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药企“改嫁”国资欲脱困,经营管理仍需磨合
在医药行业大改革的背景下,近年来,不少药企产品老化、销售不畅等问题凸显。困局之下,一批药企选择大举并购以加速转型,而另一批药企则投入国资怀抱寻求新发展。今年以来,已有九强生物、佐力药业、康恩贝等多家药企获国有资本“青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近日,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恩贝”)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拟转让5.33亿股(占总股本的20%)股份给浙江省中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交易完成后,康恩贝将成为浙江国贸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也将变更为浙江省国资委。
1联手国资“脱困”
公开资料显示,康恩贝是一家以现代中药和植物药为核心业务的制药企业集团,成立于1993年,并于2004年在上交所上市。康恩贝及其子公司药品剂型包括片剂、胶囊等20多个制剂,还包括缓释、速释等新型制剂,主要产品涵盖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治疗领域。
据了解,康恩贝的拳头产品丹参川穹嗪注射液,于2019年被纳入《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销售出现大幅下滑。受此影响,康恩贝拟计提商誉约7.7亿元。
记者注意到,除拳头产品因进入重点监控目录导致销售额滑坡外,康恩贝的其他部分产品因受医改相关政策影响,销量也开始下滑。康恩贝在年报中指出,“天保宁”牌银杏叶制剂产品、“金艾康”牌汉防己甲素、金康”牌注射用阿洛西林钠等产品,因受医保控费和医保用药限制等行业政策影响,销售收入分别下滑7.57%、14.1%、20.12%。
康恩贝最新的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68亿元,同比下滑3.56%;实现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下滑142.4%。这也是这支昔日医药“白马股”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业绩承压之下,康恩贝选择“改嫁”国资委。康恩贝表示,“由于医药市场政策迭出、药品集采招标药价大幅下降,医药产业进入大分化大重构时代,对于康恩贝来说,就所在产业而言,威胁与机会同时存在。若能够与浙江省国资委达成合作,将有利于发挥双方的体制机制优势,强强联合、推进双方在医药大健康产业尤其是中医药健康产业领域的战略合作。”
记者注意到,因企业运营陷入困境,联手国资想要脱困的药企远不止康恩贝一家。此前,莱美药业因业绩承压、债务缠身等问题,将27.19%的股权通过定增方式转让给广西国资委通过旗下的中恒集团;九强生物因产品结构单一,为扩宽资源、渠道等方面,“搭档”国药集团下的国药投资。
2后续管理经营成关键
一位医药上市公司高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最近出现不少国资收购民营药企的案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与当地政府布局相关。例如,浙江省通过浙江省中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以及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2个主体,收购上市公司,目的是做强当地医药、医疗产业链。二是近年受医改政策影响,部分上市公司以往的拳头产品不好卖了,经营出现压力或股东资金紧张,资金实力雄厚的国资入主之后,可以给上市公司带来足够的资源,为上市公司解决其面临的发展困境。”
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尽管国资资金雄厚、管理体系成熟,但对市场的敏感性以及创新力方面不如民营企业。双方联手后,在企业管理、经营等方面能实现共鸣的话,双方都会得利。但如果存在分歧,且沟通不畅,情况将会比较复杂。”
以海南海药为例:2019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旗下新兴际华医药控股有限公司斥资20亿元接盘海南海药时,业内普遍认为海南海药即将迎来新一轮业绩增长期。然而,海南海药2019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下滑239.82%,且该公司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将亏损1.01亿元至1.35亿元。
南京地区某私募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国资入主后,并不意味着能够立即“救活”企业,关键要看国资未来如何管理和运作上市公司。未来的方向就是壮大国有产业规模才能生存。从中长期来看,国资入主上市民企的案例还将增多,尤其是一些实力雄厚、投资意愿强的地方国资。
记者 金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