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断崖下跌近90%,老牌药企太极集团走上混改路,国药集团或将入主
重庆涪陵国资旗下有两大控股企业,一家是人尽皆知的涪陵榨菜,一家则是老牌药企太极集团。随着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太极药业近年来的日子并不好过,涪陵国资委决定对其进行混改。
10月19日,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极集团”)发布了公司混改进展。
太极集团表示,公司实控人拟向控股股东太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太极有限”)引入中国医药集团(下称“国药集团”)或其下属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同时,太极集团提醒,上述计划或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不过,国药集团或将入主的消息并未能够拯救太极集团的股价。10月19日,该股9时15份集合竞价时涨停,仅1分钟后股价便放量下跌。截至收盘,该股报收于15.59元/股,跌幅2.68%。
业绩连年大幅下滑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1993年的太极集团到现在已经有26年的历史,成为中国最早一批上市的药企。凭借白礼西对传统医药市场的精准把控,太极集团曾推出藿香正气口服液、番茄胶囊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
近年来,随着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老牌药企不再吃香,太极集团业绩一路下滑。2017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35亿元,同比增加9.84%,但其归母净利润却大幅下滑88.54%至9813.35万元。
此后,太极集团业绩连年下滑。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54亿元,同比下滑6.43%;实现归母净利润1021.76万元,同比下滑88.53%。
究其原因,与公司骨干产品藿香正气口服液销量下滑有关。2016年,藿香正气口服液的销售高达10亿元。为此,公司还曾制定了该产品的十年战略规划,即2018年国内销售达到20亿元。
然而,2018年藿香正气口服液的销量相比预期几乎“腰斩”,当年年报中对该产品的描述为“达到10亿元”。到了2019年,藿香正气口服液销量下滑情况进一步加剧,仅实现6亿元销售额。今年上半年,该产品的销售额为4.90亿元。
为一改业绩颓势,早在2018年太极集团就已在上市公司层面进行了资本结构的调整。2018年,太极集团在完成定向增发,募集资金19.97亿元。而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九州通”)通过此次定增持股4.2%,成为太极集团第二大股东。
市场认为,此举是老牌药企太极集团混改的前兆。资料显示,九州通是医药流通企业中为数不多能够在全国布局的民营企业。双方的牵手一方面可给太极集团输出民营企业的管理经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太极集团扩大其产品的销售范围。
混改正式拉开序幕九州通加入后的一年,2019年2月,太极集团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太极有限拟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新股东。彼时,市场认为,九州通是最有可能参与太极集团混改的对象。
时隔一年多后,太极集团的混改终于拉开序幕。不过,与市场预测的不同,参与到太极集团混改的对象是国药集团。
资料显示,国药集团成立于1998年11月26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旗下拥有11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其中,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天坛生物、现代制药以及一致药业5家公司上市。
一家老牌上市药企的中层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药集团的资源沉淀非常多,例如资金、产品、渠道资源、终端资源、政策资源等优势,可帮助太极集团扭转其目前的困境。”
除骨干产品销售下滑外,负债率过高也是摆在太极集团混改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财务数据显示,近年来,太极集团负债率一直维持在高位。今年上半年,2018年太极集团资产负债率为77.77%,而在此前的12年间,太极集团的负债率均超过70%,远超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
同时,太极集团的现金流也出现了危机。据财报披露,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太极集团的经营现金流由1.04亿元降为-1.46亿元。与此同时,太极集团最新的短期借款、一年以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37.62亿元、6.73亿元,而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仅为18.49亿元,或面临较大偿债压力。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除2018年的定增外,太极集团还曾卖过房子、土地使用权、股权、生产厂区及办公楼等多类资产。今年9月底,发布公告称,拟将持有的成都新衡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都新衡生公司)等资产对外转让,预计将获得收益约4.01亿元。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老牌国有药企普遍存在效率低、研发投入少、官僚制严重、资源利用率低这4个问题,引入新资本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其老旧做派的缺点。但混改到底有没有成效还要看新资本对企业的控制权有多少,若仅仅只改变了企业的股权结构,而新资本无法真正参与到公司的经营和决策中,那混改就是失败的。混改要改到多个层面,包括企业文化、组织架构、运营流程、公司体系等才能成功,但这很难实现。”
记者 金旻
编辑 王丽颖
责任编辑 孙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