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能否站上千亿美元新台阶?
近期,中概股掀起回归潮,搅动港股打新风云,行业大白马股价连创新高。背后是黑天鹅满天飞、全球政经环境波诡云谲的背景下,市场对于确定性的痴迷。
电商作为拉动国内零售消费的主力,在疫情前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从以下两张图可以看到,零售电商在短暂的“暂停键”之后,快速回血,而且渗透加速。行业的高景气在公司业绩上逐步得以兑现,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巨头的市值也在持续站上新台阶。
(来源:国家统计局)
反观近日落幕的“618”电商大促,一早便硝烟弥漫,促销力度再次升级,抖快等短视频平台入局,“三国杀”演变成大混战,战况空前。
而作为电商界的年中大促,同时也是疫后最大规模的购物节,意义也远胜往日。尤其对京东来说,可谓是“三喜临门”,店庆、电商大促以及回港二次上市都在这一天,也唤醒了市场超高的打新热情。
凭借在认购人数、募资规模及冻资额三方面的领先优势,京东一举拿下了今年港股的“三料新股王”称号。对投资者而言,大家对长期持有京东仍有些分歧。所以大家非常关心此次京东“618”的表现,这有助于消除市场偏见。
一、“618”战绩如何?
据星图数据显示,18天的大促期,全网GMV达到4573亿元,同比增速达43.78%,且火爆程度明显高于去年“双十一”,多家平台均表现靓丽。其中,京东订单金额达到2692亿元,同比增速达33.6%,较去年26.6%明显提速,创下历史新高。
从品类来看,家用电器、手机通讯、美妆个护类是三大主力。其中,美妆个护类,天猫占比高于京东与拼多多;但大家电、厨房电器、生活电器品类销售额中,京东占比则高于天猫和苏宁,牢牢把握着家电类的优势。此外,全网成交过亿元共283个品牌,同比增长28.1%。京东就占到了187个,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笔者认为,此次“618”是疫后需求回暖、客流向线上加速转移及平台促销力度提升等因素集中导致的结果。此外,值得留意的是,伴随抖快入局,此次电商大战,展现出物流跟随市场进一步下沉、场景直播化的明显趋势。
物流方面,跟随市场进一步下沉,末端物流成主攻环节。
其中,阿里菜鸟通过供应链“预售极速达”在天猫618期间将预售包裹下沉到配送站点和财年驿站,批量包裹实现一小时送达,超过一半半天达,80%以上当日达,截至18日中午12时,天猫618购物季的包裹有七成已经送达。
京东近两年推出的下沉抓手“京喜”,此次首度入局“618”。公开数据显示,期间日均单量超过700万单,618当日突破1000万单,移动端DAU环比增长超两倍,产业带订单量增长211%,34个中小品牌销售过亿,成其增量场。
京东物流则进一步升级“前置仓”模式,将超过10亿件商品提前部署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730个仓库,22个城市实现“分钟级”配送,90%行政区县仓配订单实现24小时达。据京东物流公布数据显示,六线城市配送单量增幅是一线城市的1.5倍,仓配一体订单当日达和次日达占比超91%,全国24小时达覆盖区县占比超过90%,智能仓处理单量同比增长106%。
与此同时,京东物流开放战略得到深入推进,其中个人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11%,大件开放业务单量同比增长230%,开放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0%。
流量方面,直播成引流主场景。
各电商平台与抖、快等短视频平台建立“带货联盟”,明星、网红、公司高管等不同角色人员直播带货,加速电商渗透与“破圈”。有人认为,这些短视频等直播平台将与电商构成竞争甚至会威胁到其地位。目前看,这种可能性不大,其更多的意义在于为电商导流。
战局升级,市场对京东的战绩也已达成高度共识。在行业白马股价连创新高之际,京东的股价同样持续站上新台阶,目前总市值已突破900亿美元,直奔千亿美元大关。京东能否站上千亿美元?下一个增长点又在哪?
二、价值回归之后,“第二曲线”在哪?
“市场短期看是投票器,长期看是称重机。”通过复盘京东上市以来的“两次腾飞”,分别发生在2017年至2018年1月以及2019年至今。不难发现,对京东而言,这两段期间最大的共通之处在于,重大变革带来的经营质变。京东通过在商业模式、组织架构、技术、渠道、市场、供应链等多个方面,推动变革与升级,实现了扎实的业绩改善。
(来源:WIND资讯)
2018年,“内忧外患”交叠,京东股价重挫,但在2018年11月底触底后,走出一条漂亮的“深V”曲线,背后是京东2019年深度调整后的价值回归。
至于具体表现,此前我们分析过,主要体现在用户规模、营收及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及自有现金流的持续改善。与此同时,“一号人物”刘强东在2019年也已逐步放权前端业务,退居幕后布局战略、文化、组织、机制、人才。
今年疫情,无疑又给京东的发展添了一把火。而在东哥退隐后,Q1超预期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回应了市场一直存在的偏见。
如果说电商零售是京东的“第一增长曲线”,那未来的“第二曲线”在哪?
今年5月,刘强东发布全员信,宣布公司将“坚定不移地转移成为一家技术驱动供应链服务公司,并将供应链的优势服务发挥放大并将供应链的优势发挥放大,并应用于产业场景中,和合作伙伴一起降低行业成本,提升社会效率”,给出了明确答案。
可以预见,随着电商成为消费必需手段,配套的物流仓储、资金结算支付等供应链体系也将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极具商业想象力。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如今的京东又有多大的空间及机会?
三、京东的胜算与机会
尽管玩法、渠道、场景及市场等都在变,但电商的竞争本质不变,一直围绕在“多”、“快”、“好”、“省”四个方面。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好”与“快”,这两大标签也早已占领用户心智,背后则是其自营体系下对于品质的把控及物流仓储能力的长期构建,可以说这与供应链、技术能力共同搭建起的“底层基建”,造就了京东的护城河,也支撑起了商流的高效运转。
1)京东的“底层基建”
我们知道,与阿里走“综合平台”路线不同,京东是以自营3C产品起家,之后又自建物流仓储体系,模式明显更重。虽然在规模上注定无法与阿里相提并论,但却有极高的壁垒:
一方面,物流仓储一体化一直是京东有别于其他电商独有的能力,既能保障配送效率,这点在一季度疫情期间有明显体现,又能在规模效应下实现成本领先优势,这点完全可参考亚马逊的发展路径,这也是为何京东能不断定义快递行业标准的原因所在。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京东拥有的物流网络覆盖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及众包等六大细分领域,合作供应商超过2.4万家,全国自有仓库超过730个,仓储面积约1700万平米,配送月仓储人员超过17万人。
另一方面,自营体系下形成的供应链能力,除规模效应之外,通过与供应链深度绑定,既能让用户感知更好的服务体验,也有助于深挖链条价值,创造新的增长点。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京东的消费者净推荐值达21.8%,居全国首位。
此外,技术能力也一直是京东的战略重点。既有助于提升内部经营效率,同时对外输出实现商业化。而在供应链及物流仓配一体化能力基础上,京东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来实现智能化迭代。目前,京东物流已投入运营的25座“亚洲一号”是目前亚洲最大规模智能仓群,70个不同层级的机器人仓也是全国最大规模的机器人仓群。
京东近几年的费率变化也充分反映了这一趋势。2016年以来,除研发费率总体维持上升态势外,其余包括履约费率、市场推广费率、管理费率总体趋于下滑。今年Q1,受疫情影响,履约成本有所抬头,但还是稳定在7%左右。可见京东在规模效应驱动下,经营效率在持续提升。
2)未来机会
我们此前分析过,京东下沉市场的渗透率明显低于另两家,仍有提升空间,这是机会之一。据天风证券的数据显示,京东2019年双11用户城市线分布图中,京东三线以下的用户仅为37.5%,而手机淘宝为50.1%,拼多多为53.3%。
“京喜”作为京东抢占下沉市场的主力,上线仅两年,一路高歌猛进。2019年京东新增用户中,70%来自下沉市场,同年10月,“京喜”接入微信一级流量口。随后“双11”京喜小程序DAU超6800万,今年2月MAU更是超过了1.34亿。
尽管目前看下沉用户群体在客单价上并无优势,但伴随电商持续渗透,用户对多品类购物频率增加,总体还有进步一提升空间。据天风证券数据显示,京东在2017年实现了SKU的快速扩张,同比增长382%。且在新品类持续拉动用户支出。总体来看,京东活跃买家人均支出稳步提升。
第二大机会在于,对外输出技术服务,拉动服务收入增长。2017年京东开始将技术能力产品化,对外输出技术服务。截至2019年Q4,京东技术服务收入占比从年初的10.27%升至12.29%,增超2个百分点。刘强东曾在2019年三季度电话会议里明确表示:“未来技术服务收入将成为京东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除了对外开放技术能力之外,京东早在2012年就开始对外开放物流平台,未来通过向供应链商家开放物流能力,将进一步做大服务收入规模,这是第三大机会。更进一步来看,通过物流很有可能进一步撬动商流规模,实现运销联动,有望形成商业闭环。
之前我们判断认为,服务收入是京东未来是否能扩大盈利和提高估值的关键,因为服务收入具有更高的毛利率和净利润。这点依然可参照亚马逊商业模式演进路线,其不靠零售业务赚钱,而主要通过云计算服务盈利。
总的来说,市场下沉及服务收入增量,将成京东价值重估的基础,契机可能会是什么?
3)重估契机
流动性往往是价值重估的基础。京东在纳入恒指及港股通之后,伴随外资及南下资金流入,将成为推动其价值重估的契机。
近期,美银、高盛、杰富瑞等专业机构纷纷发布买入评级报告一致看多京东集团-SW,这显然是个积极的信号。
尾声
今年注定是不凡的一年,从疫情突袭、油价跳水到金融市场惊变等频刷三观。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危机相伴,新旧相生。不论是从战略转变、股价位置及资本市场安排,京东的位置都得以拔高,也意味着新的起点。
如果说京东在2019年完成了价值修复,那2020年将开启质的增长。而Q1及“618”期间的靓丽表现,无疑将为其全年增长奠定基础。
目前,国内物流服务供应链市场已在百万亿元规模以上。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物流服务供应链市场规模达到300万亿元。这对支撑京东千亿美元市值,显然并非难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京东赴港上市,集团旗下拆分多家子公司,包括京东物流、京东数科、京东健康、达达,已申请豁免权(3年内将子公司分拆并在港交所上市),而达达集团(DADA)已于今年6月5日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京东整个业务版图日渐清晰起来,也可见其背后的野心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