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抗疫仍在进行,要持续加强科学研究、深入开展国际合作

国际金融报 2020-11-10 19:47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2020上海丝路方舟建康论坛”作为重要配套项目在沪成功举行。

论坛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同玉在发言中表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上海的守护者,公卫有信心和能力应对挑战,极力确保上海的安全和到上海旅行、工作人员的安全。”

今年是全球携手抗击新冠疫情的一年。那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可以与世界分享的经验?在后疫情时代,我国的抗疫工作面临哪些新挑战?又该如何应对?针对上述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同玉。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同玉

完善医疗环节

加强科学研究

朱同玉向记者介绍,从1月20日至11月7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已经收治病例1191例。到3月20日以前,都是本土病例。3月20日以后,全是海外输入病例。截至目前,海外输入病例已经超过了800多例,全部患者都获得了治愈。朱同玉表示,“我们的治愈率达到94%,死亡病例就早期有7位患者死亡,复阳率只有0.5%不到,是全球复阳率最低的一个医院。”

如此优秀的诊治成绩是如何做到的?朱同玉表示,自疫情暴发以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通过不断实践,形成了上海诊断指南、救治指南。同时,在新冠的救治期间,单位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优质的做法和经验。

“抗击疫情离不开物质保障,我们首先是对公卫中心的整个医疗环节进行了完善,加强了我们的临床、医疗、医生、护士等力量。同时也加强我们像口罩、防护服、急救的药品等等一系列物资的储备。”朱同玉说道。

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科研。比如,在病毒学、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上进行了加强,也发现了全球第一个新冠基因序列。”得益于在研发上的发力,朱同玉在采访中向记者透露,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还在疫情期间研发出了一系列“抗疫新产品”。在抗病毒的药物方面,有了抗病毒喷剂;在新冠疫苗研发上设计了几款的新冠疫苗,目前在动物试验上已经取得了一些好结果。除了药物和疫苗,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甚至在快速诊断方面也进行了研究。朱同玉介绍,“目前我们正在研发新冠快速诊断的核酸,不需要任何设备,45分钟就可以出结果。”

守好国门

加强合作

当前,防疫、抗疫已经走向常态化。在此局势下,抗疫工作应如何开展?朱同玉认为,新形势下,我国在抗疫的措施上采取了非常人性化、科学化、精准的一些措施。例如,将地区分成高风险、低风险地区等等,让人民的工作生活尽快恢复常态。其强调,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像传染病,单靠医院是不够的,需要动员全部社会力量,尤其是医院、企业、研究机构要开展密切合作。在未来,全社会的协作依然非常重要。

尽管整体抗疫形式良好,其也提出,“当前,我们也面临了很大的国际压力,这么多的输入型患者,我们一定要守好国门。‘守好国门’还包含严格检验进口物资,尤其是冷链类的冰冻食品。”朱同玉强调,当前对于新冠疫情的关注点,在关注日常人员流动的同时,也要关注货物的交流。

另一方面,全球疫情持续,国际社会应当如何开展合作也成为热门话题。在此问题上,朱同玉表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新发传染病合作中心,本身就承担了一些国际培训教育职能。在这一次新冠疫情期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已经参与编撰全球第一版新冠临床救治指南。其专家团队也给全球50多个国家分享了我们中国抗疫经验、防控经验、治疗经验。也派出相关专家团队,到疫情严重的疫区,进行一线救援。朱同玉表示,相信在全球持续抗疫的过程中,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会持续做贡献和分享经验。

记者 黄华

编辑 王丽颖

责任编辑 孙霄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