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里的借款人:填虚假信息,以贷养贷撸平台,终致十数万债务爆发
大学校园中,本应青灯黄卷,书堂苦读。可学生贷款如“毒瘤”般的存在引发了一幕幕悲剧。早在2017年,教育部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网络贷款机构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放贷。
监管“亮剑”,校园贷款市场空间压缩成为必然,彼时很多平台迫于压力,纷纷宣布退出这个充满诱惑、暴利的市场。可校园里的贷款乱象真的得到肃清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近期,柒财经通过采访发现,仍有学生深陷校园贷“漩涡”,通过以贷养贷,背上十余万债务。而平台一方,马甲平台肆无忌惮“割肉”外,所谓正规平台在资质审核上存诸多漏洞。
01 填写虚假信息 钱站下款8万元
“因为是学生,那时手头上有点紧”,李宇(化名)回忆称,“刚好那天钱站(凡普金科旗下)有推送短信,试着点了一下,填好信息”。2018年10月底,李宇在钱站申请到贷款。
这一笔贷款合同上显示,借款本金足足有8.96万元。据李宇阐述,扣掉9600元费用后,实际到账8万元,每月除了本息之外,还要交服务费,共计近4000元。
于李宇而言,每月近4000元还款早已超出其所能够承受范围。当柒财经向李宇提及“如何通过资质审核”时,其表示,在申请贷款时,因是学生,工作等信息相关信息都是随便填写。
“钱站后来有打电话给我,我就按假信息又进行电话核实,然后就说通过审核。”李宇补充道,平台根本没有问是不是学生,就象征性的走了下流程。
柒财经就此情况联系钱站,相关工作人员称“首先是满22周岁才可放款,申请的时候借款人勾选协议的(承诺不是在校学生),而平台也不清楚满22岁的借款人到底是不是学生”。
在李宇看来,自己提供假的信息是有一定责任,但“申请钱站时,APP权限都是打开的,照理说能定位学校的地址,根本不明白它(钱站)如何审核的”。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填假信息方式,李宇以贷养贷,先后在钱站等3家贷款平台成功借到钱,光借款本金到10余万元。
如今,大四的李宇顶着就业压力。另新冠疫情下,早已“捉襟见肘”的他更是无力偿还贷款。
“最近我跟钱站沟通,要延期几个月,但他们态度很强烈,逾期后不断打电话骚扰,甚至还威胁我的人身安全。”张宇称,家里人还不知自己在贷款平台上借钱,也不敢跟他们说。
就这样,张宇默默顶受着巨大压力。他甚至坦言,现已经不敢下载钱站等APP,怕平台读取自己的信息。
02 未上大学 来分期已给贷款额度
与钱站相比,趣店以校园贷起家。2016年4月,教育部、原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贷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
同年(2016年)9月,趣分期(趣店)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不过,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趣店虽已停止线下地推,可从未抛弃校园市场。
2019年上半年,小汤(化名)还是高三学生。与其他学生不同,小汤因走的是高职院校单招,很早被院校录取,没有必要继续呆在学校复习冲刺,所以出去实习工作一段时间。
据小汤回忆,2019年4月,小汤接到趣店旗下来分期电话。“我记得,来分期当说,给我额度,可以去借钱,借了之后会给更高额度。”他称道。
关于资质审核方面,小汤表示,仅是简单用手机号注册、身份实名认证仅此而已。“来分期打电话,没问我从事职业,感觉只要满18岁就可以了。”
第一次,小汤在来分期借了500元。据小汤阐述,刚开始可以一期还完,可用了几次后,就被要求最低分六期还清,后来他投诉来分期就改成最低三期。
2019年下半年,小汤入学,如今还是一名大一学生。在来分期平台,小汤统计,“来来回回借了七八次,刚开始金额比较少,后来就上千元去借”。
今年3月,因自觉得来分期利息过后,且到还款日每一两个小时就打电话,小汤就选择在21CN聚投诉上投诉。
据小汤提供的借款订单详情显示,其在2019年8月在来分期上借了一笔1300元贷款,分九期来还,每期还款166.96元,共计1502元。柒财经注意到,收款明细中提到了新网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柒财经了解到,目前小汤在来分期平台还有额度,只是平台已不给其下款。
对于趣店如何对借款人资质进行审核,特别在排查学生群体方面,柒财经采访趣店相关工作人员,但截至发稿前,对方未给出任何回复。
不过,总的而言,与李宇所处情况相比,小汤是幸运的,仅是借了来分期。另柒财经注意到,除了前述相对正规平台外,还有学生因惨遭马甲平台“套路”。
03 购物提现?立借贷款年化超180%
与李宇一样,陆欢(化名)今年大四,本应在招聘会上寻找另一方发展天地,却因欠了很多借款平台钱,最终病倒了。而这所有债务落到陆欢父亲老陆(化名)身上。
据老陆透露,他的孩子在华融消费金融、分期乐(乐信)、携程拿去花、多宝鱼、天天旺、迷你钱包、立借等10多家平台借过钱,前前后后共借了近10万。
“因为在正规平台上贷了款,没有父母讲,又平不了这些账,以贷养贷,没办法到处找这些贷款公司。”老陆表示,今年2月,陆欢在一名为“立借”平台贷一笔近6000元款。
据老陆反映,网上有人引导陆欢下载立借APP,并提到可购物套现,于是他下单购买价值5999元iPhone 11,两天后实际到账4499.25元。
而这4499.25元还被强制分了三期,最终要还6573.7元。按照实际到账金额计算,陆欢这次借款年化利率达184.4%。
“立借是一个服务平台,像商场一样,不是以贷款公司形象出现,没有借款合同,平台跟我说,借款是第三方,与他们是合作关系,这打款公司是一家小公司。”老陆称。
21CN聚投诉显示,立借运营主体为深圳市一线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一线网络”)。
按照企查查,一线网络的经营范围有海鲜海产品的批发及销售、网络信息技术开发;从事广告业务;普通运货。该公司仅由法定代表人李明慧个人持有。
另据老陆阐述,到了还款日,立借就找到他,让他给孩子还款。“刚开始态度挺好,就跟它(立借)协商,因为孩子贷的款比较多,能不能把本金还了,借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平台不同意,然后一直在爆通讯录。”
值得一提的是,老陆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学生在立借上通过资质审核,或许说,这个平台就是针对在校大学生。
老陆还提到一个情况是,像比较正规平台,一般在前期填写资料时,都会有勾选“我不是学生”,如果没有选的话,平台就不会给申请人放款。
“若勾选上了,就是承认不是学生,学生社会经验少,又把持不住自己。”老陆直言道。
04 承诺“我不是学生” 不能削减借款平台审核义务
在柒财智库高级研究院毕研广看来,就李宇案例而言,不管借款人还是放款机构都有责任。
具体而言,对于学生来讲,填写虚假信息获得借款,从道德法律角度来讲,确实存在一定的“骗贷”行为。并且,等于绕开监管,绕开限制获取贷款。
另外,于放贷机构而言,对于虚假信息的审核流于形式,造成了一定风控失效的问题。最终下款,放贷机构是否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有待深究。”
“这一切到底是因校园借贷的需求产生,还因校园贷业务本身能够产生较大的利润,让放款机构趋之若鹜。”毕研广称。
“另外,做出(我不是学生)的承诺,不具备一定意义。从风控角度来讲,它更不能作为必要条件。好比我能承诺保证按期还款,你就不风控我了。”他提到,这样承诺让人啼笑皆非。
在政策层面,事实上,重庆曾出台相关通知中提到,关于校园贷的资质审核方面。
如2016年8月,重庆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原银监会重庆监管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重庆市校园网贷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下称“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指出,明确各有关机构在开展校园网贷业务时应严格执行“八个不得”,其中包括不得未按规定履行借款人资质审核义务,采取仅凭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低门槛方式发放贷款;不得向未取得家长、监护人、或者其他管理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愿意代为还款的学生发放贷款等,对机构审核学生资质、借款用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另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在2016年8月下发《关于规范深圳市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要求加强信息审核。从保护学生利益的角度出发,应当对开展校园贷业务的机构赋予更为严格的审核义务。
对此,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魏广林律师表示,除审核外有严格要求外,未经监管批准的现存学生贷业务都应该予以整改、取缔。另外,在校学生也应当本着诚实信用的法律原则,在平台贷款应填写个人真实信息,避免落入不良贷款机构的陷阱或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学生隐瞒真实情况,魏广林律师认为,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另外,在原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7年5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如发现贷款大学生存在资料造假等欺骗行为,应提前收回贷款。
魏广林表示,学生违背诚信原则,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可能导致借款合同被撤销而需提前返还借款,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还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部分借款平台对学生资质不加严格审核,而改由借款人作出承诺(我不是学生),学生填报虚假借款信息借款,也容易使自身陷入不良借款平台的陷阱。”魏广林指出,对学生资质的审核,并不会因为有学生承诺而减弱平台的义务,平台应当依据规定对学生资质进行审核。(文 / 柒财经 沐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