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还香吗?120多家医药企业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有的净利翻百倍,有的亏损持续扩大

国际金融报 2020-10-21 04:28

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部分公司搭上“新冠概念股”的顺风车,股价大涨。而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医药股曾遭到大幅回调。那么,在2020年的最后两个多月中,医药股还“香”吗?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截至10月20日,A股共有121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有62家企业业绩预增或略增,22家预减或略减,14家首亏,14家续亏,4家扭亏,3家续盈,2家不确定。从净利润的增减来看,有超一半的企业预告净利润增加。

从企业层面来讲,11家企业前三季度净利润超过10亿元,且大多以防护类、检测类企业为主;58家企业前三季度净利润超1亿元,其中业绩增长较快的除防疫产品生产企业外,还有原料药企业以及疫苗生产企业。而与医疗服务相关的企业,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导致亏损。

不过,市场普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将医药行业推向了史无前例的高峰。但投资的热情并不可持续,疫情也总有结束的那一天,这些因疫情被“捧”起来的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来支撑即将冷却的投资市场呢?

器械行业增幅最高

从细分行业来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业绩迎来一波“高潮”。数据显示,在目前已公布三季度业绩预告的39家医疗器械企业中,除科创板上市的天智航预计公司前三季度将持续亏损,以及贝瑞基因利德曼两家公司预计业绩下滑外,其余企业前三季度业绩均较去年同期上升。

其中,圣湘生物表现最为亮眼。该公司预计,前三季度最多可实现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1009.32%振德医疗达安基因以及康泰医学的业绩增幅紧随其后,分别为2115.4%、1646.26%、1122%。

不难发现,上述四家企业的主营业务均是疫情中的必需品。例如,圣湘生物、达安基因均是首批获准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的企业;振德医疗主营医用敷料,目前可日产1000万只平面口罩以及100万只KN95口罩;而康泰医学则是血氧类、监护类和心电类医疗器械制造商及销售商。

有投资者担心,这些因疫情“刺激”业绩增长的医药生物公司,业绩在未来是否会出现大幅下滑。对此,上海地区一名医药行业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道,“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刺激了一些医药公司的业绩,且大部分都是医疗器械公司。前几年,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龙头处于技术积累阶段,如今都到了兑付期。再加上这两年国家鼓励国产替代进口,国产医疗器械公司在疫情期间开始占据市场主动权。即使没有新冠肺炎的刺激,医疗器械公司业绩的增长幅度也能跑赢医药行业的其他子行业。”

该分析师进一步指出,“借着新冠肺炎疫情,国产器械、检测试剂等产品做到了‘扬眉吐气’,还有很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国产器械正在‘打败’进口。”

医疗服务企业“受了伤”

几家欢喜几家愁,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底,医药行业亏损总额158.9亿元,同比增长45.4%,亏损企业数量1607家,亏损面21.4%。而在361家医药上市公司中,也不乏净利润下滑近百倍的宜华健康

宜华健康预计,公司前三季度亏损或达2.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949.99%。对于业绩的大幅下滑,该公司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养老板块会员卡销售量大幅下滑。

其实,因疫情而业绩遭到打击的并非仅宜华健康一家,该公司所在的医疗服务企业几乎都受了伤。Wind资讯显示,目前已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的9家医疗服务企业有8家都是亏损。

例如,从事健康保障服务的国新健康预计亏损1.62亿元;旗下拥有多家医院的国际医学预计亏损5.06亿元,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

记者注意到,有部分亏损的医药企业可以说是“自食其果”。例如,陷入多年内斗的未名医药预计亏损1.26亿元;子公司失控的亚太药业亏损1.1亿元;热衷于大肆并购的通化金马预计亏损1.6亿元……

医药股还“香”吗

新冠肺炎疫情,除影响了药企的业绩外,更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股价。部分公司因搭上“新冠概念股”的顺风车,股价大涨。Wind资讯显示,年内制药指数上涨38.84%,生物科技指数上涨89.13%,医疗保健指数上涨62.62%,这三个指数的涨幅均位列年内涨幅最大的前15个板块中。

此前,因国内疫情的好转,医药股曾遭到大幅回调。那么,在2020年的最后两个多月中,医药股还“香”吗?

数据显示,从9月底开始,医药行业就已重返机构调研“热点”。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9月底至今,共有225家上市公司获得机构调研。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行业为机构较青睐的行业,共有34家公司获调研,其次是医药生物有27家公司获调研。其中,兴齐眼药获得230次调研、宝莱特获得69次调研。

有业内专家认为,医药行业已重返机构调研的“热点”,医药股或还有一波上涨的机会。基于大市场容量和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在鼓励创新、带量采购、优先审评等政策持续支持下,长期来看,创新药产业链、医疗服务和高端器械等细分行业中,有创新力的企业将有更多做大做强的空间和机会。

对此,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医药板块受第二波疫情影响,出现短期反弹。但由于市场对第二波疫情早有预期,且因疫苗已经逐渐步入三期临床试验,疫苗上市的时间已经不远,除非第二波疫情超出大众预期,否则医药股很难出现第一波那样大幅上涨的行情。”

记者 金旻

编辑 王丽颖

责任编辑 白岩冰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