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L连续暂停三个月 野村证券称“渠道已被关闭”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愿)讯,6月1日,央行公告称,5月未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放抵押补充贷款(PSL),期末PSL余额为3545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央行连续第3个月暂停PSL。
“我们认为PSL渠道已经被关闭,而央行还在为是否购买政府债而犹豫不决,因此将不得不通过降准、MLF/TMLF、再贷款与再贴现等借贷工具为市场增加流动性。”今日,野村证券发布的研报表示。
2014年在经济增速放缓、房价下降的背景下,央行推出了PSL。2015年的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大量借助于PSL,得到PSL支持的棚户区改造是2016-2017年期间经济复苏的重要推手,同时也大幅抬升了2015年以来的房价。2019年11月,PSL达到历史高点的3.6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提及棚户区改造目标,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二年未提及此目标,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为“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
“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继2019年之后再次没有提到棚户区改造,在我们看来,这表明央行将不再为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业提供资金。”野村证券称。
野村证券同时表示,近几周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讨论非常激烈,“说明央行不愿意将政府债券发行直接货币化,而且它可能将不得不证明PSL并非是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工具,我们认为央行有理由在PSL到期时逐步要求地方政府偿还,但这也会不可避免地造成PSL萎缩。”
不过,也有专家对于PSL是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工具表示反对。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PSL是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央行给国开行PSL资金,国开行贷款之后,地方政府和居民使用资金后,会派生出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也就是说PSL本质上是央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的一个工具。
建设银行经济学博士张涛也认为,PSL就是央行再贷款工具的一种,通过此工具在对基础货币进行吞吐的同时,还能通过金融机构的特定贷款来兼顾实施结构性调控,有关“央行通过PSL来支持的货币化棚户区改造的本质就是赤字货币化”的认识,是对央行的货币发行机制和货币政策调控的严重误识。
日前,央行研究局课题组撰文《党领导下的财政与金融:历史回顾与启示》回应“财政赤字货币化”。文章称,历史经验表明,财政和中央银行职责边界清晰,中央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有利于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应进一步厘清财政和中央银行职责范围,更好地发挥财政和中央银行两个“钱袋子”的作用,满足新时期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能直接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可通过发债募集资金,中央银行则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维持稳定的货币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4月-8月期间,PSL也曾暂停过5个月,并于2019年9月重启,背景是金融委会议要求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日前国开行曾发布《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方案》;进出口银行专门制定并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湖北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继续发挥好“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金融作用;农业发展银行在疫情期间也积极发挥“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