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改货”救急 上市机场经营数据改善成色不足

财联社 2020-06-23 14:23

财联社(深圳,记者 罗兰)讯,深圳机场(000089.SZ)昨日(6月22日)披露的数据显示,5月份,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均较上月大幅增长。同期,几大上市机场的运营数据明显改善,行业正步入业绩修复通道。在海外疫情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客改货”成为行业对冲负面影响的共同选择。相关分析则指出,这一举措虽可短时期内“自救”,但航空货运体系薄弱的问题亦不容忽视。

深圳机场最新披露的5月份经营数据显示,当期,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55.95万人次,环比上涨28.66%;货邮吞吐量11.57万吨,环比增长8%;起降架次累计2.46万次,环比上涨26.01%。其中,深圳机场的国内旅客数有较大回升,较4月份增长28.66%至255.94万人次。

上市机场经营数据正在逐步改善。数据显示,5月份,上海机场5月旅客吞吐量140.1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3.6万吨,分别环比上涨75.97%、3%;白云机场两项数据则分别较上期增长50.9%和16.5%;厦门空港5月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亦明显改善。

但是,因海外疫情形势仍未得到有效缓解,机场国际旅客流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如深圳机场5月份国际旅客仅仅只有约100人。

“客改货”成为机场短期“自救”的共同选择。数据显示,5月份,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10.63万吨,同比增8%,上海机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10.13%,而白云机场及厦门空港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货邮吞吐量分别下降了-12.62%,-10.05%,但是降幅较上月已经在收窄。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一般情况下,我国航空运输的货物,有超过一半并非是通过专业的货机,而是民航客机的腹仓来运输的。受疫情影响,国际客运航班大幅消减,导致客机腹舱运力大幅下降,国内外航空公司纷纷紧急调整运力,将客机改成货机,迎来以图自救的热潮。

“客改货”主要采取三种方式:第一就是利用纯腹舱载货,第二是腹舱再加上不拆座椅的客舱载货,第三种模式是腹舱加拆座椅的客舱载货。在三种模式中,载运量最大的是“腹舱加上客舱拆座椅载货”模式,但即便如此,其载运量也仅相当于同类型全货机载运量的三分之一,客机载货的运营成本接近全货机的三倍。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客改货仅仅是为了应对当前抗疫物资紧急运输形势,并且回程大概率是空舱,这种临时改法“并不是很赚钱”。6月23日,财联社记者向深圳机场方面发出了采访函,试图了解“客改货”对公司当期经营数据的影响,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也有分析指出,航空公司开展“客机载货”,是疫情防控期间非常规的应急举措。我国与运营成熟的货运航空公司相比,客运航空公司开展“客改货”,在基础条件、服务能力、运营成本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

安信证券研报则指出,从货机运力、运营企业、货运机场等要素来看,中国整体航空货运体系较为薄弱。作为全球产业链的“世界工厂”,并未拥有与之匹配的航空货运国际网络。因此,打造全货机的航空物流企业,构建自主可控的国际航空物流运输通道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