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末效应叠加欧美暴跌扰乱A股,私募仓位心态各有不同,四季度“顺周期”或唱主角
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俊岭)讯,国内“季末效应”魔咒似乎始终未曾远去,本周海外“二次疫情”又拖累了外围股市,内忧外患下,节前A股已连跌数日,沪指成交量也持续退守至3000亿元下方。
A股成交量低迷的背后,是各路投资人的谨慎,不管是在新发基金的建仓节奏上,还是高净值群体的入市心态上,似乎都在等待市场发出的一声“发令枪”。
三季度已日渐尾声,四季度正悄然而至,此前市场所期待的风格切换仍未明朗。在交易清淡、热点稀少的9月下旬,私募机构们当下的投资心态如何?四季度又作何对策?
私募仓位、心态各有不同
9月24日一早,“网红”私募管理人敦安资产执行董事徐晓峰在公众号刊文,旗帜鲜明地称“再次重申我的看法,大A这两个月,就是个箱体震荡整理,整理结束,方向还是上!”。
在徐晓峰看来,最近两个月,A股一直处于箱体宽幅震荡状态,只有三种选择,要么高抛低吸,要么空仓观望,要么持股不动,没有第四种选择,乱玩、瞎玩必死。 最近几天,海外“二次疫情”又扩大的迹象,受此影响,欧美股市本周已经连续暴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A股反弹的节奏。不过,徐晓峰认为,外围市场下跌并不会太影响A股的走势。
“A股美股很多时候并不同步,美股对于A股来说,只是一个风险观察指标。”徐晓峰认为,此时正是箱体底部,投资人不必有太多顾虑,如果持有的是券商、周期、科创50,不妨持股过节。
在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9月24日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行。截至收盘,各大指数跌幅明显,其中上证指数收跌1.72%,沪深300收跌1.92%,创业板指收跌2.46%。
对此,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认为,今天下跌主要和三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近期欧洲疫情又有所反复,导致风险偏好有所回落;二是美联储密集警告经济复苏的风险,造成风险偏好回落;三是国庆长假临近,部分投资者倾向于“持币过节”,形成了一定的抛压。
“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波动是常态,关键是要判断前期看好的主逻辑有没有被破坏,基本面的重要驱动因素有没有被动摇。”杨玲称,市场调整主要是短期情绪面扰动,他们一贯的投资逻辑并没有改变。
对于市场所担心的“二次疫情”,杨玲表示,目前看二次疫情的爆发并没有带来经济的再次大范围封锁。更重要是的,如果11 、12月疫苗问世后,海外的生产生活也将加速恢复常态,从而推动经济复苏。
“最近两个交易日境外市场波动大,A股沪市在调整中成交额反而萎缩到2800亿和2600亿,是非常健康的走势。”泊通投资董事长卢洋认为,由于A股本身估值有优势,所以理论上下跌空间不大。
近期,AH板块的比价拉大到2015年高点水平,卢洋也在最近的交易中,把同样的股票逐步转移向港股,用估值做持仓的防御,用均值回归的思路增厚未来的持仓收益。
四季度“顺周期”或唱主角
“统计显示,红10月红11月概率较大,低估值板块占主流,这在过去10年的行业当中概率70%,所以今年第四季度大概率继续重演。”9月23日,知名投资人高杉做客某财经节目时判断。
在高杉看来,经济数据已经在全面向上,这个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四季度市场热点应该还是围绕着三季度开始业绩反转的公司,或是已经进入业绩增长向上且估值仍在可接受范围内的一批公司。
四季度在投资上当如何取舍?高杉建议“两条腿走路”——“新成长”与“老成长”。在他看来,市场分化将成为常态,依然需要慧眼辨别,“老成长”中绝大多数板块和个股,四季度依然难成主角。
对于四季度,杨玲判断,因为经济的持续修复,上市公司业绩改善正“接棒”流动性宽松,成为A股的核心驱动。一些顺周期(受益于经济复苏)的成长股将表现更好,主要集中在周期、消费类别。
当然,在同样的宏观环境下,基本面修复,带来上市公司业绩改善,将会成为接下来的主要驱动,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投资可能会进一步分化。
“在目前这个位置上,从中期角度来看,因为明年有潜在的通胀预期,预计总量上货币政策不会进行再宽松。”杨玲称,在货币不可能转向的情况下,估值无法扩张,所以科技类别投资性价比不足,选股难度在加大,一定要立足于非常长的投资周期而且要精选个股。
杨玲判断,明年有潜在的通胀预期,价格上涨因素较强,同时流动性收紧,会压缩估值空间,这个过程中,有价格弹性的、有扩张能力的企业,会获得更强的盈利向上弹性,能够抵消估值压缩的空间。
“近期食品医药板块连续调整,龙头股反弹无力,基本上证明未来市场反弹中,形成新热点新方向的概率大。”卢洋判断,未来反弹中热点越集中,则反弹高度越高,反之则反弹空间有限。
随着高估值板块持续调整,低估值板块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很多人开始关注“顺周期”的投资逻辑。卢洋透露,他们重点关注地产品牌化,装配式建筑,煤炭电力等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