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瞭望之卫星互联网:雷军建言航天产业链,中国卫星奋起的20年

财华社 2020-05-27 23:54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5月21日,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卫星互联网领域需要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规划和牵引,建议将卫星互联网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纳入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时,他建议进一步放开对民营企业应用商业卫星开展商业服务的行业准入限制,设立大规模重点扶持民营商业航天的国家发展基金,支持和鼓励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中国卫通集团科技委原副主任闵长宁表示,卫星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新基建”范畴属于首次。卫星互联网不仅将有望成为 5G 乃至 6G 时代实现全球卫星通信网络覆盖的重要解决方案,还有望成为航天、通信、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战略制高点。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对推动整个商业航天产业链发展、促进航天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雷军建言的卫星互联网属于卫星产业的卫星通信部分,这一领域目前我国处于什么阶段以及未来是否具有足够庞大的市场空间?需要从二十多年前上市的中国卫星说起。

中国卫星是一家小型卫星研制与卫星应用服务并行发展的企业。从行业地位来讲,中国卫星是我国小型卫星研制领域的龙头企业,以2018年为例,该年中国卫星共计发射30颗小/微卫星。其中,嫦娥四号继星“鹊桥”成功发射为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助力嫦娥四号任务取得成功;中法海洋卫星首次实现海风和海浪的同步观测;“鸿雁”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首发星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卫星所研制的卫星发送至太空的价值在哪里?这涉及卫星的三个核心用途:通信、导航、遥感。

卫星的主要用途可以分为科研、技术试验和应用,其中应用卫星是最主要的使用领域,截至2019年其数量占比达82%。应用卫星中又分为通讯卫星、遥感卫星和导航卫星,其同期占比分别为30%、26%和6%。

中国卫星所做的事情就是生产不同功能的卫星,这些卫星制作完成后经由火箭发射的方式送往地球外围特定的轨道上,继而这些卫星通过信号传输的方式完成地球相关数据的采集,再将采集好的数据传输到地球上的接收终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最终实现对资源的调动或者有效利用。

而雷军在两会上所提议的卫星互联网,相较于地面铺建的光纤网络和基站-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价值在于卫星通信能够实现较宽区域的无缝覆盖,而且不会受到地理灾害等条件的限制,因此尤其在电视直播、抢险救灾等领域发挥较大的作用。

除了民用领域,卫星通信系统还是军用指挥控制的重要手段,能够在复杂的战场上快速传递语音、视频、图像、决策数据。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70%-80%的战时信息都是通过美方及其盟友23颗通信卫星完成的数据通信。

以中国卫通为例,这是一家拥有16颗商用通信广播卫星的通信卫星运营商。其卫星广播电视业务可以为境内外千余套卫星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提供安全可靠的传输保障,为我国边远地区家庭提供直播卫星电视传输服务;卫星通信业务可以帮助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境外电信运营商实现偏远山区、边疆地区的通信接入提供空间链路,为国内外政府部门、城市应急通信以及金融、交通、石油等领域领域提供专属服务使其通信能力可以延伸至陆地、岛屿、海洋等光缆难以铺设的地区;甚至还可以为党的十九大、建国60周年大庆、神舟飞船发射、嫦娥探月工程、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以及利比亚撤侨、低温冻雨、汶川地震等国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卫星通信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持。

由于通信卫星轨道和频率具有唯一性,而国际上采取的是先占先得的原则,因此在这一领域以美国为代表的先发者有很强的优势。

如果想要尽快地追赶上对方,那么需要尽快地解决通信卫星制造商和卫星发射商也就是运载火箭厂商融资的问题。

截至2020年,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仅有7次搭载机会,而所搭载次级荷载轨道受到限制,其中三次搭载量少于100kg。然而目前国内卫星星座计划发射卫星有2505颗,以平均每期 10颗计算,依旧需要超过250次发射需求。

这也是中国卫星2019年给出营收同比下降的理由:卫星制造业作为卫星产业发展的基础,其受到卫星发射服务能力等因素制约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波动。

但积极的变化也在逐步发生:航天科工火箭技术公司2017年12月完成12亿元A轮融资、零一空间截至2018年8月获得8亿元融资、蓝箭航天截至2018年4月获得5亿元融资、星际荣耀截至2018年7月获得6亿元融资。

中国卫星作为卫星制造商亦是通过一次次二级市场配股募资的方式完成了产能扩张和产业升级

2007年,中国卫星通过配股筹资11.8亿元,用于收购五院拥有的cast968平台系列无形资产、航天恒星85.76%股权以及五院下属单位503所的卫星应用业务及相关资产

2012年8月10日,中国卫星第六届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公司配股方案及相关议案,公司拟按照每10股配售1.5-3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股份,预计本次配股募资数额不超过15亿元,拟投资于卫星应用系统平台能力建设项目、cast4000平台开发研制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微小卫星研制生产能力建设项目等

从历史表现看,中国卫星一次又一次大笔的募资非但没有浇灭市场的热情,反倒为股价后续的走高埋下了伏笔。当然市场投资者并非慈善家,底部估价不断抬升的背后一方面在于虽然截至2020年中国卫星融资总额达27.88亿元,但其累计分红亦达到了10.46亿元,总分红率为37.51%;另一方面在于卫星制造业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2007年,全球卫星制造业市值规模为116亿美元,按照7元/美元的汇率测算,其对应市场规模为812亿元,同期中国卫星的营收为10.12亿元,份额占比仅为1.25%。

对于一家普通的企业或许能够忽略其较低市场份额占比背后巨大的增长潜能,但是对于中国卫星来说恰恰相反,因为其控股股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作为五院唯一的上市平台,中国卫星的成长价值在于五院代表的是国家意志:

2005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出台了《关于加速推进北斗导航系统应用有关工作的通知》,其正式将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列为国家基础建设规划。

战略规划的虽然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但其指向的显然是卫星产业,而中国卫星作为卫星产业的开端当然需要获得大力的支持。

时过境迁,虽然目前国内星座计划发射卫星仍有2505颗,但中国卫星的营收基数已不比当年。同时从全球卫星产业收入结构来看,卫星制造的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9.43%下滑到了2017年的5.77%,显然在增长上有点力不从心的味道。

花无百日红,产业结构注意力的切换意味着新的市场投资机会。

其一是北斗导航的民用终端市场。

从国内导航系统应用领域占比来看,最大的市场为民用市场,其次为行业专业市场、高精度测量市场、军用市场,2015年民用市场占比达到了65%。民用市场中又以车载导航、手机导航为最大的应用领域,而在这个领域的竞争中,由于gps(美国全球导航系统)介入较早,市场份额占比最大,且发展成熟,留给北斗导航的空间存在但渗透率的提升需要时间。

其二是遥感卫星市场,尤其是遥感应用领域。

遥感卫星市场是通导遥三大细分市场中发展最快的市场,卫星数量占比逐年攀升,SIA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8年,全球遥感卫星服务收入从13亿美元增长至2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8.3%。2012年,1060颗在轨卫星中仅有106颗遥感卫星,比例为10%,而到2018年,全球遥感卫星数量达到569颗,占在轨卫星中比例为27%,成为仅次于通信卫星的主要卫星类别。

国内目前虽处于遥感卫星的密集发射期,但大多数卫星发射都以国家项目为主,且卫星种类多数为试验卫星或者首发卫星,数量上仍然难以满足未来的需求。亚米级卫星如北京系列、“高景一号”、“长光一号”高分系列等虽在技术及分辨率上可逐步形成一定应用,但因卫星轨道相对地球处于移动状态且国内在轨卫星数量少、未形成规模,使得我国持续的、稳定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源严重不足。

总的来说全球遥感卫星市场发展向好,我国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该市场或许会经历一段蓄势期,但遥感市场的投资机会仍然需要密切跟踪观察,其根本原因在于卫星遥感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地面测绘技术,卫星遥感在成本方面占据巨大优势,因此企业类客户预计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以管道巡检为例,石油等资源管道铺设距离长、范围大、地理环境复杂,同时对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定期巡检是不可缺少的工作。但人工巡检具有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问题,尤其在特殊地理及天气条件下往往难以开展。卫星遥感产业技术进步、成本改善,将能够有效弥补这一行业痛点。

回到企业、行业投资价值层面,选择一个好赛道公司,其投资价值能够吃多久?中国卫星给出的答案是至少20年,以其目前仍然领先的行业地位来看这个时间还要继续延长,但需要注意新的投资机会开始孕育,不然科创板为什么要上新呢?

作者:周治玮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