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医生Jason美国战疫日记:希望和乐观是应对惊涛骇浪的良药,华人要互相照亮 | 海外华人抗疫故事

国际金融报 2020-04-16 23:31

从3月20日陆蓓与Jason医生合作发布第一篇日记到现在,华人医生战疫日记即将“满月”。它已成为夏洛特华人在疫情生活中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3月16日,在美国东南部北卡罗来纳州的最大城市夏洛特,华人医生Jason结束了第一天的抗疫工作。当地时间3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

回家以后,Jason医生先把车子停在另外的地方,将其隔离。自己则从后门进家,将衣物脱在太太准备的一个小帐篷里,随后淋浴、单独吃饭、办公,和太太只能隔空说话。虽然已尽可能做到隔离,但空气无法隔离,Jason医生与太太仍心存压力。因为不断从国内了解到疫情的最新情况,所以在美抗疫之初,Jason医生与当地的医生及民众相比,还是有着格外的小心。

与此同时,在夏洛特,来自上海的陪读妈妈陆蓓,因为疫情的暴发,回国的航路越来越不方便,最后决定留在夏洛特,和家人在一起度过抗疫的时光。陆蓓曾做过财经记者、编辑,现在国内某互联网头部企业担任新闻发言人。2018年夏天,陆蓓的女儿来夏洛特上学,她开始在上海职场和夏洛特陪读生活中游走。2019年圣诞节全家在美国团聚,陆蓓原计划春节后回上海继续工作。而在疫情之下,所在公司批准了她的无薪事假,还寄来两批口罩,让她安心陪伴家人。

陆蓓所在社区

Jason医生恰巧是陆蓓的家庭医生。春节前武汉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在一次夏洛特华人朋友聚会上,陆蓓和Jason讨论起疫情的话题。职业的敏感性让陆蓓觉得,她可以做些什么。就这样,由Jason医生口述,陆蓓执笔的华人医生Jason战疫日记便有了第一次亮相。

从3月20日发布第一篇到现在,华人医生战疫日记即将“满月”。它已成为夏洛特华人在疫情生活中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已过知天命年纪的Jason医生,在北卡夏洛特地区行医约20年。而且,他与武汉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其早年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并留校同济医院行医任教,赴美后在杜克大学医学院完成住院医师培训,获美国全科医师资格证书。Jason医生目前在一家叫作Urgent Care的私人诊所上班。Urgent Care的日程是一天12个小时,连续工作两天以后休息。对Jason医生这个年龄来说还是有体力考验的。

据陆蓓介绍,夏村有近3万华人,但这里能说中文的医生很少。Jason是融汇中美文化和医学专业的全科医生,更可贵的是他为华人社区开讲座,建立免费的问诊微信群,每年去湖北家乡的县城义诊,并且带去捐助医疗设备。

“在几次聚会上见到他,他开着十年高龄的小汽车,穿着最简单的格子布衬衫,话不多,但耐心智慧。”从陆蓓执笔的Jason医生战疫日记里,对他的性格也能窥出一二。

面对疫情一线的危险,他不掩饰忧虑,但也毫不犹豫出征。“我已过知天命的年纪,对生死已经看的比较开了。我知道这次疫情会上前线去,会有很大的可能性被感染。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我还是比较坦然。人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遇到有困难的患者,他免费问诊。“今天有三个病人,我很了解他们,其中两位是美国人,一位是华人。他们分别在旅馆和餐馆工作,因为疫情他们已经两个礼拜没有上班,经济上有困难,诊疗费付不出来。我说知道你们受到影响,那么多年我了解大家,这次不收费。医生最基本的职责是救死扶伤。”

他也会因为一个画面,热泪盈眶。“今天在电视上面看见纽约的消防队员在消防车上拍手鸣笛,向医务人员致敬。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眼泪禁不住地要下来。”

休息日,Jason医生除了锻炼身体,还会侍弄自己的花与茶。“今天还花时间把自己的后院进行了整理,把松针铺上、把花种上,准备明天又去上班。”

Jason医生锻炼的公园

Jason医生种的新茶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或许是对Jason医生内心的最好写照。

夏洛特与纽约的“特殊纽带”

在美国,纽约是第一大金融中心,夏洛特紧随其后。美国第二大银行美国银行及其美林证券的总部,以及美国前五大银行之一的美联银行的总部均设于此。富国银行集团也在夏洛特成立富国银行集团的东部总部。作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最大和全美第17大的城市,夏洛特也是美国东南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

夏洛特与纽约之间的飞行时间大约为2小时左右,据陆蓓介绍,因为“金融”这个纽带,夏洛特与纽约成为彼此的“候鸟城市”,大量金融人在这两个城市之间往返。

而纽约州已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最多的州。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16日10时,全球确诊病例突破200万例,纽约州确诊病例超过21万例,占全球确诊人数的10%。夏洛特所在的北卡罗来纳州确诊5376例,在全球确诊病例中排名第23。

与纽约如此紧密的关联之下,Jason医生表示,希望纽约能够守住。如果纽约守不住的话,定会影响周遭,夏洛特更是不可避免。“我们现在已经发现有一些人逃离纽约城到其他的地方去避难,这些人有可能就成为一个火种,散发病毒。”

Jason医生曾在散步的路上碰到过一对从纽约来的年轻人。他们所有的行李只有背后的双肩包,以及怀里的孩子。他们在夏洛特并没有亲戚朋友,但却打算在这里待下去。“愿他们能够在夏洛特地区找到一份工作,安下心来重整旗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觉得这对年轻人有勇气,敢于闯到一个新的地方,虽然是被迫的。但愿这个决定是对的,愿他们平安。”

至4月4日,Jason医生在日记中表示,夏洛特已经感受到了从纽约来的海浪。“我感觉夏洛特地区新冠病人数量绝对是增加了,就像海浪一样从纽约推过来,我们受到震动了。”

Jason医生所在的诊所是一个很大的连锁医疗机构,在纽约有五十多个诊所。病人多,加上医务人员感染,导致纽约的诊所人力完全不够。总部的行政人员很聪明,病人打电话到纽约诊所,他就把电话转到夏洛特地区,让护士做初步的电话接待和转诊手续。“我们的护士现在都可以用纽约腔说话了。”

初期防护像在“裸奔”

Jason医生所在的门诊,普通病人跟新冠病毒检测的病人是混在一起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压力很大,现在是流感流行季节,早春花粉过敏也开始增多,加上新冠病毒感染,这三类问题都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些症状。这很考验医生的临床能力。怎样为病人配置合适的诊疗方案,怎样能够保证病人不会在诊所交叉传染,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为避免交叉感染,Jason医生与同事迅速梳理出了接诊的流程。他们决定要病人在停车的地方等待,护士或接待员尽可能到他们车边上检测体温和取样本。

“所有的医务人员戴的是一般的外科口罩,没有N95口罩。确实也没有买到,我自己买了一些备用的N95口罩,我就主动要求去给病人做咽试或者鼻试,护士主要负责测体温。”

而当Jason医生把自己跟护士在停车场做检测的照片发给国内的医生朋友,国内的医生觉得他们的防护太过简单,像是“裸奔”。

Jason医生“裸奔的防护服”照片发布出去后,专门有人为他送了高级防护服,还有不少人表示要捐口罩。

Jason医生的升级版防护

随着疫情的日趋严峻,Jason医生和同事也在不断升级防护措施。“一是个人防护必须增加,以前是病人没有呼吸道症状,医护人员做诊疗时自己可以不戴口罩。但是现在不管怎样我们都全程戴口罩。二是候诊室保证只有一个病人,其余病人在车里等候。三是诊所里面划分了清洁区、污染区、缓冲区。医护人员洗手的频率再提高。”

“CDC掉链子了”

直到战疫持续一个月后的今天,Jason医生仍表示,美国的病毒检测存在很大问题

“现在在医院核酸检测大概几个小时就可以拿结果。我们urgent care是送到专门的检验中心去测,一般要三四天。现在在美国检测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检测,必须病情比较重才能检测,这是完全不能原谅的事情。感到很遗憾。”

对于雅培的检测试剂问世,Jason医生还是感到比较欣慰的。诊所之前早有雅培的快速检测仪器,原来是用于检查流感和链球菌的。“我们用原来的机器,加上新冠病毒试剂,就可以大大推进检测速度。病人只需要等待十几分钟。”但现实却是,仪器有,试剂不足。

诊所现用于快速诊断流感和链球菌感染的仪器,4月初也可以用来快速诊断新冠病毒感染,5至15分钟出结果。

“早期诊断、早期隔离的要求在美国目前没有达到,所以前期CDC(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在试剂盒方面确实掉了链子。”

“居家令”如何落实

3月26日,北卡正式开始实施“居家令”。

受新冠病毒的冲击,在美国这样一个以私人企业为主的国家,如果没有工作对生活的影响很大。所以经济压力角度来说,“封城”或是停工这样联防联控的做法,实施起来难度比在中国要大得多。

Jason医生所在地区对新冠病人采取的救治方案是:轻症或者中度症状的病人,尽量在家里隔离治疗,医院只收治重症或者危重症病人,这样可能才能防止医院的床位或者ICU病房被挤兑。

但这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在家里隔离治疗的病人完全“足不出户”,不会在“无意”中感染社区里的其他人?

陆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社区是完全开放的状态,没有任何物理隔离,这一点确实值得担忧。但好在夏洛特居住密度较低,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这一风险。

问及如何落实“居家令”,陆蓓举了另外一个华人医生的例子。华人女医生Ming在她的facebook上放了夏洛特女性医生组织的宣言书——“我们是你们的医生,我们在前线!我们是你们的朋友,邻居,姐妹,妻子,女儿和母亲!我们正离开我们的家人而出现!所以你们可以和你们的家人留在家中!”

“主要还是靠‘打感情牌’。”陆蓓说。

弱势群体“最受伤”

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年人弱势群体在Jason医生的战疫日记里反复被提到。

“在美国有几个主要的弱势群体,一类是黑人和墨西哥裔,因为他们的经济、居住条件比较差,很容易被感染,他们的死亡率比其他人群要高四倍以上。这让人震惊。这证明在美国存在着严重的医疗保健不平衡的问题。第二类弱势群体就是老人,老人既是弱势群体又是高危人群,死亡率很高。

Jason医生在日记里讲述了一个令他落泪的病例。一名80多岁的老太太独自来看病,先生在家没办法动弹。Jason医生诊断以后觉得她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到后来老太太说了实话:“我知道我的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医生我能不能向你请求一件事情,能不能把你们医院的手套和口罩拿一点点。我们尽量待在家里面,但是最需要的时候,我们老两口要有口罩,也要有手套,你能不能给我一点点。”

除了自己居住的老人,老人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美国连续发生多次老人院感染事件,北卡的四五家老人院也都有暴发的情况。

Jason医生走访好几家老人院发现,里面的工作人员戴的都是自制的口罩,有的人则是带着纱巾。随即,Jason医生与他所在的橄榄树基金的志愿者们动员华人社区各界的力量,为老人院捐赠口罩。他们在每一个地方留下大概200至500只口罩。“我们送去的几千只口罩,假如能够预防一例老人被感染,那我们都值了。”

Jason医生及志愿者为养老院捐赠口罩令人哭笑不得的“插曲”

疫情期间,不乏有过度紧张的状况。Jason医生在日记了就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病人打电话预约新冠病毒的检测,他没有任何身体症状,就是心里很害怕。我们的护士按照常规问一些问题:你为什么要查?你有什么症状吗?你有没有跟疫区的人或者是去过疫区的人有接触?他说,我没有任何症状,但是我跟疫区的人有联系。我的奶奶在西雅图疫区最重的地方,我给奶奶打过电话,而且不光打电话还通过视频打FaceTime……

居家隔离期间,还有意想不到的“风险”。Jason医生在某一天内缝合了三个病人,两个是被狗咬伤,一个是摔伤,另外还有两例是骨折,在股骨颈和肩关节部位。“一个父亲教小孩骑自行车,玩杂技一样的摔下来,右边肩关节粉碎性骨折。给他做了简单的固定,建议他转诊专科医院,可能还要做手术。”

“海外华人打全场”

当初中国疫情暴发之时,包括Jason医生、陆蓓在内的海外华人,在美国多方搜集防护物资寄回国内。而现在,他们又要从中国或全球其他地方筹集物资支援当地。

“社区里面有很多人为我们捐献N95口罩,特别是华人为夏洛特两家很大的医疗系统捐赠。他们从不同的地方努力地去筹集防护设备,我很感动。疫情牵扯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整个人类。这些温暖让我看到战胜疫情的希望。”Jason医生在日记中如此表示。

除了接受捐赠,Jason医生自己还筹建了一个名为“橄榄树基金”的公益组织。主要是为了服务夏洛特社区,每个月有健康讲座,每年有一次大型的义诊。对中国的边远山区,对留守儿童以及医疗方面也有支持。

疫情期间,橄榄树基金每周六都会有一个在网上节目,邀请一线医务人员,来为社区同胞答疑解惑。他们与武汉的专家连线,为海外华人讲解新冠病毒防护知识;也邀请过美国的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谈谈新冠病毒感染对于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会策划关于新冠治疗的中医疗法讲座。数千名在美华人通过线上的节目,“让新冠感染的病去神秘化”,缓解了内心的焦虑。

“希望这个平台,把整个社区放在一起,大家互相照亮。因为在美国,在家庭隔离的话,政府几乎靠不上,只能靠自己。假如社区有一个很好的指导协调作用,对整个华人社区抗击疫情是会有好处的。希望我们的社区在这一个抗疫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和谐。”Jason医生说。

社区邻居为Jason医生做的祈祷贴

“我真的相信,通过大家一起协同合作,尽全力一定会把这个疫情控制住。我对这个世界抱有很大的希望,本来我就不是一个悲观的人。我现在仍乐观。希望和乐观是应对惊涛骇浪时的良药。作为医生来说,尽力执行那句医界名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我尽力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美好的印记。

陆蓓在整理的Jason医生战疫日记中说,在黑漆漆还不见亮的疫情期间,Jason医生已经变成了夏村的一盏灯,始终散发着温暖的光。

记者 白岩冰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