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放大招,3年再投2000亿,加速数字“新基建”

格隆汇 2020-04-21 14:44

作者 夏以勋

数据支持 勾股大数据

新基建作为近来舆论热点,市场关注度颇高,频频引爆相关概念股行情。

今日(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并提及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3个方面内容。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纵观之下,云计算显得尤为亮眼,上述所有新型技术和业务形态的数字化建设皆指向"载体"--云计算。当下而言,该行业迎来井喷的趋势已渐渐确定化。

风口一触即发,行业头部公司也已经率先而动。4月20日,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1

敢于大手笔投入的背后

作为云计算行业的领头羊,阿里云从诞生至今一直延续了阿里集团对该领域大手笔投入的风格。早在2011年,阿里云公司就曾联手云锋基金启动总计10亿元的云基金,扶持阿里云及其开发者。而到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更是注资60亿人民币给阿里云,如今5年后,2000亿投资计划出炉,再次把阿里云推向了舆论的前台。

如此砸重金"豪赌"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因素在驱动?

不妨从如下几点来考量:

a云计算的"烧钱"基因和竞争态势

云计算是一个极其烧钱的行业,尤其是涉及到技术层面,更离不开资金的持续支持。因此大手笔的投入是参与行业竞争的必要基础,这一点也体现在全球在这一领域的玩家也多是资金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巨头。

除此之外,行业本身竞争态势的激烈,也在倒逼各大玩家不断加码其中。不进则退,要么出众,要么出局。由此我们也看的,近期谷歌、美团等相继关闭或收缩云计算业务。尽管不能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但是从长远来看,作为国内云计算行业头部玩家,阿里云要想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仍然还需要不断长期且持续大手笔投入。

b阿里布局云计算的"甜头"与长远意义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敢于大手笔投入的背后,与阿里在布局云计算所得到的"甜头"密切相关。

根据此前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布的2014-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速报告,阿里云从2014年的第5名跃升到第3名,已经占据了行业头部位置。市场份额快速攀升的同时,也给阿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阿里巴巴最新的财报显示,2019年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营收达到了52亿美元,同比增长64%,增长态势可谓迅猛。

除却现金牛价值,阿里云对于阿里集团的发展意义可谓重大。众所周知,当前阿里巴巴的业务涵盖众多领域,涉及到庞大的数据及计算处理等,阿里云作为基础设施切入其中,不仅能够有效协同阿里的各大板块业务,同时还将挖掘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帮助阿里拥抱未来的成长机会,赋予其在人工智能时代、IoT时代、DT时代更大的想象空间。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阿里巴巴将是中国乃至全球商业基础设施的重要提供者,而阿里云则是阿里巴巴的核心基础设施所在,由此也理应值得大手笔投入。

c面向未来+技术立身的企业格局

最后,从企业文化层面来说,作为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阿里有理由面向未来布局,这也是其自身敢于开拓的企业基因所决定的,公司对技术的重视也一直是有目共睹。由此,大手笔投入也是阿里这家有志于活102年的企业的格局所在。

实际上,早在2010年的时候,BAT三家也曾针对"云计算"展开过激辩,彼时,马化腾毫不客气的说那是几百年、几千年后的事儿,李彦宏亦冷嘲道,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只有马云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做云计算。而市场还有传闻,指在阿里云发展遭遇瓶颈时,马云更是站了出来直言:"我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由此,也不难看出阿里对发展云计算技术的重视与坚守,这样的企业格局之下,为阿里后来在云计算领域的成就埋下了注脚。

2

云计算的春天与星辰大海

博观而约取,从行业层面来看,云计算的春天已经到来,前景确定性渐显,云计算市场在疫情催化剂下,星辰大海也已经全面开启。

疫情之下,宅经济异军突起,其背后的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游戏均离不开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支持,新型技术和业务形态的数字化建设"载体",助推云服务迎来井喷期。除此之外,伴随经济结构转型,传统企业上云也已经是大势所趋,云计算的前景不可限量。IDC发布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十大预测:到2021年,中国90%以上的企业将依赖于本地/专属私有云、多个公有云和遗留平台的组合,到2025年,50%的中国企业IT基础设施支出将分配给公有云,25%的企业IT应用将运行在公有云服务上。

另外从国内市场规模来看,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按收入计算,中国在2018年就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云市场,仅次于美国。自2015年到2019年,中国云服务的市场规模以37.7%的CAGR(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2019年到2024年的CAGR还将以28.3%的速度增长,超过美国相应期间21.3%和20.3%的CAGR。

拆解至细分领域,仍以中国公有云服务行业增长最为显著,受益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增长和扩张,当前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119亿元人民币增至2019年的814亿元人民币,CAGR为61.7%,预计2024年将达到3681亿元人民币,从2019年到2024年将达到35.2%。

而正因公有云市场"遥遥领先"私有云、混合云,规模增量最为可观,众多巨头纷纷入局抢占市场。群雄逐鹿之下,公有云服务市场的"马太效应"持续凸显,未来市场份额或将继续向头部集中,中小型服务商在这个赛道的生存空间日益狭隘。由此也意味着,在公有云市场占据市场地位的企业,将会优先获益。趋势之下,阿里作为行业龙头,具备的市场优势,已无需多语。

3

云计算巨头的实力与野望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说:"我们对未来有信心,对数字经济有信心。云智能是阿里巴巴的核心战略之一,我们已经坚持投了11年,不会因为疫情而减少投入,反而要加大投入。"

作为云计算的领航者,阿里云自2009年就开始坚定不移在云计算领域一路狂奔,如今也成为了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云计算厂商,有实力与海外云计算巨头比肩。

阿里云取得的成绩斐然。在应用层面,借助阿里生态体系,阿里云相继切入新零售、云视频、云游戏等领域,与此同时其也不断扩大在政务、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目前,在数字政府领域,阿里巴巴已与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海南等全国30个省市区达成合作,覆盖了442个城市,包括1000多项服务类型,服务了9亿用户。值得一提的是,此前4月2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阿里云位列中央国家机关云计算采购市场第一,份额超过50%。

而在在线办公方面,今年在疫情期间大火的钉钉,其便是阿里云的重要业务板块。此前,中金在研报中曾指出,钉钉与阿里云的协作,为阿里拓展了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等新应用场景,长期来看这有望成为阿里新的估值增长引擎。

作为技术灵敏型公司,阿里云的技术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头。此前调研机构Gartner最新发布的2020年公有云容器报告显示,阿里云与AWS并列成为全球容器产品最完善的云服务厂商,而阿里云也是连续两年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而在今年3月,阿里云论文还成功入选全球计算机顶级会议,展现了世界领先的技术实力。

(来源:网络)

据公开信息显示,阿里云在全球21个区域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并广泛采用液冷、水冷、风能等节能技术降低能耗。目前,阿里云飞天操作系统管理的服务器规模在百万台,如今,3年再投2000亿,这也将意味着阿里云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规模再翻3倍,冲刺全球最大的云基础设施。凭借阿里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生态优势以及技术优势,当下阿里云在资本的助力下,也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时期。

4

结尾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历史只会眷顾那些坚定勇往直前的创新者、奋进者。

回望过去,阿里巴巴以电子商务起家,最终成为了互联网巨头,如今其将触角伸向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致力于把商业基础生态做到极致,而在这其中永远不变的便是对技术的坚守。

作为一家已经成为平台型高科技公司,当下的阿里已经牢牢把握住了商业生态的数据、计算能力、支付等核心资源,在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中,借力对技术的执念,不断巩固自身优势,向新时代迈进,而伴随公司在以云计算为核心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布局,其前景也将充满想象。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