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打开宽松通道,各国央行跟进,中国按兵不动。精准战“疫”,中国央行才是先行者?

国际金融报 2020-03-07 04:18
过去一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美国、沙特、阿联酋、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先后降息。鉴于美联储罕见的紧急降息恰好在七国集团(G7)电话会议之后,市场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国家跟进。

专家认为,美联储此次紧急降息,实则是借疫情之机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妥协。但在应对疫情方面,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判断股市的走向将取决于经济增长,而非降息。另外,虽然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国家降息,但考虑到货币政策对独立性、央行此前使用的政策工具,以及通胀水平,预计中国央行不会轻易跟进。

3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故不开展逆回购操作。鉴于当天无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1

多家央行跟风降息

3月3日,澳大利亚联储、马来西亚央行先后降息25个基点,成为过去一周全球央行降息的导火索。

当日晚间,G7财长、央行行长举行了罕见的电话会议,探讨应对疫情及经济影响的措施。会议结束后,美联储紧急宣布调降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1%-1.25%,为近十年来最大幅度降息。

在美国历史上,紧急降息较为罕见。近20年里的前六次降息分别是在2001年的科技泡沫破裂、经济下行压力、“911”恐袭,2007年次贷危机,以及2008年的经济衰退和雷曼兄弟破产时期。

但出人意料的是,美联储这次为市场准备的“惊喜”却变成了“惊吓”。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疫情对美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仍然高度不确定,并承认美国经济前景面临风险后,3月3日,美国三大股指均以近3%的跌幅收盘。

尽管3月4日美股受民主总统竞选人拜登初选胜利的消息影响大幅反弹,但景顺亚太区(除日本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此次降息实属投资者意料之外,不仅没有纾解市场恐慌,反而带来更多关于疫情蔓延的忧虑,预计短期内市场将持续波动,风险资产将于美国新增感染病例达到峰值时触底。”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美股在过去十余个交易日内下跌近5000点,标志着长达11年的牛市终结,因此市场已将股市牛熊反转认定为大概率事件,降息反倒成为投资者‘最后的逃跑机会’。”

继美联储释放明确信号后,多个国家和地区跟紧步伐。当地时间3月3日,沙特、阿联酋央行相继降息50个基点;北京时间3月4日上午,中国香港、澳门金管局分别降息50个基点,当日晚间,加拿大央行也宣布降息50个基点,这也是电话会议后首个跟进美联储降息的G7国家。

道富环球市场全球宏观策略主管Michael Metcalfe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鉴于美联储恰好在G7电话会议后降息,其他央行也会得到一个关于未来动向的指示,只不过它们仍然需要时间在未来几天准备应对措施,预计本月市场还会有更多政策支持。

另外,纽约梅隆投资管理公司旗下牛顿投资管理固定收益主管布莱恩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相比美联储,欧洲、日本央行已经处于负利率水平,政策空间有限,因此可能会直接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或采取一些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恐收效甚微

其实,降息并非应对疫情的“特效药”。

华盛顿联邦金融分析公司执行合伙人Karen Petrou指出,美联储参与救市的首要问题,就是不会对疫情本身产生的经济影响起作用。原因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宏观经济风险并非源于资金匮乏,而是缺乏治疗和治愈方法,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也与低成本融资无关。

“央行有应对金融市场的工具,但冠状病毒并非金融,它起初是生物医学上的风险,而后是传染性风险,实际威胁的是整个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提供方。而降息既不能治愈新冠肺炎患者,也不能让担心疫情的人去购买新房、新车,或者去餐厅消费。”Petrou说。

此外,美联储快速降息、量化宽松等各种市场干预措施可能还会存在两个共同缺陷。Petrou指出,如果新型冠状病毒一直存在,那么货币政策无法在长期内起到作用,因为疫情与货币和美联储的惯用手段无关。

如果美联储能为股市托底,恢复市场信心,那么美国股市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化,情况反而更糟糕。正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大而不倒”的银行会受益于过高而又无法下跌的股价,进而产生道德风险。

相比之下,《纽约时报》经济学家认为,目前决策者能采取的最佳措施就是通过有效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阻止感染蔓延。但如果没能阻止,那么财政政策能更好地提供定向援助,例如向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或其他形式的融资,或者为感染严重的地区直接拨款。

知名财经评论员、金融分析师肖磊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货币政策对市场情绪的提振会更及时,但副作用也比较大,财政政策见效稍微慢一些,但后劲比较充足。”

事实上,在多位专家看来,美联储此次降息极有可能是“借题发挥”。董登新指出,美联储紧急降息表面上以新冠疫情为由,实则是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妥协,通过放水来解决现在深层次的经济问题。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谭雅玲也表示,美联储不提当前美国经济稳定,却加紧炒作二三季度经济前景悲观实则是舆论刻意,其真正目标是美元贬值,而且成效显著。但从现实风险看,降息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荷宝全球基本面股票主管Fabiana Fedeli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判断未来股市走向的关键并非取决于美联储是否降息,而是接下来经济增长如何。归根结底,股市的走向取决于企业收益,而经济增长是收益的关键决定因素。如果美联储降息后经济仍陷入衰退,那么企业收益仍会受到影响,股票投资的收益仍然会跑输其他资产。

3

中国不会轻易跟进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多家央行的跟风举动,中国不仅没有跟进,反而关闭了公开市场操作。3月5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故不开展逆回购操作。鉴于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鉴于疫情在中国较早出现,政府已经采取了中期借贷便利(MLF)“降息”、逆回购操作、再贷款再贴现、专项再贷款等调控措施,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相对于美联储的滞后政策,中国央行是先行者,不必跟随。

董登新则指出,“虽然在政策上,美联储降息会引发多国效仿,但由于我国货币政策相对独立,且人民币并非国际货币,在操作上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因此不会受到外来市场环境的直接冲击。另外,虽然我国有降息的空间,但央行更习惯于使用短期流动性头寸调剂、降准等工具来解决市场的资金需求,而不会直接降息。”

从长远来看,由于贷款利率的下调有赖于存款利率下调,因此董登新认为,我国利率的下调空间不会太大。

“一方面,如果存款利率不变,仅下调贷款利率,银行的存贷利率就会缩小,银行放贷的动力会被削弱。另一方面,在我国当前通胀水平下,如果存贷利率同步下调,银行的存款流失会更加严重,快速的信贷扩张也将无以为继。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不会轻易降息。”董登新解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此次疫情的危中之“机”并非过量放水,而应将重点放在公共卫生领域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实质性深化结构改革,以及推出一些大力度、有利于释放增长潜能的改革举措上。

记者 赵璐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国际金融报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