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信托的“七条”回击!直面质疑,敢于接受公开查询自证清白
近日,《“供应链金融”调查的报道》、《雪松信托迷雾:42只产品风控全线裸奔,220亿底层资产借道假央企转移百亿巨资》等报道直指,雪松信托发行的“‘长青’系列42只产品风控‘裸奔’、220亿元底层资产‘虚无’”等,让市场为之一震,再度将雪松信托其推至风口浪尖。
对此,雪松信托发布《澄清公告》予以回击,具体如下。
一、雪松信托的“七条”回击:敢于接受公开查询自证清白
1. “长青”系列累计发行规模远低于200亿元
对于雪松信托近年来发行的“长青”信托系列产品规模,报道称“总规模超过200亿元”,雪松信托回应称,经核查,“长青”系列产品累计发行规模为119.18亿元,现存续规模为76.55亿元。
2. 底层资产信息可随时接受所有投资者查阅
对于“220亿底层资产尽数虚无”的报道,雪松信托回应称,严重失实。雪松信托表示,“长青”系列产品项下的底层资产,系公司作为信托计划受托人依据与保理公司签署的《应收账款转让协议》而受让的应收账款。对底层资产的真实性,雪松信托从交易主体、交易双方盖章的购销合同、交易双方的交货确认书或对账单、仓库提货单、发票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风控核查,“长青”系列产品底层资产真实有效。上述合同、发票、过户单据等全套资料作为信托财产的重要法律文件,由雪松信托作为受托人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进行保管,可随时接受所有投资者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预约查阅。
3. 不存在“幕后融资人”及“自融”
雪松信托否认存在“幕后融资人”和“自融”。雪松信托称,“长青”系列产品底层资产清晰,每笔应收账款的债权与债务一一对应,在事实层面并不存在报道所谓的“幕后融资人”,更不存在报道多处影射的“自融”。
4. “确权”不符合实际业务特性及需要
对于报道提及的“确权”问题,雪松信托称,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因其特殊性,仅靠应收账款“确权”,事实上并不能保证底层资产的真实性。雪松信托表示,在实际业务中,应收账款的债务人作为付款义务方,只有买卖合同项下的支付义务,并没有配合卖方转让应收账款以及配合确权的义务。特别是对大部分国企、央企而言,“确权”需要复杂的审批流程。雪松信托表示,基于行业特性和实际业务需要,雪松信托未将“确权”作为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风控手段,而是基于对每笔应收账款的货物流、资金流、合同、发票等多重信息的相互印证,形成有效且高效的风控措施。
5. 与文心保理不存在关联关系
雪松信托称,文金世欣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是公司的商业合作伙伴,其实控人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北京市政府授权市文资办出资设立的市属一级企业,其股权结构清晰透明,与公司无任何关联关系。雪松信托作为“长青”系列产品的受托人与文金世欣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双方按照协议约定各自承担权利义务。
6. 信托资产后期管理正常
雪松信托表示,作为“长青”系列产品的受托人,依法合规且按照信托文件的约定,对信托财产进行后期管理,根据每笔应收账款的交易数据,预测现金流回款时间,并保持跟踪。目前后期管理正常,产品回款正常,无违约迹象。雪松信托表示,将继续跟进项目进展,积极维护投资者权益。
7. 不存在风控“全线裸奔”
雪松信托表示,不存在报道所称的“长青”系列“42只产品风控全线“裸奔”。雪松信托称,作为“长青”系列产品的受托人,雪松信托根据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的实际业务需要,对应收账款是否可以受让以及如何受让,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并严格按照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审批。其还进一步表示,过往的事实充分证明,雪松信托的风控措施得当有效。“长青”系列产品运作一年多来,持续正常回款,未发生任何逾期和不良。
显然,面对媒体的质疑,雪松信托的这“七条”硬核回击,不可谓不是有力的,也符合雪松一贯的硬气风格,尤其是对“底层资产尽数虚无”以及“自融”等重大质疑,雪松信托表示敢于接受投资者随时查“底”以自证清白,足见其底气。
二、雪松信托成功“拆雷”,实业实现亮眼突破
去年的“422”,想必投资者仍然记忆犹新。雪松信托在去年4月22日发布《敬告投资者书》,承诺2020年1月22日前妥善、有序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自此之后,雪松信托持续推进逾期项目的风险化解。
据悉,花了仅三个月时间,雪松信托在2019年7月22日前完成了近2000名投资者逾期信托计划的收益权转让面签工作;2020年1月20日,雪松信托发布公告称,已总体完成2019年4月22日前逾期项目的“拆雷”工作,33个逾期项目风险已化解,近2000名相关项目的投资者拿回本金和收益。
今年6月11日,雪松信托又在官网发布《致受益人的一封信》承诺督促逾期项目回款,并面向投资人开放官网或公众号在线受理渠道。
不论怎样,归根结底,对于投资人来讲,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正常兑付。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8月31日,雪松国际信托已有26个产品,142个期次100%完成兑付;累计为1698余位投资者到期兑付本息58.48亿元,雪松信托历史发行项目均100%兑付,算是彻底走出了原中江信托“爆雷王”的阴影。
作为信托行业新生企业,雪松信托成功“拆雷”,目前所有项目实现正常兑付,足以看出其信誉如何。而多年来,随着业务规模及影响力的扩大,雪松方面也一直在努力树立和维系一个良好的社会企业形象。
从08年发起成立雪松公益基金会以来,不断地参与和推动国内公益事业向前发展;近年来,又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项目,对广州对口帮扶城市毕节予以重点支持;今年初,雪松积极响应国内抗疫狙击战,通过捐款捐物的方式紧急驰援。
退一步来说,对于长期所营造的良好形象和积累起来的声誉,雪松没理由会置其于不顾。而说到底,雪松也并没那么容易垮。雪松以实业为根本,目前已是一家庞大的综合性实业集团,产业布局广泛,涉及大宗商品、石油化工、文旅、地产等多个领域,其中大宗及化工这两大最核心的领域,在今年都取得了亮眼的突破。
大宗商品板块,一方面,宣布完成对“全球钢贸巨头”斯坦科的收购,意味着对全球钢铁产业资源的整合将正式展开,预期行业议价能力及规模效应将得到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在电解铜领域接连斩获老客户订单,同时进一步拓展至铝产业链。
化工板块,核心企业齐翔腾达(002408)作为精细化工领域多项世界冠军,也是全球产能最大的甲乙酮和顺酐生产企业,在今年以300.57亿元营收位列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第322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11位。
在此基础上,齐翔腾达还在推动项目及资本的双线扩张。
一方面,今年9月15日,齐翔腾达一期10万吨/年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可用于生产有机玻璃、高档油漆等,俗称“塑料女王”,)投产、20万吨/年丁腈乳胶项目(丁腈手套主要原料,其中90%应用于医用手套)投建。券商预计这将为齐翔腾达带来可观的利润。
另一方面,在当前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红利期,齐翔腾达也在推动旗下石油及化工催化剂业务平台“齐鲁科力”分拆上市。预期这将对业务扩张发挥进一步助力作用。
尾声
总的来说,在整个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雪松信托既要快速适应政策变化,防范和管理新发项目风险,又要化解历史债务风险。这对于一家信托行业新公司来说,俨然是完成了不小的挑战。近几年,信托行业持续暴雷,雪松信托成功“拆雷”,所有项目实现正常兑付,这对行业信仰的重建自然也是功不可没的。尤其在如今行业风雨飘摇阶段,市场也理应给予更多的信任。最终时间会检验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