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贷金融科技数次创新变革,看中国金融科技崛起实录
作者:格隆汇·夏以勋
自2005年国开行引进德国IPC技术,中国的小微信贷商业化之路已走过了15个年头。这15年,小微信贷从参与的角色、业态、服务内容再到技术手段均发生了不小的变革。
无论是与金融机构联姻孵化的助贷模式,还是在互联网化下孕育出的网络小贷,亦或是以技术为本的金融科技输出,都是金融创新与监管博弈夹缝中的产物。从出现、发展、繁荣到规范的演进,也是一段颇具“中国特色”的商业进化史,映射出行业的起承转合,迭代出一批优秀企业,并刻上了时代的烙印。
立足国内创新之都,历经多次主动转型的飞贷金融科技,正给予了我们透视行业和感知时代脉搏的参考范本。前不久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杂志封面文章如此评价,“飞贷金融科技走过的历程,就是中国金融科技探索中小微融资解决之道的缩影”。
本文将沿着中国小微信贷之路,从小微金融服务到金融科技输出,探询飞贷金融科技的创新逻辑。
小微信贷领域百花齐放,飞贷金融科技领航打造“信贷工厂”及O2O模式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震荡,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同时由于央行采取非对称降息策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利差收窄,迫于转型压力,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瞄准了国内小额信贷市场这块大蛋糕。同时,民间资本活跃,小额信贷市场的活力正得到快速释放。一批深谙金融本质同时又心怀理想的创业者,也看到了其中机会。2010年,飞贷金融科技的前身在改革前沿地区深圳成立,同年成立的还有阿里小贷。
2011年,创立仅一年左右的飞贷金融科技所打造的“信贷工厂”系统正式上线,开启了以提效为核心的首次转型。其以“流水线”作业的方式集中处理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将贷款业务流程从3天缩短到1天,大大提高了放款效率。而此模式也成为行业内信贷流程自动化、流水化和模块化作业的标杆。
2013年7月,67号文出台,推动消费金融发展、优化小微金融服务、并放开民营资本金融业准入门槛,进一步刺激了整个小贷市场。8月,国务院下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87号文提出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等多项指导意见,启发金融机构找准新契机。
而此时,飞贷金融科技正在推动以“利用技术,减员增效”为核心的二次转型。以传统线下推广模式入局的飞贷金融科技,虽然在提效后业务规模得以快速做大,但也面临线下重资产、人力管理成本的同步攀升的挑战。
对此,公司开始缩减线下团队编制,业内首推O2O模式,将获客从原有“物理网点+信贷经理”转为线上获客,并与线下风控及服务模式结合。2013年10月“E贷贷”网站上线,标志着公司开始向互联网转型。
2014年初,9号文出台,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同年7月,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诞生。随着BATJ等互联网巨头及其旗下金融服务快速崛起,这一年被称为O2O元年,BATJ等互联网巨头发力,加速向多领域渗透,同时也推动了多个行业洗牌。
“技术+模式”双创新 飞贷金融科技担起了行业创新旗帜
面临O2O模式竞争同质化加剧,飞贷金融科技在2014年底决定转向纯线上化,包括获客、线下服务及风控业务。飞贷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孟庆丰曾在公开会议表示,纯线上化之后,飞贷金融科技助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单日最高放款达到3亿元,此前纯线下模式最好成绩也仅为单月放款突破2亿元,业务规模增长达76倍。
2015年年底,国务院颁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彼时小贷公司数量达到最高峰,为8951家。同年,微粒贷横空出世,贷款笔均8000元,尚在内测阶段。飞贷金融科技抢先正式上线飞贷APP,做到贷款笔均高达六万元,启动移动互联网信贷业务模式,开启自身第三次转型。据说,当时他们做好了三年亏损的准备,线上信贷风控一直是世界级的难题,巨头企业亦是小心试水,飞贷金融科技此次的移动信贷领跑引发行业震动。也就是在这一年,飞贷金融科技成为唯一入选美国沃顿商学院的中国金融科技案例。
2016年,飞贷与某国有大行达成“助贷模式”合作,此次合作成为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在互联网化普惠金融方向上的国内首创,双方进行合作的出发点是利用国有大行的品牌影响力和资金优势,结合飞贷在互联网化普惠金融服务的科技优势,共同推进实现普惠金融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尝试。
为此,该双方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并做了大量业务创新。基于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该国有大行验证了互联网化普惠金融业务的可行性,后续推出了若干款互联网化的普惠金融产品,走在了行业的前沿,为上千万在传统信贷评估体系下得不到融资服务的小微企业主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同时,飞贷也获得了业务经验并探明了普惠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边界,在今天成功升级为移动信贷技术服务商,将自身积累十年的小微信贷技术输出给更多金融机构,担起了行业创新旗帜。
2017年之后,该模式为金融机构和助贷机构的大量合作提供了极强的示范作用,逐渐成为近几年银行开展普惠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行业加速洗牌,飞贷率先转身面向B端全面升级
2017年底是助贷业务发展的分水岭,专项整治继续,各类重磅文件密集出台,尤其是11号文及141号文,分别给出了备案时间表,并明确“助贷”业务应当回归本源。此后助贷业务的发展面临政策不确定性的困难。
以深圳为例,深圳助贷业务主要模式就是“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在2017年底之前深圳地区助贷业务总余额约1万亿左右,而自2018年起,助贷业务规模持续缩小,目前整个助贷业务量缩小比例超过90%。
在监管持续高压的背景下,绝大部分同业仍在萧条中分食C端市场。
而飞贷金融科技结合自身技术禀赋于2017年10月,宣布战略全面升级,从C端转向B端,面向金融机构输出移动信贷整体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为持牌金融机构输出移动信贷整体技术,助力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
2018年底及去年初,175号文、1号文等重磅文件陆续出台,监管部门提出,“积极引导部分机构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等”,肯定助贷价值的同时,升级监管要求(由“双降”到“三降”)。
监管持续强压的背景下,赋能B端才慢慢成为众多金融科技公司转型方向之一,飞贷金融科技又抢先行业一步完成转型,在大家面临转型抉择之时,已与人保财险、北京银行、华润信托、通联支付等多家涵盖保险、银行、信托、支付四大金融子行业的头部企业达成全面整体技术输出合作。
2019年,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就将飞贷金融科技归纳为四大金融科技模式——“赋能模式”的代表,与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大银行模式、以网商、微众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模式相并列。
被视为“赋能模式”代表的飞贷金融科技,作为首家覆盖业务全流程、运营全体系的移动信贷整体技术服务商,其“菜单化整体输出、数百亿资产实践验证、不依赖特定资源、支持合作机构能力建设”等优势广受金融机构认可,其所代表的技术应用型输出亦成为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首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飞贷金融科技于2018年、2019年先后荣膺世界银行集团和G20旗下的全球中小企业论坛推出的“全球小微金融奖”,成为唯一两度斩获此殊荣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
结语
普惠十年,三次转型一次战略升级,从人海战术到O2O,到数据驱动的移动端信贷,再到全面赋能金融机构,飞贷金融科技牢牢把握住行业领先优势。回过头来看,不难发现,飞贷金融科技善于把握并强化既定优势且每次的决策都显得足够的前瞻及有效。这或许也是其为何能在没有BATJ等巨头背景,也无融资烧钱支撑,依然能走到现在并且一直走在前沿的关键原因,而专业的团队背景、持续创新的基因及注重技术层面的积累则是其独特的内生优势。
当下,中国金融科技已成为全球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飞贷金融科技拥抱创新的精神和主动求变的心态已代表着中国的科技金融正以强大的生命力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