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吉林混改调查:项目推进迟缓 宝雅转型难掩隐忧
财联社(吉林、北京 记者 刘阳、寇建东)讯,从吉林市区沿着松花江北岸的滨江南路驱车不过十几分钟,便是一汽吉林所在地。虽然正是周一早高峰,但这座投产尚不足三年的“绿色智能”工厂内却显得格外清静。
“近期就会开董事会,(董事会)会后会正式复产。”7月13日,一汽吉林内部员工王宏(化名)透露了一汽吉林的最新动作。在全面停产半年多后,公司大厅内一字排开的森雅R9、R7等车型,似乎已成为了她和她的同事们的希望所在。
与一汽吉林寂寥的厂区不同,远在数千公里外的山东烟台开发区内,一座试制车间已进入到最后的装修阶段,再过三个月,这里或将迎来宝雅方面的第一批员工。
这一天,距山东宝雅正式增资入股一汽吉林已整整过去了170天。
“我了解的情况是资金已经到了,至少职能部门的工资都能按时发放。”王宏已经感受到了宝雅入股一汽吉林后带来的改变,“焊装车间已经订好了排产计划,下一步是涂装。”
不过一线工人的说法却截然相反。“(宝雅入股之后)其实并没有变化。”有一汽吉林工人告诉财联社记者,公司的资金仍然紧张,数月前就已经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了,“因为大部分工人都是退伍军人,大家不得不向政府援助来解决社保问题。”
对于这一说法,一汽吉林和宝雅方面均未做出回应。
遭“断血”的一汽吉林
“轻型厂啊,早就停产了。”和国内大多数出租车司机一样,吉林的“的哥”也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以前还经常拉他们的工人,现在几乎没活。”
这位出租车司机口中的“轻型厂”,正是一汽吉林前身“吉林轻型汽车厂”的简称。在当地人眼里,这座在1981年就诞生了中国第一辆微型汽车(即“小面”)的工厂,曾是吉林市的骄傲。在1991年正式被一汽集团兼并,并在2004年更名为一汽吉林后,成为一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我还开过板车,拉过6440(CA6440,解放牌轻客),给全国各地送货。”出租车司机的思绪仿佛一下回到了20多年前。然而,如今一汽吉林工厂7号门外道路两侧数十辆已锈迹斑斑的板车表明,这里已许久未曾有过经营活动。
透过厂区的围栏,商品车停车场内停满了挂有一汽佳宝LOGO的“小面”。与公司大厅内将带给一汽吉林工人新的希望的森雅车型一样,一汽佳宝也曾是一汽吉林的主要产品。
2003年,这款小车全年累计产销达9.4万辆,在全国微型车行业中销售增长率排名第一,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一度创下历史记录。在随后的几年,随着丰田旗下大发车型森雅M80、S80,以及森雅R7、R9等车型的导入,一汽吉林的年销量曾超过十万辆,最高达到15万辆。
不过,在2017年前后,一汽吉林作别了昔日的辉煌。数据表明,凭借2016年推出的首款小型SUV森雅R7,2017年一汽吉林全年销量尚为5.6万辆;但一年后,这一数字便跌去了一半,2018年累计销量仅2.7万辆。进入2019年,一汽吉林的销量数据已很少对外披露。
“有市场的因素,但更多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在王宏看来,一汽集团层面研发体系的调整,对一汽吉林形成了“致命性”打击,“长春(一汽集团总部)把吉林(一汽吉林)的研发都抽走了,我们只能对产品‘小打小闹’。”
被母公司“断血”后的一汽吉林彻底滑向了市场边缘。去年10月的挂牌公告显示,一汽吉林自2016年来已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额共计30亿元;2019年上半年亏损5.11亿元,资产总额30亿元、负债33.58亿元,已资不抵债。
十月发布新战略
“我知道宝雅,还上电视来着。”那位曾为一汽吉林开过送货板车的出租车司机,想起了去年12月27日的那则新闻。那一天,对所有一汽吉林员工,甚至是吉林市民来说都是个大日子。
是日,一汽吉林增资扩股签约仪式在长春举行。来自山东济南的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公司一次性出资15亿元,拿下了一汽吉林70.5%的股权,成为这家有着近40年历史的老牌汽车企业的新东家。
“混改,是大势所趋。我们也想有新的资本进来,给一汽吉林带来活力。”王宏说,这家老国企陈旧的体制的确已与现在的市场环境格格不入。
2018年8月,在由国资委下发的《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工作方案》中,一汽吉林赫然在列。按照“双百行动”的三条遴选标准,推荐企业不仅要主营业务突出、资产具有一定规模,并且要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或有较强改革意愿。
一定程度上,摘牌一汽吉林的山东宝雅满足了这三个标准。
“山东宝雅和一汽吉林谈了很长时间,他们一直想转型进入新能源整车领域。”早在去年12月一汽吉林挂牌期间,便有接近山东宝雅的业内人士称,2018年年底山东省下发的对低速电动车行业进行全面整顿的政策对宝雅影响很大,停产后的宝雅迫切希望将自己的身份“转正”。
“宝雅接盘后的动作还是挺大的,听说他们已经开始在烟台建厂了。”王宏说,本来在春节过后便打算去山东出差,可突发的疫情不仅搁置了自己的计划,更迟滞了山东宝雅对一汽吉林的重整。“山东方面现在在吉林只有一位财务部长,董事会都是通过视频召开的。”
按照王宏透露的消息,山东宝雅正在对两款全新车型进行开发,其中一款是对标五菱MINI的A00级电动车——这也是一汽吉林在混改方案“竞争性谈判要点设置”中对投资人设定的条件之一。
“一汽也给了我们一款车型,最近会先复产吉林的工厂,然后在烟台投产新车型。”虽然没有透露一汽所给具体车型的信息,但王宏说,今年10月,新的一汽吉林将正式对外发布公司的未来战略。
新工厂推进缓慢
除了前述尚不确定的一汽吉林一线员工工资发放、社保缴存等情况,和因疫情导致复工复产推迟的现实外,已进行了170天的这一混改项目目前看起来还算顺利。
然而,与王宏的乐观预期相比,来自山东方面的消息却表明,宝雅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一汽宝雅新能源汽车项目)仍在推进中,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工。”7月15日,有烟台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具体开工时间不详,需要等到设计总图完成之后(才能动工)。”
在入股一汽吉林后,一汽宝雅成为了烟台市“三重”工作的重点项目。按照今年2月烟台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牟树青实地调度一汽宝雅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工准备时的表述,要“确保项目6月底具备开工条件”。公开信息表明,一汽宝雅新能源项目规划年产能为50万辆整车。
“公司刚从济南搬到烟台,目前在天马大厦临时办公。”山东宝雅内部人士透露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前述烟台经开区工作人员的说法,“10月应该会搬到正在装修中的试制厂房,但要进入位于烟台经开区汽车制造基地花园村的新能源项目工厂,预计还需要二年左右的时间。”
不仅项目整体推进迟缓,更令外界担心的是宝雅方面的资金情况。
天眼查显示,一汽宝雅新能源项目的主体山东宝雅,于今年3月完成了公司注册地的变更。同年5月,包括公司董事长张建农、董事慕宏伟、王庆军等在内的三名自然人股东,和济南唐庆投资公司、山东卓宏置业公司两家法人股东,均向烟台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0%出资的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质了各自所持山东宝雅约50%的股权,合计约12700万股,占山东宝雅股份的40%左右。
同时,质权人烟台国丰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100%出资的烟台业达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同为各自持股山东宝雅8.62%股份的股东方。
“有烟台方面的参与,宝雅的资金应该不成问题。”王宏延续着自己的乐观。
“宝雅方面虽然有强烈的转型意愿,但最大的短板是研发基础太薄弱。”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汽吉林具有完备的生产和供应商体系,如何盘活这一优质资产,不仅需要充足的资金,更需要后续持续的“自我造血”能力,“从这一层面看,一汽吉林的混改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