做到针对16-26岁以内的接种(获批时只给这个年龄段做了临床测试)。
而目前国内不需要摇号看运气的预约,平均要排到1年以上,等不到3针打完,可能已经超龄了,十分尴尬。
在有严格年龄限制的情况下,九价疫苗已经严重的供不应求,因此即便接种年龄开放到欧洲标准的45岁以下,也只能造成更多的人能打却打不上而已。
针对国内的供不应求,有不少人质疑默沙东饥饿营销。
但是疫苗生产周期很长,生产出来后还要经历质控、原产国检测放行、进口国检测所检测放行,四道程序走下来,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作为九价HPV的唯一生产商,要供全球70多个国家的货,产能跟不上实在太正常了。
2. 10亿支疫苗,哪里来?多少钱?
2019年,我国HPV疫苗的总批签发量超过900万支,较2018年的700万支大幅提高。
2020年,万泰生物的二价HPV疫苗终于获准上市,成为目前唯一的国产HPV疫苗。万泰的二价HPV疫苗今年3月首次批签发,结束了国内HPV疫苗市场被两家外资企业垄断的格局。
今年上半年,国内HPV疫苗的总签发量是619万支,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签发量的70%。可见,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批签发量都在努力的赶上需求量的脚步。
那么这个需求是多大呢?
根据194国的联合声明,要让15岁以下女性的接种率达到90%。据预测,2019年,我国15岁以下女性人口总数大概在1.22亿左右。90%的覆盖率,也就是需要1亿支以上的疫苗。
而全球范围内的缺口,大概是10亿支。
根据年报中给出的销售额推算,默沙东2019一年的总产量也就在2000万支左右。
垄断的疫苗突然变成了全球的刚需,药企本身估计也是措手不及。默沙东目前已经做出了投入10亿美元、耗时3年的扩产计划。但仅靠它自己,想用10年时间填上全球10亿支疫苗的缺口,还是不太可能。
那其它药厂能帮忙吗?不太能,因为没有专利许可,其它药企只能自己慢慢研发。
从研发进度上来看,目前国内只有沃森生物的二价HPV疫苗已完成上市注册申报,有望成为第二支国产二价HPV疫苗。而九价HPV在研企业有6家,大部分处于临床早期阶段,进程缓慢。
那么既然国家已经出面承诺了一个“10年之约”,国家能出面让垄断企业“传授经验”吗?也不能。
垄断、高价、“救命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我不是药神》上映后,曾引发的关于对“救命药”进行专利强制许可,也就是提前结束药企专利保护期的广泛讨论。
虽然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实有相关法律规定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对药企实施强制专利许可,但由于研发新药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之高,因为研发出了“救命药”就要被迫降价,对药企的研发积极性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这个法律的践行可谓举步维艰。
2005年非典时期,广州白云山曾提出了对罗氏生产的“救命药”达菲的强制许可请求。但最终,知识产权局只是通过谈判,让罗氏把达菲的生产权授权给了其他两家企业
而针对《我不是药神》中的“主角”-白血病特效药“格列卫”,最终的解决方法是纳入医保。宁可国家出钱,也不敢轻易尝试强制专利许可。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不仅将来HPV疫苗大概率是纳入医保或者加入集采,国家恐怕同时还要尝试与万泰协调生产授权的事宜,在没有其他企业研发成功的情况下把产能提上去。
另一方面,目前处在HPV疫苗研发中的药企,为了也能达成垄断,已经开始研究11价、甚至14价疫苗了。
这对HPV疫苗的普及并不是太有利,因为从产品的适用性和预防宫颈癌的性价比上来说,二价和四价显然更适合,现在民间追捧的九价都是有些多余的。
可以说,HPV疫苗在国内市场上被当成“网红”,显然已经让消费者对这个疫苗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不过,现在全球近200个国家既然已经作出了“10年之约”,对HPV疫苗的学术推广、对企业研发、扩产的推动等措施也都会纷纷提上日程。
而10年内消灭一种癌症,对刚刚经历了公共卫生事件沉重打击的全人类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