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健康保险:“我太难了”!发起股东相继“弃权”,专业健康保险痛点多

国际金融报 2020-04-30 23:27

健康险发展如火如荼之际,多家上市公司却公告退出发起设立健康保险公司。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4月30日,拓维信息公告称,决定退出发起设立爱尔健康保险。一个月前,发起设立该健康保险公司的另一股东莱美药业,也宣告弃权。

此前,诚志健康保险也曾遭遇这样的尴尬,原发起股东海淀科技于2018年底宣布退出投资。

曾经都信誓旦旦,“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健康保险发展的机遇,介入保险业务,进一步优化公司投资结构,增强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获得良好的资本投资回报”。如今却都以退出告终,这是为何?

1

保险牌照批复“太难”

2016年12月,西藏爱尔医疗、湖南电广传媒永清环保华测检测、拓维信息、莱美药业等5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爱尔健康保险。其中,西藏爱尔医疗出资2亿元占比20%,其余企业各出资1.6亿元,分别占比16%。

从发起设立至今,三年多时间已过去,爱尔健康保险却迟迟未获批复。在业内人士看来,退出者可能各有原因,但牌照多年未批复估计也是很大一个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银保监会合并后的这两年,整个保险牌照审批几乎陷入停滞状态,而不是仅限于健康险牌照。

“部分公司选择退出保险牌照申请队伍,估计也和该公司战略发生改变,或不符合新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要求等有关系。”朱俊生称。

记者注意到,2019年全年,新批筹建保险机构仅1家,2018年为4家。也因此,越来越多发起设立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萌生退意,纷纷打起退堂鼓。

2

健康险行业“火热”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至今,已有8家健康保险公司拟发起设立,它们分别是诚志健康保险公司、泰山健康保险公司、华大健康保险公司、爱尔健康保险公司、长寿健康保险公司、阿里健康保险公司、阳光融合健康保险公司和康美健康保险公司。

事实上,自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健康险行业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的五年时间里,健康险以35%的复合增长率一路狂奔。截至2019年末,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达7066亿元。

今年初,监管层也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制定了一个宏伟目标:力争到2025年,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今年一季度,在疫情冲击下,健康险仍然连续三个月赶超车险,成为仅次于寿险的第二大险种,发展空间巨大。

朱俊生也表示,单从我国个人支付医疗费用依然较高这点来看,健康险都有着非常旺盛的需求,发展前景远大。

3

专业健康险公司“尴尬”

健康险虽火热,却难掩专业健康险公司的艰难与尴尬。

正如朱俊生所言,占比低、专业性得不到体现,都是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尴尬。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年报数据发现,2019年,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净利润均得到不同程度提升,仅新成立三年内的复星联合健康和瑞华健康两家公司仍亏损,其余四家公司均盈利,尤其是昆仑健康和太保安联健康两家公司,在去年成功扭亏为盈。

但我们同时看到,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不含和谐健康)去年保费收入仅416.51亿元,占去年全年健康险总保费收入不到6%。这也意味着,健康险产品的销售,仍主要依赖于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

朱俊生指出,造成上述尴尬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健康险仍以重疾险为主,某种程度具有寿险属性,这也是长期健康险在人身险公司中占比更高的原因所在。

二是由于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不完善,专业健康险公司试图去做健康管理,去做保险和医疗之间的整合,但由于医疗端的发展环境并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健康管理还是以概念居多,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遇到很大阻力,这也使得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专业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对于专业健康险公司来说,关键在于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性,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在健康管理领域获得核心竞争力。”朱俊生建议,对于体量不大的保险公司,尤其是专业健康险公司,可以和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

记者 罗葛妹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