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称将继续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 进一步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
财联社(北京,记者 张晓翀)讯,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推行一年之际,央行周二晚间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增刊,表示将继续有序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通过改革完善 LPR 形成机制入手带动贷款利率市场化,并进一步推动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业内人士认为,LPR改革在央行的大力推动下进展迅速,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利率效果明显,不过毕竟实施时间不长,在具体操作和制度设计上仍待完善。
“LPR改革以来,信贷利率已有了明显的回落,同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
央行于2019年8月宣布启动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截至今年8月末,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已顺利完成。全国金融机构累计转换67.4万亿元、逾8,056万户,转换比例92.4%。
央行报告并称,下一步将继续深化LPR改革,推动实现利率“两轨合一轨”,完善货币政策调控和传导机制,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此前LPR中存在的问题,央行已在多方面给与了改进,但由于LPR与MLF利率相挂钩的机制,因此仍需提高市场利率变化对MLF利率的引导性和联通性。
“要让MLF利率对银行间资金边际价格的反映更加迅速敏感,并综合反映银行整体负债成本。”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对财联社表示。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建议,为增加LPR定价基准的代表性,央行是否可以考虑将MLF交易商扩容,让更多的银行作为一级交易商进入市场,以提高MLF的市场化程度。
根据央行此前公告,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仅为49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央行通过MLF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效果。
央行报告认为,央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可通过两个渠道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一是通过招投标形成中标利率来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从而影响市场资金供求,间接调控市场利率。
此外,LPR改革后,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也有待完善和加强。如LPR衍生品的制度设计,和产品创新均应逐步丰富完善,给市场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
对此,央行在本次报告中指出,目前衍生品基准转换方案已基本明确,正在研究推出各类现货产品的基准转换方案。
LPR改革对银行利润影响或有限
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全面推行*LPR改革对银行利润影响有限,LPR推行并不必然带来利差收窄,只有利差收窄才会影响利润。
“资产端贷款收益率下降,但负债端存款成本也下降了,综合来看利润只是略有影响。”北京某国有大行资产负债部门相关人士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指出。
央行报告指出,LPR改革促进了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推动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也开始逐步并轨。随着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的完成,LPR变动可影响到绝大部分贷款,未来贷款基准利率有望淡出。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存量贷款利率换轨以后,将会部分影响银行贷款利息收入,但这与监管层要求让利实体经济要求是一致的。从效果来看,今年前7个月,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主要来自贷款利率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