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猪企后备产能持续扩张 新希望、正邦种猪规模超牧原、温氏
财联社(郑州,记者 王平安)讯,上半年,上市猪企生产性生物资产维持增长态势,对应种猪存栏扩张,以及明年春节至上半年的出栏量增长。根据种猪规模,上市猪企明显分出两个梯队,头部梯队竞争激烈,新希望与正邦科技种猪规模超越牧原股份与温氏股份,第二梯队中,龙大肉食大股东存在资产注入预期,或冲击第一梯队。
上市猪企后备产能集体扩张
上半年,猪价处于历史高位,其背后是在生物育种极限限制下,能繁母猪种群不足,“一猪难求”。上市猪企则集体逆势扩张,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以种猪为主,种猪规模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出栏规模。
截至8月31日晚间,12家上市猪企均已发布2020年半年报,各家企业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数据全部实现增长。其中,新希望与金新农生产性生物资产在2020年上半年环比增长超100%,同比增幅最高的是新希望,同比增长1243.07%,其次是天邦股份、傲农生物与正邦科技。
据悉,种母猪从受孕到生产需近4个月,小猪从出生到出栏需经哺乳期、保育期、育肥期,共需6至7个月,即上半年的种猪规模对应明年1、2月份之后的商品猪出栏规模。
生产性生物资产包括种公猪与种母猪,拥有禽类养殖业务的公司还会包括种鸡与种鸭资产。财联社记者就生产性生物资产中的猪禽占比问题,咨询温氏股份证券部,对方表示:“种猪和种鸡、种鸭占比方面,我们也没有明确数据。”但新希望公司人士表示:“新希望生产性生物资产中的绝大部分为种猪,禽类只占极小部分。”
头部猪企竞争激烈
在12家上市猪企中,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余额,已明显出现两个梯队,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5家公司为第一梯队,种猪存栏规模较大,大北农等7家公司存栏规模较小,为第二梯队。
第一梯队中,牧原股份与温氏股份增长相对平缓,而新希望与正邦科技增速较快,经历快速增长后,新希望与正邦科技生产性生物资产规模已超越牧原股份与温氏股份。与生产性生物资产规模相对应,明年上半年,新希望或携手正邦科技,挑战牧原股份与温氏股份的行业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销量首次超越温氏股份,晋升“猪王”,而温氏股份在半年报中不甘的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仍是上市公司中商品肉鸡、商品肉猪出栏量最大的企业。”(温氏股份销售商品肉猪,牧原股份产品包括种猪、仔猪、肉猪)同时,温氏股份展开内部调整,重点发展养猪业务。
第二梯队中,各企业种猪规模同样处于扩张通道,但龙大肉食冲击第一梯队可能性相对较大。据了解,龙大肉食大股东蓝润发展在巴中、达州等地规划建设了600万头生猪养殖产能,2019年8、9月份起陆续开工建设,2020年底各养殖项目陆续达产投产。为避免同业竞争,蓝润发展承诺在2023年末之前择机将养殖项目注入进龙大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