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来了,华谊的春天近了
《八佰》又定档了。
之所以说“又”,而不是“终于”,是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是命途多舛。《八佰》最早的一次定档是19年的7月5日,却在6月25日因为中国电影迟迟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而撤档。
《八佰》取材于淞沪会战尾声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由华谊兄弟投资,联合出品方包括阿里影业、光线传媒、腾讯影业等公司。导演是凭借《老炮儿》获得第20届华鼎奖最佳导演奖的管虎。演员阵容也是华谊兄弟的“必杀技” - 全明星:当红演员、老戏骨主演,明星、流量跑龙套。
观众有多期待《八佰》,从出品方的股价就能看出来了。
周末《八佰》宣布定档之后,影视板块集团走强,全线飘红。华谊兄弟开盘直接一字涨停。
除了官宣定档,官宣“希望定档”,都可以拉升一波。
去年7月《八佰》撤档,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在8月17日(星期六)参加亚布力论坛时说,期待《八佰》年底可以上映。8月19日(星期一),华谊兄弟收涨5.57%。涨势一直持续到9月4号,两周累积涨了近17.5%,期间还经历了华谊兄弟2019年半年业绩报告的发布,报告了约3.8亿的净亏损。
1. 《八佰》定档八月,救市,也是自救
影院复工两周的时间里,观众并没有像预期的一样“报复性看电影”。主要是因为没片可看,观众想看新片,但新片都在观望。观众和新片,谁都不想冒然入场。
截至8月2日,全国复工影院超过7千家,复工率64.2%。但除了几部小众文艺电影是新片,复工两周排上的电影,都是“回锅肉”,除了去年大热的《误杀》,连十多年前的《风声》都拿出来复播了。票房反应的平淡可想而知。
观众所谓的“新片”,无非就是指因为疫情从春节档撤下来的《唐探3》、《姜子牙》、《夺冠》等。
谁都不会想到,却等来了以为已经“胎死腹中”的《八佰》。
《八佰》选择在此时上映,跟电影主题一样,悲壮。
《八佰》前后筹划了10年,拍摄过程中耗时一年半重建了苏州河两岸的场景,网传制作成本超过5亿元,票房需要超过10亿才能保本,至少15亿才能实现利润。
去年定档之前,已有业内人士看过粗剪版本,当时业内对《八佰》票房的预估是30亿起步。
据传后来因为“技术问题”,电影要修改的地方超过100处。这种修改对票房来说很可能是个不利因素。30亿起步,很可能变成30亿封顶。
影院沉寂几百天后没有引来“报复性消费”,《八佰》传闻的改动过多可能也会使观众放弃“报复性观影”,但这二力叠加,却是《八佰》的绝佳机会。
《唐人街探案3》之类的影片还在蹲时机,而对《八佰》来说,拖下去也不会更好了。据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前面提到的春节档撤下来的大片选择在国庆档或之后上映,而《八佰》没有因为产生新的“技术问题”,能在线上坚持到国庆的话,其票房有望超过20亿元。
另一方面,如果《八佰》上映引发了“报复性观影”,那其他优质影片也一定会结束观望,纷纷入场。供需回暖,院线公司和头部制作公司,才算真正的从疫情带来的打击中缓了过来。
可以说,影院复工并不意味着影视复苏,《八佰》的上映才是。
2. 定增、贷款,助华谊兄弟冲出重围
由于对《八佰》票房的乐观估计可能在20亿元左右,它能带给华谊兄弟的利润远远小于精神力量。
但是华谊兄弟其实挺“差钱”的。
2018年,华谊兄弟上市 10 年首亏。2019年亏损扩大到39.6亿元。今年一季度报告亏损1.43亿元。
近年来,王氏兄弟为了缓解公司现金流的紧张,也是无所不用其极。除了继续质押股权,还抵押了公司持有的股权、房产、25家全资影院未来经营中的票房收入等。王中军甚至卖了香港的豪宅和部分收藏的名画。
值得庆幸的是,华谊还是有“好兄弟”的。
今年4月29日凌晨,华谊兄弟发布了一份定增方案,发行对象包括阿里影业、腾讯计算机、复星系旗下公司豫园股份等知名大佬。发行价格为2.7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9亿元,全部发行对象均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发行的股份。
发行对象中,阿里影业持有华谊兄弟8.03%的股份,腾讯计算机持有7.9%,构成关联交易。
4月29日开盘后,华谊兄弟立刻冲至涨停。而定增预案公布至今,华谊兄弟的股价已经上涨超过46%,较2.78元的定增价涨幅超过88%。
艰难过后,好消息也是好事成双。
7月31日,招商银行宣布拟向华谊兄弟提供15亿元授信,用于华谊的影视项目开发,将覆盖眼下直到2023年华谊预计推出的30部影片。
《八佰》毕竟只是强心针,不是救命药。而华谊兄弟今年前后获得的38亿现金流,使得即将推出的30部影片中,有望跑出更多个“八佰”,重现往日辉煌。
影院复工、《八佰》定档、定增贷款,华谊兄弟终于从现金流危机的泥潭中,拔出了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