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看遍一线城市,2020年博士刘夏决定选择武汉

财联社 2020-10-30 14:53

长江上百舸争流,江滩边人潮涌动。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珞珈山、东湖、国立武汉大学、鸭脖子、热干面,空气中流转的,是武汉独有的。既是潮流的又是市井的,既是诗意的又是通俗的。

记忆中的武汉,本应如此。"武汉恢复了本应有的样子。"喜欢长江大桥,常来这里看风景的刘夏(化名)感叹。回想起6月初返回武汉时,疫情影响还未散去,江滩一片冷清。而现在,人与人的距离重新拉近,烟火气重归生活。

2010年,刘夏来到这座教育之城。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毕业。

近几年,新一线城市武汉步入发展快车道,通讯、生物产业相继落址武汉,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定居这里。在武汉读书、工作、安家,是刘夏原定的计划。突袭的疫情让这座城市经历了阵痛,但苏醒中的武汉却未让这里的年轻人有过徘徊。

一则数据更可力证武汉城市指数信心未减。10月1日-8日,国庆中秋假期武汉旅游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3.21%和73.18%,黄鹤楼公园位列国内景区热度榜第一名。

"武汉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配套在二线城市中都是极好的。疫情也会让武汉成为风暴眼。高关注度下,也会倒逼城市精细化升级管理。如果武汉思维更开放和创新,城市形象有大幅提升的机会。"刘夏说。

2017年3月,武汉市提出"5年内要留住100万大学生"计划。因其对武汉的信心,又恰逢国内某一流IT企业在武汉设立分部。刘夏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也憧憬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劫后重生

刘夏依然记得这场劫难。

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他今年的求职和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阻碍。他所在的行业,每年都会招收大量毕业生。但受疫情影响,整体招聘量缩水近一半,面试也多通过视频形式进行。"终面是戴着口罩进行的,和面试官分座在会议室圆桌的两端很有距离感,现在想起来依旧很紧张。"刘夏说。

不过,面对疫情,人们并没有选择离开。

"武汉这几年发展很快,城市建设也在不断升级。我是学计算机的,在这里的工作机会也不少。再加上我家在湖北黄石,想要离父母近一些,毕业求职时首选当然是在武汉。"刘夏选择留在武汉的原因,也是生活在武汉的很多年轻人的心声。

劫后重生的意外收获是,这场疫情,让刘夏观察到武汉新的变化。硬件方面:城市通达性变好,城市绿地、公园也在增长,军运会前城市又有一轮改造;软件方面: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在提高,居民素质提高。再加之武汉原本就是科教重镇,越来越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新武汉人选择留在这里。

生活渐渐步入了正轨,居住在武汉的人们,有了更多爱这里的理由。

以往的光谷,上下班时间路上总是很堵。疫情时,道路变得异常畅通。曾经门可罗雀的商场,也变得熙熙攘攘。

最近,久违的拥堵回归常态,却令人感到有些新鲜。"这也是城市在恢复活力的一个表现吧。"刘夏说。

找到了工作,刘夏在学姐的推荐下,入住了龙湖冠寓武汉华师一附中店。

这里距离研究院骑车只用15分钟,有着在北上广难以拥有的轻松通勤。每天省出往返公司的时间,用来休息、学习、交友,都更惬意。公寓临近武汉一所知名中学,一些学生也住在这里。看着小孩子们每天有活力地进进出出,刘夏觉得生活更富有朝气。

入住期间,运营官也让刘夏很放心。运营官都很热心细心的协助大家解决问题。平时公寓也会组织租客活动,让刚走出校园的人,也能更快的融入新群体。

人口优化、产业升级,"筑巢引凤"首当其冲

28岁的刘夏自我认知非常清晰,恰如他对武汉的观察。他从房价收入比、行业发展以及职业发展空间三个维度分析武汉对于人才的吸引力。

"北京空气太干燥,这个选项直接被PASS掉了。然后,我曾经在深圳、上海找过同类企业级别的职位。总体而言,一线城市收入要比武汉高出20%,但房价、物价却远不止这个比例;另外,从职业空间来看,一线城市同样职位发展空间基本已经被锁定,但武汉则不同。这里是这家一流企业新设的分部,无论职位还是业务空间,这里都可以给予新人更多的包容。"刘夏分析。

正如刘夏所言,此时的武汉,已不再是一个靠重工业驱动发展的城市。"仅电子信息产业已占了武汉GDP的50%,汽车制造产业占了20%-30%。"武汉现在的产业结构是面向未来的,比如华为的研发基地,小米的第二总部,包括中国的北斗和中国芯片产业都设在武汉。

"武汉未来的产业结构是高科技的,是有技术含量的,更多是高端制造业。从这一部分产业发展来说,会带来竞争力的高素质人口。"龙湖冠寓华中一区总经理李翱说,武汉市产业产业聚集区主要在大光谷、沌口、临空港经济开发区;汽车智造、电子信息强势领跑,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第三产业以批发零售和金融为主,金融和物流产业发展强劲。

产业升级离不开人才支持。然而,一个窘迫的现实是,武汉虽然是全国重要的"生源地",但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毕业生热衷"孔雀东南飞"。2016年,武汉市人才净流入率为-0.4%。为扭转局势,"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于2017年启动。

同时,武汉市推出了18项户口迁移优惠政策,大学生落户几乎"零门槛"。2019年前后,武汉持续发布多条新规破解居住问题——比如:2019年内要筹长租公寓5万套,为大学生提供租赁补贴等。

此外,武汉还出台了长租公寓、共有产权房开发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定期公布人才承租长租公寓、购买共有产权房情况,降低人才在武汉的生活成本。

随着一系列人才新政祭出,武汉市人才外流局面终于得到扭转。一则来自武汉组织部的数据显示,自武汉市启动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以来,共新增留汉大学生109.5万人,提前2年完成了原定计划。

"虽然疫情期间找工作很难,但政府这些措施让我觉得很安心。"刘夏说。

契合城市发展需求,成长的稳定路径

让刘夏安心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一毕业就在武汉有了理想的住处。这就是龙湖冠寓推出的人才公寓。除了干净、便捷、温暖的租住环境,拥有博士学历的他,还能享受租金减免优惠政策。

人才公寓是武汉市"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的重磅配套政策。自2017年起,武汉市就对外宣布,设立人才公寓建设基金,每年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5年内达到满足20万人租住需求的人才公寓总规模。毕业3年内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汉创业就业且家庭在本市无自有住房的,均可申请人才公寓,最长可租用至毕业3年期满。

2019年7月,武汉再次入选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示范城市。中央财政给予奖补资金支持,试点示范期3年、每年8亿元,武汉市财政配套11亿元,共计筹集35亿元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如今,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武汉,各行政区均可根据自身情况推出与长租公寓机构合作的人才公寓。符合政策条件的租户入住这类人才公寓,可享受5-7折左右的租金减免。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针对人才安居问题,未来,武汉市还可能出台力度更大的租金减免支持政策。

李翱说,龙湖冠寓目前已经在武汉布局29家门店,已开业6600间。其中,与政府合作的人才公寓达到11家,开业房间达3148间,占比达到47%。

人才公寓政策,为长租公寓带来稳定的客源,稳定的租住周期和更好的出租率。李翺介绍,未来一段时间,人才公寓仍将是武汉冠寓持续拓展的重点方向,希望将人才公寓的占比由目前的10%提升至25%。

这也是龙湖冠寓的坚守。随着人口、产业不断优化升级,龙湖冠寓坚持多种类获取模式,积极联动政府、企业合作,深耕产品和服务,让年青人住的更好。事实上,新一线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大量人才流入,已成为企业选择布局长租公寓的关键依据。

而武汉,也是龙湖冠寓重点看好的城市之一。龙湖集团冠寓发展部总经理张智聪说,他很看好长租公寓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的机会,未来人才会聚集在中国少数几个城市群。比如:沿海几大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部有郑州、武汉、长沙;西部有西安、重庆、成都。

数据显示,2018年,武汉户籍人口新增30余万,在2018年末已经入围"千万人口俱乐部"。

在以往,租房市场是客诉率最高的行业之一。行业标准缺失,行业诉求不受重视,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而在新一线城市升级过程中,随着住房租赁条例等法规政策完善,与居住品质息息相关的租房市场,也迎来新的变化。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