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近2000亿!刘强东“回归”,欲带京东数科冲击科创板!

国际金融报 2020-07-02 23:53

“巨无霸”京东数科拟冲击科创板!

正是由于京东数科股东6月20日一致通过决议,将京东数科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并设置特别表决权股份,使得刘强东及其控制的实体,能以同股不同权的方式获得京东数科控制权。

刘强东短暂卸任后重回董事长之位、有限公司变股份公司、京东计划重新拿回36.8%的股权……7月1日晚间,北京证监局挂出的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东数科”)辅导备案信息,解开了京东数科近日一系列变更之谜。

对于在科创板上市事宜,京东数科方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应称,“不予置评”。不过,从保荐券商团队及京东方面作出的一系列安排看,京东数科对登陆科创板做了充分准备。

实际上,随着科创板暂行规定把“金融科技”纳入服务范畴,在京东数科上市辅导前,深圳微众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众信科”,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云鑫创投为其第二大股东)的科创板发行上市申请已获上交所受理。市场预计,更多的金融科技公司会开启科创板上市步伐。

阳光金科集团首席战略官王硕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金融科技公司要在科创板上市主要有两大难题:一是如何能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商业可持续,值得思考;二是金融科技内部关联交易收入占比偏多,如何客观评估也需要考量。

4家券商联手保荐

京东数科拟登陆科创板

依据北京证监局发布的辅导备案信息,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五矿证券、华菁证券4家券商分别与京东数科于6月28日签署了股票发行上市辅导协议,辅导京东数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

辅导协议约定,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五矿证券及华菁证券选派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组成辅导工作组,并会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有关机构协助完成。且根据京东数科的实际情况,辅导机构也将择机安排公司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辅导。

本次辅导对象是京东数科的全体董事(包括独立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持有京东数科5%股份以上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或其法定代表人)。辅导内容主要包括:发行上市相关法律法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财务管理及内控体系、公司独立运行、关联交易及重大投资决策程序、公司发展战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信息披露等方面。

本次辅导目的是促进京东数科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形成独立运营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督促京东数科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持股5%以上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或其法定代表人)全面理解境内发行上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境内证券市场规范运作和信息披露的要求,树立进入证券市场的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具备进入证券市场的基本条件;同时促进辅导机构履行勤勉尽责义务。

资料显示,京东数科是一家致力于以AI驱动产业数字化的新型科技公司。该公司以AI、数据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数字科技为基础,不断探索将数字科技与金融和实体经济各产业相融合,做大做强以AI技术、AI机器人、智能城市、数字营销、金融科技等为代表的核心业务。

在金融科技领域,京东数科依托金融科技业务经验与技术能力,为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的一站式数字化、可持续增长的解决方案,服务于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财富管理、消费金融、企业金融、资产管理等专业领域的数字化升级。

重回董事长之位

刘强东紧握京东数科控制权

事实上,京东数科拟上市早有端倪。天眼查数据显示,6月22日,京东数科发生多项工商变更,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名称从“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变更为“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6月22日当天,京东数科董监高名单也进行了变更,其中刘强东取代余睿成为董事长,章泽天、章肖明等多人卸任公司董事,刘强东助理张雱等人新增为董事。而法定代表人仍是京东数科CEO陈生强。

刘强东重新担任京东数科董事长,距离其退出京东数科尚不足4个月。今年2月26日,刘强东卸任京东数科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其中法定代表人由陈生强接任,董事长由余睿接任。

坐上董事长之位后,刘强东还通过一系列安排欲将京东数科控制权牢牢抓在手中。京东(9618.HK)近日发布公告称,其于6月25日与京东数科订立协议,京东将通过一家并表中国境内公司,转换对京东数科的利润分成权(基于双方于2017年订立的框架协议),并向京东数科增资17.8亿元现金,以取得京东数科共36.8%的股权。

依据公告,京东数科股东于2020年6月20日一致通过决议案将京东数科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并设置特别表决权股份。刘强东及其控制实体宿迁领航方圆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宿迁领航方圆”)于京东数科分拆及私募融资交易时所收购的股份将享有每股十票投票权(关联方交易需放弃投票)。

由于特别表决权股份,京东将持有京东数科约18.7%的投票权,而刘强东及宿迁领航方圆合计共持有的投票权将占京东数科全部投票权的54.7%。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京东数科股东6月20日一致通过决议,将京东数科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并设置特别表决权股份,使得刘强东及其控制的实体,能以同股不同权的方式获得京东数科控制权。

不过,该交易目前尚需获得必要的中国监管批准及达成若干其他条件。交易完成后,框架协议(包括京东集团与京东数科当前的利润分成安排)将终止,京东数科将成为京东集团权益法核算的被投资方。

更名“数科”

金融仍是京东数科盈利核心

据悉,京东数科原名京东金融,2013年10月开始独立运营。2018年9月,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2019年1月,京东数字科技宣布2018年实现全年盈利。

京东公布的信息显示,自从京东数科2014年提供消费贷款业务,一直到2019年底,京东数科累计税前利润仍然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3月,京东将金融业务独立拆分成北京京东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即京东金融),并取得40%的利润分成权,可转换为京东数科40%的股权,这一比例目前因融资等原因被摊薄至35.9%。

招股书披露,京东拆分京东金融的目的在于:让各公司的管理团队可专注于具体策略,包括调整业务架构以把握各市场及行业的增长机遇;根据特定长期策略定制业务营运及财务模式;及为特定业务类别匹配外部财务资源。

天眼查数据显示,京东数科共计完成六轮融资。2016年1月16日,京东数科完成中国太平、红杉资本等66.5亿元A轮融资,估值约466.5亿元;2018年7月12日,京东数科宣布完成130亿元B轮融资,中信资本、中金资本等投资,彼时估值达1330亿元;2020年6月26日,京东追加17.8亿元的投资,持股比例为36.8%。据此初步计算,京东数科估值已接近2000亿元。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6月底,京东数科“已完成了在AI技术、AI机器人、数字营销、智能城市、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布局,累计服务4亿个人用户、700多家各类金融机构和30余座城市的政府及其他公共服务机构”。不过,从公开介绍情况来看,金融尤其是消费信贷业务仍然是京东数科核心盈利来源

从发展轨迹看,京东数科持有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基金保险经纪、商业保理等牌照,其金融业务板块涵盖了企业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支付、农村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消费信用产品京东白条的信贷余额达700亿元、消费贷产品京东金条余额逾1000亿元。

6月18日,在京东618媒体开放日的直播发布会上,京东数字科技集团用户中心总经理江明丽对外公布了京东数科旗下京东金融在今年618期间的成绩:618当日,白条交易额3分钟突破10亿元;618期间,白条免息商品累计销售5000万件;“白条免息+金贴”的优惠方式累计为消费者节省30亿元,同时助力合作商家客单价提升超过60%。

科创板开闸

金融科技公司争相上市?

京东数科拟在科创板上市,或许与科创板将“金融科技”纳入服务范畴有关。今年3月,上交所颁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明确,“科创属性评价体系建立在对科创板服务的行业领域相关企业数据测算的基础上,以满足相关行业领域企业的融资需求。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深度应用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如金融科技、科技服务等,也属于科创板服务范围。”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还提到,科创板在服务科创企业方面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在科创板服务的行业范围内的企业,只要符合常规指标,或者符合例外情形之一,就可以申报科创板。

“‘常规指标’包括研发投入占比或绝对金额、发明专利数量和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或营业收入金额在内的3项指标,总体上能够较为全面地衡量企业研发投入产出及科技含量。‘例外情形’包括要求核心技术经有关部门认定为具有国际引领作用或者对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获得国家科技技术奖励、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关键设备及产品实现进口替代,以及发明专利50项以上等。”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实际上,在京东数科上市辅导前,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云鑫创投为第二大股东的微众信科(A20210.SH)科创板发行上市申请已获上交所受理。招股书显示,微众信科主要客户包括六大国有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家民营银行和超过90家城商行及农商行等金融机构。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基于微众信科的信用科技产品与服务,银行为企业推出了172个信贷产品,其中152个产品应用于纯信用贷款服务场景。自2017年初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微众信科累计为458.58万户中小微企业生成了1097.43万份征信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微众信科2019年度第一大客户重庆万塘也是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招股书披露,2018年和2019年微众信科向重庆万塘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2.34万元和3181.55万元,占微众信科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0.32%和20.63%。

王硕指出,金融科技公司要在科创板上市主要有两大难题:一是金融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能否得到市场认可。目前很多金融科技公司,还是靠金融业务驱动,纯科技收入占比偏低,甚至单靠科技收入看是亏损,如何能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商业可持续;二是很多金融系或者互联网系孵化的“独角兽”,内部关联交易收入占比偏多,如何客观评估需要考量。

记者 余继超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