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强股份等三股集中遭调查“花样”陈述均涉嫌信披违规

财联社 2020-03-16 09:34

财联社(合肥,记者 刘梦然)讯,一年一度的“3.15”权益日之际,A股上市公司也面临来自监管层的严厉“打假”。

3月15日晚间,泰和科技(300801.SZ)、秀强股份(300160.SZ)、雅本化学(300261.SZ)三家A股上市公司分别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涉嫌误导性陈述等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有关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尽管三家公司所蹭热点各异,不过从引导的结果来看,期间各自均收获过多个涨停板,其中秀强股份更是在2月4日至18日期间连续走出11个涨停板。

涉嫌信披违规

事实上,在A股市场对概念股炒作从未间断过,而此次受调查三家公司所蹭“热点”也为当下热点题材,涉及新冠疫情、特斯拉等,方式也无一例外通过互动平台进行。

由于目前正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口罩、瑞德西韦原料药,以及其他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等,只要上市公司业务与之关联,其股价必然受到二级市场一阵追捧。

2020年2月2日,泰和科技在互动易上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公司所生产和经营苯扎氯铵和次氯酸钠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防疫过程中的环境消毒工作,拟生产的过氧乙酸,亦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防疫过程中的环境消毒工作。2月3日,泰和科技公告称拟将过氧乙酸等加入经营范围。

疫情防控正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题材之一,此后泰和科技于2月4日-7日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

不过,根据对深交所关注函回复,相关业务在实际营收占比上却微乎其微,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泰和科技次氯酸钠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0.03%、0.05%、3.57%,苯扎氯铵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17%、8.22%、6.72%,且苯扎氯铵主要用于水处理行业,少数客户用于公共卫生消毒领域,过氧乙酸投产后对泰和科技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泰和科技在按要求披露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也未披露消毒剂类产品收入占比以及对泰和科技业绩的具体影响,直至2月10日才在对关注函的回复公告中予以披露。对此,深交所在3月8日给予泰和科技通报批评处分。

蹭疫情热点的还有雅本化学。2月4日,公司在互动易平台表示,“公司子公司朴颐化学是阿扎那韦(Atazanavir)以及达鲁那韦(Darunavir)关键中间体的主要供应商,其中达鲁那韦主要生产手性药物中间体,达鲁那韦即达芦那韦。”公司股价应声上涨,在2月5日-12日6个交易日内收获5个涨停板。

该现象同样受到监管部门关注。在回复函中,雅本化学表示子公司朴颐化学生产的应用于达鲁那韦的关键中间体产品为手性环氧物,手性环氧物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较小,暂时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此次同时被立案调查的秀强股份主营业务为玻璃加工,所蹭热点为特斯拉概念。去年12月下旬开始,公司在互动平台多次披露与特斯拉合作项目,直到深交所问询函回复,公司才表示特斯拉不是公司充电桩玻璃产品的直接客户,公司不属于特斯拉充电桩用玻璃产品的一级供应商。不过,期间2月4日-18日公司已经连续走出11个涨停板,累计涨幅高达185.86%。

蹭热点成“高危”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因“蹭热点”成为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对象。

3月8日,天晟新材永太科技等8家A股公司因蹭热点被深交所给予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所蹭热点包括新冠疫情防控、特斯拉、华为小米智能手机以及光伏电池概念等,甚至有部分上市公司涉及多个热点。

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分析称,之所以市场将上述公司行为称之为“蹭热点”,主要原因在于其所披露业务对经营收入并没有重要影响,业绩贡献非常少甚至可忽略不计。如蹭特斯拉概念的中恒电气,被问询后承认其实就是在自己大厦安了充电桩。

尽管对业绩贡献微乎其微,不过对股价促涨却立竿见影。以永太科技为例,鼠年开市首日的2月3日,其在“互动易”平台上称,公司有涉及生产武汉新冠肺炎相关的药物及中间体。当天其股价迅速涨停,连拉五个涨停板。

不过对于“蹭热点”公司而言,热闹来得快去得也快。以秀强股份为例,截至3月13日收盘,秀强股份每股价格为9.01元,较最高价12.49元已下跌27.8%。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对于股票价值的评估来源于对企业的核心业务的判断,支撑上市公司股价的是业绩表现以及未来成长性。利用“热点”模糊投资者对企业成长性判断,以此支撑而起的股价往往十分脆弱,热点炒作退潮以及被监管部门问责之后,企业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高位减持或为炒作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新《证券法》,对信披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较之前大幅提升,如对信息披露义务人的顶格处罚由6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针对虚假陈述,对信息披露义务人的顶格处罚由6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等。此外,在连带责任上也有一定延伸。

多重重压下,新《证券法》时代“蹭热点”等信披违规行为的违法代价也将大大提高。据悉,监管层对蹭热点和题材炒作行为主要关注两大方向,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选择性信息披露,以及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行为。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上述收到通报批评或者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中,均对操纵股价行为矢口否认,称不存在相关行为。不过,从上市公司频频减持行动上来看,此类回复则显得多余且难以令人信服。

事实上,在A股信披蹭热点“高频”变“高危”之际,依然难阻股东减持热情。Wind数据显示,春节过后至今的2月3日至3月11日,705家公司披露自身股票被重要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合计减持3049次,涉及1399位股东,减持金额约为560亿元。

其中普遍为高位套现,如在股价连涨之际,天晟新材在回复中就表示控股股东不排除转让控制权的可能性,且未来六个月内不排除有减持计划;中恒电气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计划未来六个月内,合计减持占公司总股本比例3.18%股份。此外,有多家涉及热点题材的上市公司表示董监高未来六个月不排除根据自身资金需求,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称,从近期监管部门频繁下发问询函,以及对多家涉及信披违规的上市公司进行通报批评情况来看,对相关问题的监管处于不断加强的状态。不过,在真正处罚情况上,目前还未有上市公司或相关责任人领到新《证券法》行政处罚,或许市场正期待一个以儆效尤的案例。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