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士明:“北斗七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

国际金融报 2020-09-11 23:15

“我们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斗七星’发展模式为例,对‘长三角一体化下的区域经济研用系统’进行了探索。”9月11日,在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指导,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主办,上海农商银行协办的“2020长三角产融学研合作论坛”上,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邱士明表示。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邱士明

邱士明介绍,“北斗七星”模式长三角研究院“坚持科技研究、坚持产业发展”,以清华大学科技人才为依托,面向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国内率先提出“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即“北斗七星”发展模式,协同创新理念对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

邱士明表示,“北斗七星”模式:即“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犹如“北斗七星”,牵一星动六星,变阵无数、引领创新、驱动发展、魅力无限。政府、产业、大学、科研、金融、科技中介、市场应用,这七个要素构成了新型创新体系。“北斗七星”以“学”与“政”为基本,以“研”为出发点,借助“产、金、介”的协同支持,达到最后“用”的目标。

据邱士明介绍,“北斗七星”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实践应用。

一是,致力应用型科技研究,政产学融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北斗七星模式以“研”为出发点,“用”为最终成果的展现,与政府联合建立重点科研实验室与地方创新平台,并以地方产业需求为方向开展科研工作。建立了包括生物技术与医药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和现代农业研究所共五个院属研究所。在北斗七星模式的引导下,长三角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其覆盖的各种领域是领先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研究成果最终都在研究院的推动下被实际应用到为长三角百姓谋福祉,为长三角经济增收益的实体项目中。

二是,着眼长三角市场需求,实现科研成果与行业产能的有效转化研究院在长三角地区成立了包括上海湾区科创产业园、金华石墨烯应用研究产业园和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在内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在海外建设了位于硅谷、波士顿、圣地亚哥、纽约、等8大离岸创新孵化器。通过建设和运营这些孵化器并成功孵化出大量以高新科技为本,以实际产能落地为目标的创新企业,推动了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长三角地区创新创业市场贡献了新鲜血液,并为长三角地区培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三链融合的“产业驱动”模式“北斗七星”的发展模式下,还衍生出“中心+公司+基金”、“一院一园一基金”等产业化模式,这个模式“打通校地两头”,使“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相通共融。

同时,长三角研究院积极践行科技新政提出的“一强三高十联动”,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圈。2019年8月31日,依托科学家在线大数据和技术支持的“长三角云上科创服务平台”发布,通过云端整合全球智力资源及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力量,实现顶尖智力资源和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深度对接产业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邱士明认为,省校合作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有效模式,长三角研究院的创新模式是可借鉴可推广的。通过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严格落实现有规划,依托现有平台组织,建设专门协同机构;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共享;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积极性,多元有效的介入科技与经济融合,可激发更强蓬勃创新动力,为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 魏来

编辑 潘晟

责任编辑 孙霄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