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迎来政策助推!复工潮下,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2月24日,工信部引发了《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要求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业复工复产,努力实现今年工业通信业发展目标任务。其中,包括机器人产业在内的多个新兴产业可谓在《指导意见》中被反复提及。
具体来看,在“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一节提出,要重点支持5G、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在“大力促进市场消费提质扩容”一节提出,推动发展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数字科普、在线办公、协同作业、服务机器人等,带动智能终端消费。
就这样,反复被提及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便在《指导意见》中“C位出道”了。
而反应到机器人概念板块上,在大盘走弱的背景下,该板块今日逆势走高录得了0.32%的涨幅,而相关概念股们也应声大涨。其中,蓝色光标、盛通电子、均胜电子、智慧松德等近10只个股涨停,华中数控、克来机电、海得控制等概念股则大幅跟涨。
(行情来源:同花顺)
显而易见的是,在政策和资本市场双双的助推之下,工业机器人在这一波复工潮下,迎来了一定的发展契机。其中,国开证券认为,此次“新冠”疫情导致制造企业复工延期,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受影响相对较小,预计在疫情结束后,机器替换人工的进程或将加速。
工业机器人千亿市场有望打开?
据了解,中国机器人产业自2000年起步以来,经历了起步、高速发展、回落调整这三个阶段,并且仅用13年和16年便实现弯道超车,即分别在2013年和2016年成为全球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和保有量第一。
具体而言,2000-2009年,国内机器人产业刚刚起步。彼时,中国汽车产业制造水平相对落后,而3C电子则是刚开始承接第三次全球产能转移,整体而言产业自动化程度较低;随后,
2010-2017年,国内机器人产业开始高速发展。彼时各地政策补贴密集出台,汽车和3C电子产业自动化市场爆发增长,产业年均复合增速52%。
而2018至今,国内机器人产业则处于调整阶段。受直接面向市场的补贴大幅减少,以及汽车、3C电子固定资产投资放缓等因素影响,工业机器人需求低迷,产业处于回落调整阶段,主要表现在: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8年9月开始,受到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经历了连续13个月的下滑。
不过,现如今在政策的加持下,工业机器人这一行业已经出现“触底反弹”的征兆。
一方面,受宏观政策的影响,下游制造业有所复苏,其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中国内机器人产量自2019年10月转正,随后增速逐月增加,行业转暖信号浮现。另一方面,在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之下,国家更是加重了对工业机器人的关注,在《指导意见》中反复提及这一行业,而此举或极大地加速机器替换人工的进程。
不得不说的是,在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利好之下,工业机器人千亿级市场可谓是蓄势待发。
据IFR公布的工业机器人销量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的第一大市场,贡献了超过30%的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而国内市场销量增长迅速,从2001年的700台,到2018年的15.4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7.3%。
(数据来源:wind)
而在叠加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加速推动“机器人换人”趋势等因素,这一行业有望即将迈入黄金发展期。据华创证券测算,未来2020-2022三年间,国内工业机器人将拥有1086亿元的市场空间,CAGR为22%。
相关受益概念股有哪些?
一般而言,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和下游集成应用三部分。上游包括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零部件的生产厂商,其中,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
(图片来源:wind)
而中游则是本体生产商,负责工业机器人本体的组装和集成,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手臂、腕部等,部分机器人本体还包括行走结构。此外,下游则是集成应用商,负责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途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集成和软件二次开发。
需要指出的是,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则是上游核心零部件,它占据了工业机器人整机大部分的成本和利润,也是技术上的核心和难点,是影响机器人性能最重要的部分。其中,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这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工业机器人总成本约70%,其中减速器占整机成本约35%,伺服占整机成本约20%,控制器占整机约15%,而本体和其他部分仅占整机分别为15%、15%。
基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工业机器的利润大头主要存在于上游核心零部件以及中游本体这一环节上,但不得不说的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都较低,我国70%以上的减速器市场、伺服电机市场、控制系统市场以及本体市场被海外品牌占据。
例如,减速器方面,据GGII数据显示,国内机器人减速器7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外资减速器企业垄断,国产化率不足30%。在减速器国产化进程中,尽管目前已有苏州绿的、来福、南通振康、秦川机床、中大力德等多家减速器厂商实现量产,市场接受度逐年提升,但与日系两大家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综合性能,如精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
(图片来源:wind)
但需要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在工业机器人成本降低和人力成本升高的共同推动下,工业机器人的投资回收期持续缩短,应用领域得到拓宽,国产品牌市占率也在逐步提升。除此之外,在新冠病毒疫情的冲击之下,机器替换替换人工的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目前涉及机器人概念的个股有153个,其中比较知名的公司则是埃斯顿,拓斯达、机器人、新时达、中大力德等,以及在细分领域比较热的公司,则是做手术机器人的达芬奇、做无人机的大疆、做扫地机器人的iRobot、石头科技等。
结合相关券商给出的研报,以下个股或可以予以关注:
埃斯顿(002747.SZ):该公司是布局全产业链的国产机器人龙头,目前已形成了智能装备核心功能部件、工业机器人及能制造系统二大业务模块。2016年-2019年,该公司通过系列并购进一步扩大核心零部件技术优势,比如收购意大利EuclidLabsSRL(机器视觉)、上海普莱斯(压铸机机器人集成)、英国TRIO(运动控制技术全球领先)、美国BARRETT(微型伺服驱动器/协作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
不过,该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不是很理想,营收和净利均出现了下滑。报告期内实现主营收入9.68亿元,同比下降9.11%,实现归母公司净利润5734万元,同比下滑18.9%。需要指出的是,其机器人本体业务仍逆势维持10%左右增长。
亿嘉和(603666.SH):该公司于2018年6月登陆A股市场,公司主要为电力系统提供以数据采集处理为核心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产品和智能化服务。据悉,该公司于2019年3月同南京鼓楼医院合作开发医疗物流机器人,探索智慧医疗建设。
据财报披露,2019年前三季度,该公司整体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其中,报告期内,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9亿元,同比增长31.89%;实现归母公司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38.12%。