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监管沙盒”、打造数据中心,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步伐加快|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六

国际金融报 2020-06-20 04:20

金融科技正深刻改变金融发展生态格局,成为全球金融竞合重要因素。如何让科技为金融“赋能”,助力上海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成为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重点讨论的议题之一。

“要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需要具备优渥的现代金融市场环境、强大的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健全的专业配套服务生态、完备的监管政策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6月19日召开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第六场全体大会上表示,“上海的金融要素完备、体系健全,科研创新基础也非常雄厚,具备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基本条件,发展金融科技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今年初,上海出台《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在李伟看来,这一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目前人民银行正在研究编制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案例和指引。同时,人民银行会自身整合在沪科技机构的科技资源,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设数据中心等实际具体的措施来支持上海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

科技为金融“赋能”

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条路上,金融科技必须先行。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认为,科技助力金融有两大途径,一是用科技手段实现金融主业的提质增效,激发企业内生性的“质变”。

谢永林认为,这一路径,是通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区块链(Block Chain)、云(Cloud)、大数据(Data)等领先科技,帮助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等大型金融机构,实现“两升两降一新”,即效率提升、体验提升、成本降低、风险降低、模式创新。

“若要实现行业整体化和系统性的科技转型,则需要第二条发展路径,即让有能力的领头企业通过科技批量化赋能中小金融机构,以2F2C、2F2B的模式,提升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和效能,更有效实现行业的普惠金融。”谢永林称。

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看来,科技在广度、精准度、深度三方面改变了金融。从广度来说,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和金融的结合,使得金融能更好地服务长尾客户;从精准度来说,科技赋能使得银行能够更好地实现精准的金融服务;从深度上来说,通过AI等技术,银行可以提供更广泛、更深度的个性化服务。

金煜认为,政府的参与,是金融和科技相融合非常重要的一个推动力量。下一步,在整个上海金融科技的建设过程当中,政府、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很好的结合,能够不断地挖掘数据的价值,金融科技结合大数据有利于推进普惠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科技能够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满足个人、企业的资金管理需求,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有非常好的作用。对于传统金融企业,金融科技能够帮助其迭代转型。另外,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数据库、基础性平台,更好地提升传统金融机构的效能,增加保险性,增加智慧化决策水平,降低消耗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

在推进金融科技应用发展的同时,其中潜藏的风险也逐步暴露。“金融科技的创新往往以海量的数据为基础,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是首先要考虑的。”李伟认为,“首先要高度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也包括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把数据安全作为发展金融科技的一个底线和红线。”

其次,由于数字金融服务越来越依赖智能算法,而智能算法输入输出间存在着很复杂的变化和连接,中间的决策分析过程是不可见的,就形成了一种黑箱,导致算法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李伟提醒要高度重视算法安全。

另外,金融科技的创新依托网络。李伟认为,渠道的安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我们大家都通过APP开展金融业务,APP和网络的安全,包括业务连续性的风险,都是不容忽视的。去年开始我们对提供金融服务的APP开展检测认证和备案的管理,这也是从央行的角度来确保金融科技安全的重要措施”。

瑞穗金融集团董事长佐藤康博也指出,“随着数字化的进展,金融行业不断有非金融机构的参与,也会遇到一些风险。越来越多的非金融领域企业会进军金融行业,这些行业可能给我们提供开账户、转账汇款甚至是贷款等服务。另一方面,一味追求方便的后果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合规管理缺乏力度,信息管理过于松懈的事例也在增加,从保持稳固金融体系角度来看,这点需要引起重视。”

面对金融科技这一新业态,李伟表示,“人民银行也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我们支持在上海等地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试点,在金融科技监管框架下将创新监管的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在这方面,我们觉得上海要在试点的过程中借助于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加强或者推进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数据交换管理平台的建设,通过对数据的管控,提升风险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建议探索和完善监管沙盒模式。刘斌表示,上海的“监管沙盒”即将落地,如何探索符合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要求的“监管沙盒”是重要的问题。同时,应该探索优化目前“监管沙盒”的适用范围,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加大“监管沙盒”的创新力度。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尹应凯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上海建立金融科技中心与全球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上海应当积极构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打造管理政策体系及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提高监管效率,进而为金融科技发展保驾护航。

建设金融科技中心

对于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表示,金融科技中心一定是立足于新技术。区块链是解决数字化时代信任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区块链是重构生产关系的技术,其他技术都只是改进生产力。建议上海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突破,建设数字经济时代的信任新基建

此外,井贤栋表示,上海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需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双向开放的格局,同时对内注重面向不同市场主体的开放。上海可以充分把握优势,先行先试,全力推动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出海,构建新金融时代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

李伟指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与城市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人才供给、营商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需要产学研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人民银行也愿意在这方面搭建平台,成为沟通桥梁、发挥纽带的作用。”

英国Z/Yen集团指数部主任马克•延德尔也表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打造,要有高技术的人才和足够的金融科技投资渠道。在相应的教育领域,上海应当进一步保证整个金融科技的生态体系延续,让那些高技术的人才能够更好融入到生态体系当中。此外,还要保证人们有聚集效应,打造城市中的金融科技环境和金融科技文化。在监管体系当中,不应给他们造成过多的负担或者增加成本,不应当有过多的监管,遏制那些金融科技的发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海应继续积极布局和深化金融科技应用试点。上海金融科技企业主要分布在黄浦区、浦东新区、虹口区以及徐汇区、普陀区和杨浦区等区域,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是上海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力点之一。

“应集聚智力资源助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高校成立金融科技方向相关人才培养的专业和项目,培养助力上海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中心的金融科技人才。与此同时,要立足当前,注意发挥已有优势采取进一步措施,支持中国银联及建信金科、兴业数金等金融科技公司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在上海设立机构。”董希淼指出。

刘斌还建议,设立辐射长三角、服务上海、立足陆家嘴的金融科技科研院所。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共同打造服务于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动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的应用研发,对接金融机构需求。此外,吸引以阿里、腾讯、京东、百度等为代表的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的金融科技板块落户上海。

记者 余继超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