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午报」炸板率达50%!主线板块加速后首次分歧,市场聚焦主板顺周期方向
一、【早盘盘面回顾】
指数开盘分化,创业板指大幅下挫后企稳回升,两市个股跌多涨少。板块上,受疫苗利好消息刺激,机场航运、旅游酒店开盘大涨,昨日高潮的半导体板块分歧较大,不过资金依旧青睐功率半导体方向,前期强势的新能源汽车、家电等板块则走弱。涨幅超9%以上个股仅33家,其中创业板占14家。两市共16股涨停(不包括ST及未开板新股),16股封板未遂,封板率50%,两市共6家连板股,其中ST摘帽的智慧农业11天10板,芯片板块的新洁能6天5板,抖音概念掌阅科技4连板,航运概念中远海发3连板。
板块上,机场航空今日表现强势,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的涨幅均在4%以上。驱动上,辉瑞研制的新冠疫苗阻止了90%的新冠感染,隔夜美股石油股、航空股、银行股纷纷大涨,达美航空、西空航空涨超17%。机场航空在这轮周期股上涨中表现是比较滞后的,前期一直受到外围疫情二次爆发的影响,在疫情有改善预期后,后续依然有补涨空间。航空股之前修复的是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现在轮到像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这些市值较大的开始修复。背后逻辑其实也已经是明牌了,“顺周期”是这一轮的一个主逻辑,近段时间表现强势的汽车,家电,新能源,甚至钢铁,有色,航运,都和经济周期相关。在前排的强势板块持续创出新高的情况下,比价效应也会促使滞涨的板块做估值修复行情。
金融板块今日银行和保险更强势,而证券板块则以调整为主。证券股中今日只有中金公司盘中依然有过触板,而周五一起启动的国金证券今日大跌4.76%。昨日前排跟涨的广发证券、国联证券今日表现也一般。证券股是市场情绪板块,大盘量能维持在万亿级别,就随时有启动主升的可能。指数要进一步放量突破,少不了金融板块的带动,证券板块也是这轮和指数共振走强的板块,仍然是值得密切关注的。
有色方面,今天分化非常严重,板块一度大跌近2%。这主要是受到黄金股的拖累,作为典型的逆向板块,全球经济的复苏预期对该板块是利空。盘面上,赤峰黄金、银泰黄金、山东黄金等跌幅都比较大。但与之相对的是,以铝为和铜为代表的工业金属依然表现不错,华峰铝业被资金直接顶一字走出二板加速行情,天山铝业、云铝股份均大幅跟涨。铜虽然从短期爆发力上来看没有铝强势,但也已经在走趋势性行情。这两者主要是在反应顺周期逻辑,市场对全球疫情控制、经济复苏、财政刺激的乐观预期。10月份的大主线汽车就是最典型的顺周期叠加低估值,因此在这个大逻辑方向上的板块,例如煤炭、钢铁、有色、化工都是不错的。
汽车板块今天继续下挫,补涨的渤海汽车昨日涨停今日跌停,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前期领涨的汽车股今日调整幅度也均比较大。汽车调整的逻辑昨日也讲过,板块在进入到低位滞涨股补涨,而龙头滞涨的阶段后,是一个明显的短期调整信号。同时,汽车的龙头股比亚迪上周五的成交额已经到了152亿,这个量能和复星医药上一波顶部的150亿接近,在现有成交量下还不支持继续上攻。这一块长期的逻辑仍然存在,短期需要经过一次充分调整。同汽车板块相似,今日盘面从行业角度看,跌幅居前的还有家用电器,这两者的共性是之前涨幅均不小,而且短期经过了加速上涨,现在明显出现放量滞涨,多空分歧加大,因此总体参与的性价比是降低的。
总之,深成指在经历接近四个月的横盘震荡后,周线级别的5周,10周,20周均线开始往上发散,形成短期多头排列。上证指数从3458点开始的调整运行了17周,而之前一轮的上涨从3月19日以2646点为起点,涨到3458点运行周期为18周,两者从时间上来看是等长的,同时幅度也基本满足一波上涨后的调整整固需求,因此这轮上涨应当是一轮新的行情的开始。短期在拿下60日均线后,由于成交量急剧放大到万亿级别,放量过快后引发一定的震荡也是必然的,但并不改变趋势。
从情绪上看,11月3日是主板这轮周期的开始,昨天是这个周期中的第一次加速,而今天则是这个周期中的第一次分歧。昨天在主线板块一致后,从情绪周期角度是一个低吸分支题材的节点,以周期股为代表的一些“顺周期”板块仍然有继续向上的动力。
午间涨停分析图
二、【市场新闻聚焦】
1、11月10日讯,根据生意社监测数据显示,数据监测主流地区有机硅DMC市场报价均价参考在22766元/吨,与上周末11月6日相比,均价上调266元/吨,涨幅1.19%;与11月1日相比,均价上调2366元/吨,涨幅11.60%;与10月1日相比,均价上调4966元/吨,涨幅27.90%。同比去年,涨幅34.71%。
2、11月10日讯,科技部官网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592号建议的答复。针对这份《关于加快推动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的建议》,答复文件明确,科技部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凝练等工作,继续加强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攻关,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提升燃料电池技术成熟度,为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