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西韦被A股疯狂蹭热点,临床试验却进展艰难
3月1日晚间,正值新《证券法》实施第一天,沪深交易所对博瑞医药、海南海药、物产中大三家公司提出批评和处罚。沪深交易所认为,这三家公司对于抗病毒新药——瑞德西韦的情况的披露不准确,甚至有误导投资者的嫌疑。
1蹭热点企业被严厉批评
博瑞医药首当其冲。2月11日晚间,科创板上市公司博瑞医药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成功仿制开发了瑞德西韦原料药合成工艺技术和制剂技术,已经批量生产出瑞德西韦原料药。于是,博瑞医药在短期内受到了资本市场热捧,公司股价在2月12日、13日分别一字涨停(科创板涨跌幅为20%)。短短3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上涨了58.65%,总市值暴涨118亿元。
然而,交易所却于3月1日“打脸”博瑞医药,称其“批量生产”不实。上交所指出,博瑞医药公告中所称“批量生产”实际为药品研发中小试、中试等批次的试验性生产。公司尚未取得药监部门批准,也未取得专利权人授权,不具备进行药品商业化批量生产的应有资质。并且,董秘王征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述,进一步混淆了试验性生产与商业化生产。据此,上交所决定对博瑞医药董秘予以通报批评,对博瑞医药予以监管关注。
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通俗地解释,博瑞医药所说的‘批量生产’就是它有能力批量生产实验室做试验用的药物,离商业化生产差太远。并且,比起科学研究或是药物开发,博瑞医药这个行为是很明显的市值管理。但这个行为是很恶劣的,它会让一些外国的科研机构怀疑中国药企的研发能力。”
同样蹭热点的还有海南海药和物产中大。对于海南海药,深交所表示,海南海药信息披露不完整,构成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误导性陈述,对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对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李日萌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对于物产中大,上交所认为,公司此前在“上证e互动”上发布的信息虽未达到信息披露标准,但作为通过公开渠道发布的信息,应当符合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决定对该公司及其时任董秘陈海滨予以通报批评。上述纪律处分将通报中国证监会,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2瑞德西韦临床试验或“难产”
而与企业疯狂蹭热点的景象相比,瑞德西韦的临床进展却很艰难。2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透露,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牵头人、中日友好医院曹彬表示,现在招募病人变难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招募病人为什么难?首先是因为入组条件比较“苛刻”。据了解,入组方案要求患者在筛查评估前30天内,没有接受过任何针对新冠病毒的试验性治疗,轻、中度患者则要求在疾病确诊8天内没有接受过其他治疗。而这对于很多患者是不可能的。
其次,入组标准中还要求患者的核酸检测新冠病毒呈阳性,由于“假阴性”的存在,这一项也会排除掉一部分患者。此外,入组标准还有一个门槛要求是发病时间小于12天,很多患者也无法满足这个要求。
上海地区某从事药品研发的科研人员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从目前来看,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进展已经非常落后。受入组速度拖累,瑞德西韦的试验结果或许会延迟。除了入组条件苛刻影响了患者招募外,受制于自愿原则,患者一旦选择接受瑞德西韦治疗,就意味着有可能失去其他药物的使用机会,这非常不利于中度、重度患者招募。”
如此局势下,吉利德也开始自发地进行药物试验。2月26日,吉利德科学官方宣布启动两项新的三期临床研究,以评估瑞德西韦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人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目前正在湖北开展的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不同,这是吉利德自己发起的研究。
上述药物研发人员认为,“吉利德此举显示了它的着急。但是,增加试验数目并也不意味着能加速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结果的产生。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控制,瑞德西韦也很有可能慢慢退出众人视野,临床试验未必能持续开展。”
记者 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