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风险提升,中国车企会停下国际化脚步吗?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5月15日,美国商务部计划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这则消息令国内市场绷紧神经。为了应对全球贸易风险,中国企业退而求其次,纷纷加强本地供应链建设。但是对另一些刚刚走出国门,意图打开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令中国企业进退维谷。
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首先促成了国内传统行业的兼并潮,接着行业龙头们面对国内市场看得的见的天花板,只得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以寻求增长机会。在当下逆全球化的浪潮下,海外市场不仅仅是机会,还有陡然上升的风险。本文聚焦传统行业中的汽车制造业,看一看国产龙头们在海外市场近年的业务数据变化,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本文选取港股市场中四家极具代表性的国产整车制造龙头,包括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吉利汽车(00175-HK);2019年唯一销量同比增长的中国品牌车企长城汽车(02333-HK);国产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股份(01211-HK);中国重卡动力总成及整车制造,以及通过国际并购而拥有燃料电池技术优势的潍柴动力(02338-HK)。
国内收入相近,海外差距巨大
2019年,四家企业在国内收入的差距其他并不大,主要差距提现在海外收入方面。从2019年国内收入来看,吉利926亿元、长城汽车907亿元、比亚迪1,023亿元、潍柴动力1,032亿元,四家企业国内收入维持在千亿上下,差距并不明显。
四家企业在海外业务上拉开收入差距。在2019年的海外业务中,潍柴动力达到712亿元,比亚迪195亿元,而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仅在50亿元上下。
虽然仅以四家公司为样本,但也能看出些许端倪。潍柴动力在以发动机、变速箱和车轿构成的动力总成系统及重卡整车制造方面技术领先,此外公司在2018至2019年分别收购锡里斯、巴拉德动力(BLDP-US)、ARADEX三家海外公司股份,收购的三家公司均在燃料电池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
比亚迪是国产电动车的龙头,2015至2018年连续四年拿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的纯电动大巴较乘用车更早走出国门,并处于全球龙头位置。2019年公司与丰田就成立纯电动汽车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今年5月13日搭载了全新“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在欧洲首发,公司的新能源乘用车或将紧随纯电动大巴之后打开海外市场。
反观海外销量偏低的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他们都是聚焦在传统乘用车制造领域,其海外市场占比普遍不高。这或许可以反映中国汽车品牌在传统燃油乘用车制造领域与国际竞品仍有差距,但对于拥有新能源汽车技术优势的比亚迪,拥有重卡动力总成及燃料电池技术优势的潍柴动力来说,海外市场对他们的接受程度更高。
综合来看,虽然有细分行业的不同,但是四家国产品牌车企并未因在各自行业的技术优势拉开在国内收入的差距,但在海外市场,拥有技术领先的企业却硕果累累。四家车企2019年海外收入占比情况,吉利汽车4.9%、长城汽车5.7%、比亚迪16.0%、潍柴动力达到40.8%。
走向海外的必要性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在国内经济转型调整,叠加海外贸易摩擦的大形势下,国内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及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及8.2%。此文中对比的四家车企中仅有潍柴动力实现国内收入同比增长8.5%,此外比亚迪股份、长城汽车及吉利汽车国内收入分别同比下降3.95%、5.45%及11.69%。如果要在这样的市场逆市中实现公司收入的增长,必须打开海外市场。
将图3联系图1来看,可以发现有两个意思的地方。
1)2019年海外收入越高的车企,其国内收入降幅也就越小,潍柴动力甚至实现了同比增长。简单的说,在海外市场表现越好的车企,在国内表现也越佳。
2)2019年海外收入占比较低的车企,其海外收入增长越高。或许可以这样理解,越是后进生,越加大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海外市场逐渐成了国内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
风雨欲来,需要停下脚步吗?
2018年,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但是整体车市销量下滑的趋势却是每家车企必须面对的,加上合资品牌和进口豪车对国产品牌挤压严重,国产品牌车企走出国门既是主动求突破,也是被动求生存。从四家具有代表性的国产车企龙头来看,这样的趋势正在发生,并且在国外发展好的车企,在国内发展的也更好。
但是眼下的国际贸易摩擦却令迈着大步走出国门的车企需提防海外市场的风险。以四家车企为例,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主要在东欧、东南亚及中东开拓市场,面对贸易摩擦风险相对较小,但对比亚迪和潍柴动力来说
相信每位读者心中已有答案。
作者: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