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金融危机后首次!美联储重启两大 “杀手锏”,政府应承担兜底义务?
1
失业率一周涨27倍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的失业率为3.5%。虽然政府通常根据每月初发布的这一数据判断经济情势,但在经济加速放缓的当下,这一数据效用可能早已过时。
3月18日,美国财政部部长姆努钦警告称,如果没有美联储的干预和国会批准1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可能会使(美国)失业率飙升至20%。
不过,姆努钦所说也不是没有可能成为现实。
据一家位于哥伦布的WBNS电台报道,在过去的16日、17日两天,美国俄亥俄州有近4.9万人提出了失业申请,较上周同期增长27倍。民主俄亥俄州参议员Sherrod Brown表示,该州每天的失业申请数量已经从3月8日的536份,一周内增加到11995份。而本周一(16日)这一数字已经惊人地达到了3.67万份每天。
Brown认为,“对于成千上万的俄亥俄州人来说,经济危机已经到来。”
美国其他州似乎也有相同的境遇。据Hartford Courant数据,自上周五(13日)以来,美国康涅狄格州也已经收到了3万份失业申请,较以往每周申请数量增加了大约10倍。而据科罗拉多州当地公共广播电台报道,相比以往每周约收到2000份失业申请,本周截至周二(17日)上午10点,该州就收到了6800份失业申请。
前白宫经济顾问Martha Gimbel表示,真正的情况要到3月26日,即本周失业救济申请汇总后才能弄清楚。但他指出,受严重打击的休闲和酒店业员工,约占(美国)劳动力总数的13%,零售行业占12%,“这意味着,在高度封锁地区,可能有1/4的工作会消失”。
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哈塞特3月16日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3月失业人数最多可能达到100万人。“你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曾经面临过的最严重的工作岗位数量下降”。
2美联储重启两大“杀手锏”
3月17日,美联储依据《联邦储备法》第13条第3款,先后启动“商业票据融资机制”(CPFF)、“一级交易商信贷机制”(PDCF),支持美国家庭和企业。这是两个机制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被美联储启用。
商业票据是一种以短期融资为目的,可由企业直接向货币市场投资者发行的可转让、无担保的票据,其借款成本往往低于银行短期贷款利率,期限通常在1年以下。目前,商业票据市场已经成为美国很多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的主要来源,同时也为汽车贷款、抵押贷款提供信贷和资金,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往往不愿再购买商业票据。自疫情暴发以来,商业票据市场面临巨大压力,企业短期融资成本急剧上升,市场几乎冻结。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过去一周,评级最高的非金融企业3个月商业票据利率与隔夜指数掉期利率(OIS),已从月初的0.24%上升至1.24%。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第13条第3款,美联储在获得财政部批准后可以创建特别融资工具。也就是说,美联储可以在“非常时期和紧急情况下”为任何信誉良好的个人、合伙企业和公司等非银实体提供贷款。
美联储称,CPFF将通过特殊目的实体(SPV)向美国商业票据发行者提供流动性支持,直接从合格公司购买评级A1/P1(截至3月17日)的无担保和资产支持票据。也就是说,美联储将绕过传统的商业银行,直接向企业提供流动性。
PDCF则相当于贴现窗口,但不同点在于贴现窗口只供商业银行使用,PDCF主要为券商、投行等经济交易商提供融资,且担保品范围广泛,包括商业票据、市政债券和股票。
此次,PDCF将提供隔夜和长期融资,最长期限90天,于3月20日生效,暂定使用6个月时间,利率向贴现利率看齐。美联储表示,PDCF有助于一级交易商稳定市场,从而有效为企业和家庭部门提供信用支持。
此外,美联储还在17日上午宣布,将于当天下午进行5000亿美元的额外隔夜回购操作,而就在16日,美联储刚刚进行了5000亿美元的回购操作。财政政策方面,姆努钦还宣布美国政府将推出包括减税、一个月内向美国民众发放共计5000亿现金支票等刺激计划,帮助企业和个人应对应对新冠疫情。
受多重利好消息影响,17日美国三大股指绝地反弹,并快速拉升。截至收盘,道指涨5.2%,纳斯达克指数涨6.2%,标普500指数涨6%。
但北京时间18日午后,美股非交易时段,三大股指期货低开低走,全部触发熔断。标普500指数期货跌约3.7%,纳指期货跌约4.4%,道指期货跌近4%。3月18日,美股开盘大跌,标普500指数开盘下跌136.10点,跌幅5.38%,报2393.06点;纳斯达克指数开盘下跌410.90点,跌幅5.60%,报6923.83点;道琼斯指数开盘下跌1268.10点,跌幅5.97%,报19969.29点。航空股延续跌势,波音跌逾18%。欧洲股市也大幅低开,截至发稿,富时100跌4.81%,法国CAC40跌5.84%,德国DAX跌5.36%。
3政府应承担“兜底”义务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各国频出多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学评论员Martin Wolf认为,央行现在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并且"弹尽粮绝”,作为最后的借款人和支出方,现在应当由政府来承担责任,避免经济陷入萧条。
当前的核心问题是,新冠疫情究竟会持续多久。Wolf认为,即使是少数国家消灭了疫情,其他地区也会与外界保持隔离,世界也很有可能要到2021年才会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状态。因此,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可能会很严重且持续较长时间,政府应当对此有所计划。
疫情对供需双方均构成影响。Wolf指出,即使在富裕的国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口几乎没有现金储备,而私营企业,尤其是非金融企业则沉迷债务,流动性可能很快耗尽。因此消费者需求会进一步减弱,企业将破产,需求和经济活动崩溃的风险,已经远远超出疫情的直接影响。
而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社会保险和社会控制薄弱的国家,疫情将很难控制。Wolf认为,鉴于社会保险有限,许多病人会拒绝去医院,并迫于生计去工作,美国可能会首当其冲。
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保证借贷成本处于较低水平(例如降息),并保证融资信贷流动性的(充足)供应。但问题是,央行并不能替企业、个人偿付贷款,也无法支撑起一个家庭的收入,更不能对企业保证需求不会出现暴跌。而作为“最后的借款人和支出方”,政府有能力,也有必要这样做。
那么政府应当承担怎样的角色?
目前各国政府长期债券的利率正处于极低的水平。德国、日本、法国、英国都能够以低于1%的名义利率借款30年,加拿大为1.3%,美国为1.4%,也就是说,政府的融资成本极低,因此资金并不是问题。
一方面,Wolf认为,政府至少要保证疫情期间,保证生病员工的工资和失业保险,如果很难做到这点,可以直接向民众每人发放一张支票。实际上,这也是3月17日,姆努钦宣布正在考虑的政策之一,即直接向美国民众每人发放1000美元的支票。
但如果要避免大规模破产和经济萧条,这些可能还不够。加州伯克利大学经济学家Emmanuel Saez和Gabriel Zucman认为,“最直接和保险的方式,就是让政府充当最后的买方,如果政府完全替代了因疫情‘蒸发’的需求,那么每个企业家都可以继续向员工付薪水,并保持资本存量,相当于在正常运营。”研究公司Gavekal的Anatole Kaletsky也持类似的观点。
Wolf指出,政府救济的一个好处就是不易产生道德风险,因为企业很难会因为这种罕见的、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疫情而不负责任,而且该计划可以随着疫情结束而自然退出,此后政府可以通过征收额外税款弥补支出。
另外,对欧元区而言,Wolf认为,(各国)必须帮助财力有限的国家。“同样,在全球范围内,脆弱的新兴经济体也需要帮助度过疫情和经济危机。而减少所谓的‘零和’民族主义政策也至关重要。”
“正如在战争中政府可以自由支出,现在也需要他们调动资源来预防灾难,现在就应当采取行动。”
记者 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