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买壶,5亿买画,富豪为何钟爱玩拍卖?

格隆汇 2020-10-21 19:56

《康熙来了》结束2年以后,待业的小S和分身乏术的蔡康永终于在《真相吧!花花万物》这个节目重聚了。

节目做到第三季,评分才总算及格了。而原因大概是第三季终于有点新玩意儿了 - 请明星夫妻来展示自己的家,并吐槽伴侣最爱“瞎买”的东西。

托这个节目的福,twins阿娇的老公、带货女王薇娅的家都向吃瓜群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而其中最“神秘”的名人夫妻,还当属上半年在舆论焦点“乘风破浪”了好一阵子的黄圣依,和她的老公杨子。

除了婚姻关系的“谜团”,观众吃瓜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杨子是个高调的有钱人。而有钱人怎么花钱,是个永恒的好瓜。

杨子收藏紫砂壶。这满满一架子的壶,保守估计能值好几个“小目标”。

不过,即便在枕边人的眼里,买壶也实属迷惑行为,这直接导致了黄圣依以为杨子就是喜欢收集茶壶,因此不远万里从国外背了一套LV的茶具套装回来。

可想而知,把LV送给紫砂壶收藏家的下场就是只配在角落吃灰。

但事实上,收藏紫砂壶(还有天珠),似乎已经成了巨力索具副董事长兼执行总裁的“主营业务”。比起收藏,或许投资,才是更准确的定义。

杨子还在节目中亲自解开了他是怎么当上了演员的“未解之谜”:并不是为了追黄圣依(顶多算是红利),而是因为搞古董收藏需要知名度。

要知道藏品的价格或者说价值,除了跟着作者的知名度走,很大程度也是跟着历届“主人”的知名度走的。

15年12月,杨子以超过2亿元的高价(1.9亿成交加上2千多万的佣金),拍下了“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所制的38把紫砂茶具,创下了中国紫砂壶多件拍卖的新纪录。

而就在几个月前,他还花近9千万拍得了顾景舟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杨子对顾景舟,哦不,是对紫砂壶的爱,天地可鉴。

而频频在媒体上曝光的“知名有钱人”杨子,高调、高额拍下紫砂壶,如他所愿的,在16年左右迅速调动了国内藏家对紫砂的热情追捧。

紫砂壶甚至被评为了“最值得投资的年轻古董”。一篇报道杨子15年高价拍下顾景舟茶具的文章中,引用了“内行人”的话,说名家的紫砂壶每年约有30%的升值空间。

除了杨子,中超利永紫砂也为紫砂壶的“破圈”不遗余力。16年前后,中超公司推动了和几家地方银行的合作,使得经银行及第三方认定评估机构鉴定的紫砂壶,可以进行质押融资。

这个奇葩的中超利永紫砂,它是上市公司中超控股(以前叫中超线缆)13年成立的子公司,主营紫砂壶、书画、家居、瓷器等的销售。

2015年,上市公司拿出1.4亿对其增资,并出资1.04亿向自然人卖家韩农生购入了28把顾景舟(又是这位老师)的紫砂壶,以“适应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增强公司竞争能力”。

不仅如此,中超线缆还放出豪言,要实现以紫砂为代表的‘文化+互联网+金融’的闭环生态圈。公司董事长、狂热的紫砂壶爱好者杨飞给这个项目起了个听到就想扣钱的名字,叫“壶联网”。

一直业绩平平的中超线缆,2015年上半年凭借这个“自制风口”,以“线缆+紫砂壶”的双主业组合,冠绝A股,一时风光无两。

16年年底,有媒体爆出中超利永卖出去了3把紫砂壶,收入2550万,大赚了一笔。有博主戏称这28把紫砂壶是传世的“保壳神器”。

不过17年10月,中超线缆已经把“壳”卖了,剩下的25把紫砂壶也随着中超创始人出走江湖,从此江湖上只留下了上市公司1亿买壶的传说。

盲盒

紫砂壶只是文玩拍卖、收藏(以及炒作)的冰山一角。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金。只要能讲出稀缺性故事的东西,在盛世中都能炒一炒。

比紫砂壶更普世的,收藏界经久不衰的“明星”,还得是画。

前天,明代画家吴彬巨制的《十面灵璧图卷》以5.129亿元在北京保利拍卖庆典上成交。成为了目前全球最贵的古代书画。

几张纸,要比一套原料考究、匠人手作、而且真的能用来喝茶的天价茶壶,再贵上2倍。

比起需要杨子亲自“安利”的紫砂壶,书画作品的升值仿佛不需要太多“外力”的介入。

香港著名巨富兼女星杀手(不是)“大刘”刘銮雄,说起自己能在全球排进前5的艺术藏品,他的原话是:“初买时都觉着无所谓,只要东西漂亮,买得开心就好,现在发现这些东西升值得好吓人”。

今年年初的伦敦苏富比展上,大刘花4300万买入的霍克尼画作《水花》,最终以2亿的高价成交。

什么国际拍卖会,不过是富豪们的“闲鱼”罢了。

而大刘自己也曾经评论过自己“无心”买入的名画:“买写字楼也涨不了这么多”。

140年前的美国大亨,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富翁,本世纪初的中东土豪,到最近十年,中国新兴的富豪们,发家致富,然后迅速把财富投向了名贵奢侈品和艺术收藏,实属常规操作。

而再往前追溯,马未都说过:自打有收藏的意识以来,造假一直伴随着收藏。由于古董收藏行业的特殊性,过去热衷收藏并且能够承受住这种造假带来的后果的人,都有较强的经济能力。

艺术品收藏,拿掉部分情怀的驱动,只是非~常~有钱才能参与的高收益投资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富豪都选择在国内外正规拍卖会上竞拍,而不是去潘家园逛街。拍卖来的藏品,都有上拍纪录,后续不愁出手,还能找银行抵押。

玩的是心跳、考的是眼力、套的是真金,把拍卖艺术品比喻成巨富才能买的起的盲盒,大概就很好理解他们为什么爱买了。

暗箱

疯狂升值的艺术品背后,交易不透明、估值无标准,造价可比造假容易多了。

因此它也是最便利、最安全的洗钱以及贪污工具之一,甚至也是成本最低的洗钱方式之一。

有网友戏称,黄光裕如果学会通过艺术品和文玩洗钱,不但不会进监狱,还可以赚个收藏家的美名。

为了达到洗钱“效率”的最大化,一般用来洗钱的藏品,会做到真实价格的100倍左右,而藏品的真实价格最终只是手续费的一部分。

因此拍出的差价越高,洗钱的成本就越低,能拍出好几亿的藏品,手续费大概也只有3%。根据央行反洗钱局的报道,地下钱庄千万元级别的小额洗钱手续费在3%-5%,上亿级别的洗钱一般只能通过跨国组织,手续费在5%-10%。

除了估值的不透明,有一些高价成交的艺术品被贴上“洗钱”的标签,主要是由于背离大众审美的同时,甚至也说不出什么故事。

比如,已故美国抽象艺术大师汤伯利(CY Twombly)的作品《黑板》(江湖人称《六行圈圈》),在苏富比拍出了4.5亿人民币左右的高价。

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是汤伯利让朋友把他扛在肩头,随意摆动,而他在黑板上“记录”这无规则的运动轨迹。

比起观赏性,这个作品只能算是一场行为艺术的“笔录”。有人愿意花4.5亿买下来,确实很难找到合理的动机。

拍卖行的存在,就是撮合交易。

对于上一段描述的投资性拍卖,它们可以根据收藏家的需求找到、或者打造出热门的藏品,并且宣传推广,使市场升温。

而对于暗箱性的拍卖,拍卖公司则可以提供这个“箱子”,发生在箱子里的一切:拍卖赝品、人造天价、拍卖成功后无人付钱提货等等,它们只需要视而不见。

为防止艺术品金融化、货币化,欧盟之前修正了反洗钱法案,触角已经延伸到了画廊 - 对超过1.5万欧元的艺术品交易进行备案。

我国目前在艺术品洗钱的立法方面还是空白,与此同时,拍卖法却通过“需对交易双方身份保密”的条例,助长了犯罪的风气。

通过艺术品洗钱和避税,预计将和反洗钱法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因为即便可以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实施监控,想依靠审计制度来还原艺术品的“真实价格”,有点难。

结语

艺术品拍卖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现象的重灾区。其中中国富豪的财富,更是大多由基础产业、劳动密集产业累积而来。

凝聚了多数人的劳动换来的财富,被几件价格“凭空捏造”的艺术品轻松收割,引发不满情有可原。

但是投资也好,爱好也罢,富豪买多贵的画,终究只是在分配私有财产。更何况,在越买越有钱的前提下,买古玩跟做生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不过,对于很多富豪热衷买买买,却不热衷投身公益,或者成立基金会,社会学家李银河倒是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理论:可能是因为做慈善实在没有什么“成就感”。

鼓励有钱人回馈社会的前提是,社会愿意给从事公益、慈善的人更多的赞誉,而不是觉得他们只是尽到了有钱人的本分。

或许,把造福社会的“成就感”还给富豪们,他们会愿意少买两个壶。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