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上半年扭亏!4年扣非净利为负,切割非核心品类回归奶粉主业
日前,贝因美发布2020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3亿元-0.45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0.04元。
柒财经旗下母婴e观察注意到,贝因美去年同期亏损1.22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不久,7月2日,深交所向贝因美发问询函,针对其2019年年报,其中,提出13个问题,连续4年扣非净利为负、现金流大幅下降等问题被重点追问。
财报显示,2016-2019年贝因美归属净利润为-7.8亿元、-10.6亿元、0.41亿元、-1.03亿元;扣非净利润为-7.99亿元、-11.4亿元、-2.2亿元、-1.4亿元。也就是说,其4年扣非净利合计亏损22亿元。
事实上,贝因美曾是国内乳企前三甲。但上市后,历经艰难保壳、业绩再度变脸、大股东频繁减持等,从“国产奶粉第一股”到一度濒临退市,贝因美缘何掉队?
四年亏损22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贝因美成立于1992年11月,2001年,开始进军婴幼儿奶粉市场。2008年,作为少数未卷入“三聚氰胺”事件的乳企,贝因美业绩大增,成为国内奶粉一线品牌。
2011年4月,贝因美抢在众多国产奶粉企业前上市,成为“国产奶粉第一股”。
但自上市以来,贝因美陷入人事动荡。先是上市3个月后,创始人谢宏以个人原因辞任董事长,朱德宇火线接任。9个月后,朱德宇辞职,独立董事黄小强接任。2014年初,黄小强辞职,由原总经理王振泰接任。
伴随人事更迭,贝因美战略也陷入混乱。谢宏曾提出打造婴童“吃、穿、用、行”全产业链公司,但其离职后,婴童用品相关业务被出售,全产业链战略破产。
2014年,王振泰提出从奶粉企业转型为打造“婴童食品第一品牌”的战略,抛弃生活馆、婴童用品等非食品业务,但市场反响平平。
受高层人事动荡及战略规划不清晰影响,贝因美业绩首现滑坡。2014年其净利同比下滑90%至0.69亿元。
2015年,贝因美开始转型,推行营销渠道变革,如设立营销控股子公司,由经销商体制转变为代理商体制等。
同年,贝因美牵手国际乳业巨头恒天然,后者投资约35亿元,获贝因美18.82%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从近年来贝因美的业绩来看,这场看似珠联璧合,有望共赢的“联姻”,并未达到预想效果。
贝因美在经历2015年短暂增长之后,自2016年业绩便开始一路下滑。
财报显示,2015年贝因美营收45.3亿元,同比降10.2%,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50.5%。但2016年,其营收27.6亿元,净利润-7.8亿元,扣非净利润-7.99亿元。
对于业绩由盈转亏,贝因美认为是受到假奶粉事件及奶粉新政配方注册制双重冲击。业内人士认为,这还与其采取激进的价格战及在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仍扩大生产线,向渠道商压货有关。
彼时,为应对市场竞争,贝因美推出“买一赠一”销售活动,虽将销售费用率从2013年的40%提升至2016年的62%,但销售收入却几近腰斩。
另外,贝因美将降价的压力转移到渠道商手上,导致渠道商脱离,从而加剧销售额下滑。
2017年,价格战持续上演,贝因美再陷人事动荡。继2016年副董事长陈慧湘辞职之后,4月27日,董事林必清递交辞职报告;6月1日,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沈立军辞职。
此时,贝因美已徘徊在退市的边缘。2017年其营收26.6亿元,净利润为-10.6亿元,扣非净利润-11.4亿元。
2018年4月27日起,贝因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贝因美”变成“*ST因美”。这意味着,如果2018年不能扭亏,其将面临退市风险。
事实上,贝因美已通过多种手段“补血”。2017年10月,贝因美出售上海和杭州的7处房产;12月,又将杭州、重庆、成都等7地的22套房产出售,估价1.03亿。
2018年1月,贝因美试图出售全资子公司“豆逗工厂”,但遭恒天然派驻的董事投反对票。
此时,由于业绩连年亏损,恒天然与贝因美的矛盾也公开化。恒天然公开表示对贝因美长期以来的业绩表现“极度失望”。
为了扭亏,贝因美对高层进行“大换血”。2018年5月18日,贝因美创始人谢宏“出山”。
谢宏回归后,对贝因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梳理渠道,高层换血,聘请菲仕兰中国前首席销售官包秀飞出任总经理。
在谢宏的支持下,包秀飞团队重新确立贝因美经营战略:做大超高端、做强大客户、做深三四线,从产品、客户、渠道等多个维度重塑贝因美。
谢宏复出半年后,贝因美也迎来国资纾困。2018年12月,贝因美集团与长城国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长城资产旗下长弘基金成为贝因美第三大股东。
此时,恒天然与贝因美的矛盾日渐白热化。2019年1月,恒天然将旗下奶粉品牌安满在中国的销售重新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并结束与贝因美合资成立达润工厂的合作。
同年3月,恒天然派驻贝因美担任董事的朱晓静离职,辞去董事席位。
2019年4月,谢宏也公开表达对恒天然的不满。他表示,恒天然决策效率低下,无法真正理解中国消费品市场,拖累贝因美业绩。谢宏一度表示“引进恒天然是自己最后悔的决定”。
但好消息是,同月,贝因美被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因美”变回“贝因美”。因2018年贝因美实现净利润0.4亿元,业绩扭亏为盈。虽然其扣非净利润为-2.2元。
自2019年8月起至今,恒天然对贝因美数次减持,持股比例从18.82%降至10.82%,不过仍为第二大股东。
今年7月8日,贝因美公告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辞去董事职务,这意味着贝因美董事会彻底脱离恒天然影响。
财报方面,今年4月28日,贝因美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去年营收27.85亿元,净利润-1.03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38亿元。
从上述数据可知,2016年-2019年,贝因美扣非净利润四年净亏损合计达22亿元。
回归奶粉主业
贝因美成功“摘帽”一年后,再次陷入亏损。有业内人士认为,主营业务不振是主要原因。
从三大主营业务来看,2019年贝因美奶粉销售量为1.96万吨,同比下滑7.01%;米粉销量为789.87吨,同比下滑23.99%;其他类产品销量为200.8吨,同比下滑24.44%。
从近半年来一系列动作来看,贝因美似乎也意识到回归主营业务的重要性。
今年1月,贝因美宣布全资子公司北海贝因美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将所持北海宁神沉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49%的股权予以出售。
6月11日,贝因美宣布以1791万元转让全资子公司上海贝因美食品销售有限公司100%股权给杭州洋驼贸易有限公司和自然人叶峰。
根据贝因美公告,此次交易,主要是为了聚焦核心子品牌发展,探索其他子品牌发展新路径。
上述两次股权转让被业界认为是贝因美试图通过“切割非核心品类”实现“瘦身”,达到扭亏目的。
在卖出资产的同时,贝因美也在通过完成收购助力发展奶粉主业。
今年2月,贝因美以1836万元收购区域乳企呼伦贝尔昱嘉乳业100%股权。后者市场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及村镇。贝因美表示,通过此次收购,将实现品牌下沉,拓展乡镇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虽然贝因美开始回归主业务,但显然已错过奶粉业发展的黄金期。如今,国产奶粉集中的三四线市场已被七八个品牌占领,实力都不弱,在这种情况下,贝因美想要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存在很大挑战。
相关证券:- 贝因美(002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