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驰援科创企业,“抗疫”只是一小步
“
“工行与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的合作从去年就开始了,今年的疫情让我们进一步看到‘新基建’、5G产业以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迸发出来的强大发展潜力,同时也看到了加快这类企业复工复产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产业升级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为此我们联合基地提出针对拟上市科创企业1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的支持计划。”
——工商银行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上海)副总经理方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
1 百亿元授信驰援科创企业
近日,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与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以下简称“服务基地”)签署金融支持科创企业上市发展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工作,支持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复工复产,加大研发投入,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据悉,工行将提供总额100亿元的专项信贷额度,并在贷款规模上予以优先保证,在贷款利率上予以优惠支持。
“本次授信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华略智库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张嘉旭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疫情不容乐观的当下,为长三角地区优质科创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对调动科创企业复工复产积极性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未来,势必有更多银行、证券、保险、股权投资等金融机构通过联合授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科技保险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以服务基地为纽带,共同健全长三角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虽然相比文娱、餐饮、旅游等toC端的消费类企业,服务基地覆盖的科创类企业受到疫情的冲击相对较小,但影响仍不容忽视。从行业层面看,科创活动交流如科创人员返工、实验操作、各类交流研讨会等都无法在线下进行。同时,科创产业是国际合作的结果,目前国内疫情虽然有所缓和,但国外形式依然严峻。更关键的是,受疫情影响,科创产业链生态极易受到影响。而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研发是核心竞争力,投入较大且不能停滞,当产业链受到影响而无法获得资金补充时,现金流将面临较大压力。而且,疫情也使得企业的融资难度上升,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张嘉旭进一步指出,“从上市层面看,不仅受理、材料递交、问询、签字等现场核查流程受到影响,而且企业递交申请材料内容也可能需要大幅调整。”
“本次与服务基地的合作可以说是恰逢时机、一拍即合,未来将主要从四方面入手。一是信贷方面的支持。我行有针对科创企业的系列专项信贷产品,并建立了相应的专有评级和授信模型,设立了专属的绿色通道等。二是股权融资方面的支持。去年,工行上海分行联合中金公司发起设立了中金工银长三角科创发展基金,首期规模60亿元。“方奇介绍称,”三是综合金融服务,依托工行丰富完整的产品体系,以及线上线下、境内外渠道、网络以及牌照等服务优势,可为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四是与服务基地合作,为科创企业提供更为专业的上市咨询、财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增值服务。”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 科创金融渐成常态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的科创企业上市需求较高。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截至3月31日,在197家科创板上市或拟上市企业中(不包括审核终止,下同),注册地在长三角的企业共88家(上海32家、江苏33家、浙江18家、安徽5家),占比达44.67%。
因此,在此次疫情期间,长三角地区的金融机构一直是扶持科创企业的“急先锋”。以上海为例,在3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建明介绍称,为助力本市拟上市科创企业复工复产,市经信委面向近300家改制上市培育入库企业排摸融资需求,向12家商业银行推介66家入库企业的融资诉求。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搭建绿色通道,实施“科创企业上市贷”服务方案。根据统计,超过八成的拟上市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得到初步解决,其中一半已获得贷款,另一半的企业正在选择授信方案。
“科创企业上市贷通过政府牵头梳理企业信息,明确企业需求,在帮助金融机构精准发力,更好地服务拟上市科创企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方奇说。据悉,工商银行已向18家企业授信总额5.46亿元,且在不断扩大信贷支持的覆盖面。
“集成电路(企业)占了科创板上市企业的20%以上,也是我行重点支持的行业之一。在近期拟上市的企业中,我行就服务了一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方奇介绍称,“企业专注于芯片设计和IP授权,在该领域中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但也是一家典型的‘轻资产’企业。近年来,集成电路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业务的扩张也给企业造成了资金紧张的压力。为此,我行主动上门为企业设计融资方案,在进行了较全面的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核心能力和行业地位、上下游的分析后,在缺少有效资产担保的情况下,我行给予了该企业2亿元信用贷款。不仅如此,考虑到企业未来发展以及内部财务和人员管理的需求,我行还为企业提供并购、发债、保函以及境内外结算、员工信用卡等一揽子的从企业战略发展到内部管理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事实上,不仅是在疫情期间,在长三角,金融服务科创企业早已成为常态。仍以上海为例,根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的《2019年上海科技企业融资情况报告》,2019年末,上海科技企业融资余额7904.3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5%。其中,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分别新增444.32亿元和677.78亿元。
“在原有信贷体系中,科创企业面临的贷款门槛往往较高。我行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这一专营机构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升级现有信贷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好科创企业。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建立专门的机制和组织架构,组建专业的团队、探索专属的业务模式、创新专属的信贷产品、设立专项的股权基金等。”方奇告诉记者,“以我行创新推出的‘科创知产贷’为例,在降低抵质押品等传统信贷门槛的同时,该产品对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关注企业核心团队的背景以及在所处细分领域中的地位。产品推出后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市场关注。”
“例如,在我们服务的企业中,有一家提供智慧政务的轻资产小微企业,正处于成长初期,研发投入比较高,虽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和技术壁垒,但仍处于亏损阶段,除了发明专利外,没有可供抵押资产。“方奇举例说,”但是,我行看到企业在解决线上政务办理流程方面深根多年,形成了对高效整合和简化政务办理流程的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并采用人工智能系统搭建了本市多个区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企业未来将通过“知识图谱”技术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服务能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为此,综合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在评估了企业一系列的核心发明专利后,我行给予企业500万元的信用贷款,并追加了企业发明专利质押。”
方奇进一步补充称,“就上述产品而言,质押知识产权并不主要是为了贷款出现风险后作为第二还款来源的保障,更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专业的分析来发现和识别出具有核心技术的‘硬核’科创企业,进而辅助我们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此外,我们还在研究和探索通过股债联动、场景共建等更有效的方式服务和支持初创期企业。”
3 “抗疫”只是一小步
虽然目前的疫情形势依然较为严峻,但终有春暖花开的一天。而对于科创企业来说,“抗疫”也只是成长路上的一小步,想要在资本市场开花结果,离不开各方细水长流地浇灌。
但不可否认,科创企业本身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该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更好地提供服务呢?
“对行业和企业的筛选,是控制科创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创信贷的难点。”方奇表示,“我们正在尝试聘请外部专家参与评审、开展项目科技风险评估、培养行业专家队伍等方式,逐个企业、逐个行业,由点及面地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出商业银行支持科创企业的专业道路。去年,我们在服务集成电路企业的过程中,对集成电路行业从设计、制造、设备材料等领域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优化行内信贷政策的合理化建议,得到了总行的肯定和支持。如今我行已经更新了集成电路的行业政策,这一举措将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实现我行对集成电路的信贷支持。此外,对数据中心(IDC)行业的实践和经验总结,也使得我行提前开始布局和主动服务以IDC为代表的‘新基建’行业以及相应的企业。同时,从行业端出发,也让我们能更好地设计出服务相关企业的创新模式。未来,我们会更深入地加强对各个行业地研究和突破,更好更广泛地服务好各领域的科创企业。”
“此外,信贷人员的专业度需要提高,不然容易陷入盲目投放或过于谨慎两种极端,这都不利于科创金融的发展。我们从去年起启动了三年信贷人员培养计划,帮助信贷人员提升对行业和企业的认知能力。”方奇说。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张嘉旭看来,金融机构应加大与国家级、区域级科技金融资源的对接,丰富地方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手段。同时应推动科研产业链合作,加快联合创新步伐。“目前,服务基地正在与国家知识产权国际运营平台等单位共同建立完善拟上市企业信息披露审核制度,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建立包含科创企业不良率等财务指标、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硬科技指数审核模型等内容的全方位‘企业画像’。金融机构可加强与基地的合作,共同应对科创企业上市融资风险点。”
张嘉旭还强调,金融机构应进一步研究科创企业特点,加强标准化及个性化金融产品研发力度。“一方面,在深入研究本地科技金融需求的基础上,找出共性需求推出标准化金融产品,引导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科技金融产品向标准化产品靠拢。另一方面,应‘一企一策’设计科技金融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张嘉旭说。
当然,科创企业的变化很快,技术迭代的风险也难以完全避免。“对此,我行一方面正在探索建立适合科创企业的贷后管理机制,提高对科创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另一方面也在加快研究和制订科创信贷从业人员尽职免责办法,如对仅因技术迭代等市场原因引发的不良贷款予以减轻或免责等。此外,我们也在探索通过投贷联动等方式实现信贷风险的补偿机制等。”方奇说。
那么,对企业来说,如何才能更好地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呢?“企业首先要做好本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明晰的盈利模式和行业壁垒,这是银行最为看中的关键点。同时,企业需要提高内部财务的规范性,避免对因不合理避税和不正当关联交易等行为带来得信用问题。”方奇建议,“此外,银行结算记录也可以帮助银行更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记者 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